貴州:將建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及中醫藥交易平臺

——貴州道地中藥即將“亮相”世界

記者昨日從貴州省中醫藥管理局獲悉,今年,我省將著力建成貴州中藥材的質量追溯體系以及貴州省中醫藥交易平臺,全面提升我省中藥材質量,把貴州道地中藥材及中醫藥推向世界。

“現在的藥物講究來源可查、去向可究、責任可追,構建一個從種苗來源開始的全流程領域的監測追溯體系,可全面提升我省中藥材的質量;同時,在互聯網上建成一個像淘寶、京東一樣的貴州省中醫藥交易平臺後,藥商、醫院及普通用戶都可以在上面瀏覽交易貴州的中藥材了。這個交易平臺一旦推出,相當於向全世界發佈黔地中藥材及中醫藥。”省中醫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平臺預計年底可以試運行。

據悉,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醫藥在防治病毒疫情中發揮的作用,受到了全球前所未有的關注,黔地良藥同樣引人注目。

抗疫期間,我省新冠肺炎患者從一開始就接受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的住院時間平均縮短了3至5天,最多縮短了6天;同時組織了11支獨立的中醫專家隊,攜帶10噸中藥材馳援鄂州,開展中醫藥介入工作,大大提高了中醫醫療隊的臨床救治能力;此外,具有貴州民族特色的苗藥及“水族香囊”,近日還應要求走出國門,援法抗“疫”。

貴州是全國中藥材的四大主產區之一,素有“天然藥物寶庫”之稱,90%以上的苗藥集中在貴州,33個縣藥用植物資源5304種,排名全國第四,因種類多、品質好,正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消費者的關注,遠銷日本、臺灣等地。

截至2019年12月30日,我省中藥材(含石斛,不含刺梨,下同)種植的總面積有671.41萬畝、總產量193.83萬噸、總產值168.5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0.79%、50.33%、40.81%,其中,總面積上萬畝的品種有46個,天麻、黃精、太子參等27個品種總面積達5萬畝以上;帶動貧困人口41.74萬人。

據介紹,今年,我省將重點發展8個道地藥材品種,這些品種包括了天麻、白芨、太子參以及鉤藤、薏苡仁、黃精、半夏及石斛。目前,我省正將中藥材作為農村的一個支柱產業來發展。(記者 楊源)

■名詞解釋

道地藥材

是一個約定俗成的中藥標準化的概念,是指一定的中藥品種在特定生態條件(如環境、氣候)、獨特的栽培和炮製技術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所形成的產地適宜、品種優良、產量較高、炮製考究、療效突出、帶有地域性特點的藥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