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 游园惊梦》十二花神的由来


《牡丹亭 游园惊梦》十二花神的由来

青春版牡丹亭

在《牡丹亭·惊梦》原著中,本来只有一段“末扮花神”的科白。清代雍正年间,江浙总督李卫看了昆班演出《惊梦》后,为剧情所感,便在杭州西湖边建造了一座花神庙。庙的两旁塑有十二个花神,象征十二个月。男代表阳月,女代表阴月。他们手里都拿着自己代表的那个月份所开的花。花神或坐或站,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牡丹亭·惊梦》原来只出现一个花神,自建花神庙以后,每演到《惊梦》一出,便改为十二个花神同时出场散花。这个热闹场面,一直延续到今天。按:事见《书隐曲说》。又据高步云记录昆班老艺人传述,这六男六女的花神装扮都有名号,现列表如下:

《牡丹亭 游园惊梦》十二花神的由来

十二花神


其中“寒雅郎”指水仙花,“裴腊女”指腊梅花。如遇闰月,则由丑扮男花神,外号“莫荚门主”,花名“瑞草灵芝”。此外,由末扮大花神,副扮睡魔神则是常规。现代简化程序,往往是十二花神一律女扮,并取消繁琐的称号,甚或简化为八个或六个女花神。

另:在演出《牡丹亭‧惊梦》的堆花一场时,或演出《惊鸿记‧吟诗脱靴》一出时,常会于内加唱一支【大红袍】的曲牌,其源即出于清乾隆叶堂《纳书楹曲谱》里的散曲《咏花》,【大红袍】梅占百花魁,春到须先放。想当初梦引罗浮,怎得似林家常傍,到二月,春光畅,沾衣杏雨,映垂杨飘荡,映垂杨飘荡,小夭桃三月如浪。赚刘郎,赚阮郎,彷佛仙乡,总不似牡丹富贵,端合号花王。多子石榴,做作端阳相,蒲艾同欢赏。嗳,羡荷花在清涟之上,好似洛水神悠扬。过七夕气候新凉,近水芙蓉,淡抹浓妆金风爽。个个要折得蟾宫丹桂香,满城风雨近重阳,把黄菊,开停当。冬月萧疎,难算花开帐,雪满寒江,还让蜡梅时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