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區築牢疫情防護安全網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出現良好態勢,青島西海岸新區按下了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快進鍵”,但無數防疫工作者仍然奔波在防疫一線,用實際行動築牢疫情防護安全網。

收到緊急協查函——“我去接”

3月21日晚21點30分,富春江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樓的燈還亮著,醫務人員汪嬌雙眼緊盯著電腦,不停地一遍遍刷新著信箱,突然一條緊急協查函跳了出來。


西海岸新區築牢疫情防護安全網


“收到一條轉運密接人員的協查函。”

“快把信息給我,我來聯繫密接人員。”醫務科副主任薛傑馬上開始電話問詢核查。

“此人所在轄區屬家醫團隊一組韓鳳娟隊長的……”薛傑一邊確定信息,一邊向籌備組副組長潘國棟彙報,話音未落,一旁的韓鳳娟立刻開始出發前的準備工作。

潘國棟制止了韓鳳娟:“早點回家照顧孩子,今天我去接。” 韓鳳娟的孩子手術出院需要母親陪伴,而她卻連續執行了四天的接送密接人員任務。

潘國棟說完,便穿上隔離服鑽進了120急救車,直到次日凌晨2點,才安頓好密接人員回來。稍事休息,便又匆匆出發,當天早晨6點將有密接人員抵達機場,防疫工作不容有失。

24小時待命——“我不累”

“一個優秀的救護車司機不僅開得好車,還抬得了擔架,做得了心肺復甦”。作為本次疫情救治定點醫療機構青島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的6名120急救司機,他們總是這樣調侃自己的職業。


西海岸新區築牢疫情防護安全網


120急救司機不是醫生,也不是護士,但是他們同樣也是這場疫情防控戰中的“逆行者”。

作為“離病毒最近的人”,青島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這支僅有6人的隊伍,第一時間就衝在了抗擊新冠肺炎的最前線。他們24小時待命,全面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參與了每一次轉運疑似和確診新冠肺炎患者,截至目前共轉運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者、疑似和確診患者50餘人次。

每次出車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急救司機們被防護服、護目鏡、N95口罩包裹得嚴嚴實實,呼吸不暢、胸悶、出汗,還要儘量縮短轉運時間,將患者安全送達目的地。每次轉運任務結束後,身上的衣服能擰出水來。轉運的間歇,他們還要親自對救護車進行保養、檢修、清洗、消毒,常常一洗就是一兩個小時。

這支僅有6人組成的隊伍,其中3名是中國共產黨員,另外三人,也在疫情來襲之時莊嚴地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握著方向盤,握的是生命的希望。”雖然隔著防護服看不清他的表情,但話語間的自豪,是滿滿的擔當和使命。

堅守疫情防控一線——“我請戰”

“一日當兵,終生為國。疫情就是命令!我請戰!”


西海岸新區築牢疫情防護安全網


1月23日,青島西海岸新區靈山衛街道退役軍人工作群裡發佈了戰“疫”的通知,緊接著疏港高速、交通聯防、市場監管、應急小組等10個工作小組,每個小組都有退役軍人請纓參戰;村級戰“疫”隊50餘支,每支戰“疫”隊都有退役軍人申請加入。僅靈山衛街道累計就有150餘名退役軍人在疫情防控各條戰線全線出擊,積極參與封閉排查,勸返、消毒清理等防控工作。

“1月28日晚7點左右,我們接到珠海街道應援調度電話,要求協助對同三高速黃島服務區所過外地車輛和人員採取定點盤查和現場體溫檢測,並對疫區省市牌照車輛和體溫過高發熱患者實施勸返或控制,杜絕傳染源頭流入本區範圍。”青島西海岸新區紅翼紅十字應急救援隊高鈺涵說。疫情當前,像紅翼紅十字應急救援隊一樣,西海岸新區社會志願服務組織組成的25支機動志願服務隊伍,戰“疫”號角一響,就立刻到村、社區、小區、交通路口、公共場所等疫情防控關鍵區域,開展宣傳教育、防疫消毒、體溫檢測、排查回訪、物資運送、心理疏導、捐款捐物、應急獻血等多項志願服務行動。

“現在村上疫情防控人手緊缺,作為村上的一名黨員,我必須要對得起我在黨旗下宣過的誓。”崮上村黨員志願服務先鋒隊成員張建陽堅定地。像張建陽一樣,西海岸新區23個鎮街分別成立由黨員幹部、社會治理網格員、退役軍人、鄉村振興工作隊等組成共計4500餘人的志願隊伍,各村(社區)組織黨員、青年團員和部分群眾組成10000餘人志願服務隊,全力開展防疫宣傳、車輛限流、出入登記、體溫檢測、電話隨訪、消毒消殺等多項志願服務工作,引導群眾匯聚起群防群治的強大力量。

疫情大後方——“我保障”

“我家還有不少口罩,拿去用吧。”

“我在家,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時候到。”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琅琊鎮臺西頭村“臺西頭村民專用聯繫群”裡,村民群眾發出這樣樸實無華的聲音,他們是臺西頭村防疫工作的大後方,是該村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的堅實後盾。自春節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臺西頭村充分體現了眾志成城、齊心抗“疫”的堅定決心,他們把家中的口罩、消毒用品盡其所能地都捐贈給了為一線工作人員,村民肖群還給值班點送去了一大包暖足貼。


西海岸新區築牢疫情防護安全網


在隱珠街道,疫情防控後勤保障組合理分配上級下撥和愛心單位捐贈的防護物資,積極整合多方資源及時準備口罩、額溫槍、酒精、消毒水等各類防疫物資,全力保障了街道54個村居,385個檢測點的防控供給。他們調配食堂採取盒飯打包的方式,錯峰配餐、送餐,保障用餐安全和質量。各小區封閉後,為了能將防控物資及時準確發放到位,他們將街道內所有村居、小區的出入口牢牢記在了心裡。截至目前,共對街道、村居、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發放口罩8.8萬餘隻、額溫槍450餘個,護目鏡580餘個,防護服1400餘件,84消毒液7500餘公斤,75%消毒酒精600餘公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