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独立意识从什么时候开始?

蒙氏教育践行者


在心理学上我们有一个概念叫自我意识跟您说的这个独立意识可能会比较接近。根据心理学研究,孩子通常在一岁左右就会有比较明显的自我意识。我作过一个小实验,在我家大宝8个月的时候张嘴在他旁边等着,他会喂你东西吃,等大宝一岁多的时候我再张嘴在旁边等着孩子非但不会给我吃的东西,还护着自己的草莓生怕被我吃了。当孩子开始有了占有欲,有了物我之分的时候,是自主意识萌发的一种表现。这是个好事情,所以很多家长不要觉得孩子小气,其实都有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独立意识还有一层含义是一个孩子开始脱离原生家庭,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这个时间的早晚跟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家庭心理学


儿童的独立意识从什么时候开始?

在生活上家长要培养宝宝慢慢独立,让宝宝有属于自己的地方,婴儿的小床是最早的专属于宝宝自己的场所,它对宝宝有特殊的意义,是启蒙独立意识的起点。

由于长期用奶瓶会影响宝宝牙齿的生长,一般在宝宝6个月开始要训练宝宝用杯子喝水喝奶,先帮助宝宝扶着杯子,慢慢就可以锻炼宝宝自己拿杯子喝水;还要培养宝宝用匙吃饭的习惯,因为宝宝正在长牙,教宝宝用匙的时候要有耐心,不要因为宝宝用匙不熟练弄脏家里就呵斥宝宝,看到宝宝用匙左右手不分的话也没必要进行纠正,在宝宝学习用匙的最初阶段,要准备两个匙,妈妈用一把匙喂,另一把让宝宝自己学吃。

随着身体和心理的成长,宝宝已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在这个基础上,父母要进一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克服依赖性,这对宝宝的心理和智力发展都有良好的作用

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可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着手,比如培养宝宝独立爬行、扶物站立、取玩具,培养宝宝自己动手吃东西、拿杯子喝水、穿衣时主动配合等。

当宝宝学会爬或走以后,宝宝能爬向妈妈或走到妈妈身边,但要注意房间必须安排得很安全,这时妈妈不用紧盯着宝宝,可以自己活动一下,但不能让不满1岁的孩子自己跑开多达一两分钟,当宝宝又到妈妈跟前时,妈妈要很高兴地欢迎宝宝,并和宝宝玩一会儿。

家长不要事事都替宝宝操心,应让宝宝尽量自己照顾自己,当宝宝确实做不好时再帮助一下,要尽可能鼓励宝宝自己完成,并表扬他的努力,如果宝宝未能完成一件事情,妈妈绝不要表现出失望或生气。

宝宝1岁时,如果周围环境安全,他可以在房间里单独待一会儿;2岁时宝宝可以在妈妈做饭时自己画画,但每隔一两分钟冲他说句话、微笑一下,这样他就能高高兴兴地“忙活”;宝宝3岁时,应该能走一段路了,比如跟妈妈一块到小区的超市,这也是让他学习交通规则的好机会。

3岁之前是孩子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父母会发现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两重性,一是依赖,遇到困难都不肯拿主意,要父母为自己做主,另一方面又以自我为中心,即只是按照自己的需求做事,不被满足就哭闹不止,逆反心理很重,以自我为中心也不是独立自主,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是可以在家长教育中得到提升的。

比如宝宝要玩汽车,不爱玩布娃娃,于是妈妈做出了妥协,满足他喜欢玩汽车的爱好,允许他放弃玩布娃娃,这有助提升他的自我意识,因为这时妈妈向他传达了一个信息,他的意愿很重要,妈妈在支持他的选择。

宝宝也需要从妈妈对他的积极回应中获得自我肯定,宝宝捡起物品并放好,妈妈应该轻拍他的手表示鼓励,很多时候,妈妈应对宝宝说一些鼓励的话,可以提高宝宝的自我意识。

妈妈知道什么时候不屈从宝宝的要求,这也同样重要,因为宝宝变得越来越好动,他会想玩剪刀等危险的东西,这时妈妈应该让宝宝知道限度,妈妈仍然是主宰者,即使宝宝强烈反对也不行。


炫彩乐园


独立意识也叫独立,指个体希望摆脱监督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学习工作、社会交往等等,各方面独立处理问题或者事件的行为以及生活上的独立自立里能力。相关研究表明,家长应该从小学会放手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学习和生活作息,应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用适当的方式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及行为自己能力,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对孩子产生的影响非常的重要。早期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形成智力的开发性格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还在家庭中养成的身心情况如何将决定他以后接受各种教育的影响纪和的身心发展的能力状况。而生理学进一步表明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有意识更多的时候更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人在成长经历较长的人要经过比较长的依赖,骑在婴儿时期孩子甚至还不能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开,一岁左右的孩子,他充满好奇和喜悦,就是孩子身体独立能力的展示。随着年龄增加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可以用地衣,人称“我”标志着孩子的独立意识的形成孩子开始意识到,这是我的存在,并增进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是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关键时期,三到四岁可以锻炼,孩子自己穿衣吃饭,自己逐渐让孩子学会收拾床铺饭桌,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如果要求太低则会失去了锻炼的价值,因此只有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己孩子的特点。父母才能针对性的提出适合孩子发展的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增强独立意识独立的行为,其实知识独立意识的外在。表现就独立性而言,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才是独立能力的根本呈现。


向日葵里的麦田


儿童的独立意识应该是在胚体时期对父母的声音,动作等一些刺激慢慢形成意识,到出生之后,用哭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通过各种敏感期,比如,用口来唤醒手,知道手可以动,可以抓握等行为,了解我自己的手,可以支配它,到其它的敏感期到来,都是在帮助孩子建立独立意识感,到分清楚,你的,我的,对外界一切都探索很好奇。

因此,0~6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了解孩子的自然发展,帮助孩子很好的度过敏感期,孩子在未来的成长路上就会通过自我意识越来越清晰,从而发展成为完整的自我。

那么在孩子建立自我意识的过程中,父母要给予孩子爱、自由、规则、平等。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自我生命的内在构建上,放在他感兴趣的事物上,让孩子最终走向独立。





春神跳舞的森林


儿童的独立意识从一岁其实就开始可以慢慢锻炼了,这个时候,他已经可以清晰的分辨,你的,我的,有简单的概念,但更多的还是要家长引导。不要试试代劳,三岁看大,如果你错过这个黄金期,后面就不要埋怨别人的孩子怎么这小就什么都可以自己做了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