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整體提升工程探訪

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整體提升工程探訪

“不忘鮮血灑王坪,何日歸去得祭墳。革命傳統勇為繼,振興中華慰英靈。”“當先驅者化成巍峨的山脈,最好的紀念就是永不風化的標語,當後來者緬懷那段悲壯的歲月,最好的學習就是汲取精神的力量。”

崢嶸歲月已逝,當又一個清明來臨之時,記者一行懷著無限崇敬的心情,再次走進坐落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沙溪鎮王坪村境內的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追思那段感天動地、艱苦卓絕的烽火歲月,緬懷那些英勇奮戰、不怕犧牲的革命先烈,探訪紅軍烈士陵園整體提升工程。

A 86年前,紅軍為犧牲的戰友建起的一個“家”,歷經歲月變遷,如今再次整體提升打造,只為用今天的榮光緬懷那段輝煌的紅色歷史

冬去春來,又到一年清明時。

連續四年,中央電視臺播出清明特別節目,從緬懷先烈激勵後人,從傳承紅色基因到培育家國情懷,從講好紅軍故事到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無不將鏡頭聚焦於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今年,受疫情影響、道路管制等因素影響,取消了在烈士陵園的公祭活動,但仍有不少黨員幹部、市民自發前往祭拜。

陵園背靠巍峨青山,前面流淌的是清澈蜿蜒的沙溪河,園內松柏蒼翠,莊嚴肅穆,是1934年5月時任紅四方面軍總醫院政治部主任張琴秋主持修建的,目的是為了紀念犧牲的紅軍烈士。

史料記載,一開始犧牲的烈士一人一棺埋葬,犧牲的人越來越多,棺木換成木板做成的匣子,然後匣子也沒有了,只能用草蓆裹著,最後甚至連草蓆都沒有了,只能挖大坑集體填埋……

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曾有12萬巴山兒女參加紅軍,為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今,這裡長眠著25048名紅軍烈士,是全國安葬紅軍最多、規模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

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不僅有流血犧牲的紅軍戰士,還有120萬可親可敬的擁軍群眾。戰場上,物資緊缺,一個戰士每天只能吃一個土豆。然而,就是這寶貴的一個土豆,還是王坪村乃至更多的群眾,從口糧中節約出來,穿越火線送到戰場上的,有的群眾餓死在半路上,土豆還好好地摟在懷裡。

“一念永恆!86年前,紅軍烈士們為了打破一箇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中國的夢想流血犧牲;如今,我們告慰先烈,不忘初心,為了共同的中國夢而奮鬥,這就是傳承紅軍精神的意義。”烈士紀念館館長薛元勳深情地說。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整体提升工程探访

搭架清洗牌坊

此後經年,來尋根親人、來祭奠瞻仰、來尋找初心的人越來越多,陵園每年都要接待上百萬人次。來的人越多,也逐漸超出了陵園的接待能力。紀念館展陳內容單一,形式落後,無法滿足各種年齡段、各個階層日益增加的革命傳統教育需求;沒有接待大型團體遊客的食宿酒店、沒有可以培訓的陣地……整體提升打造迫在眉睫。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政策和機遇相疊加。2017年,《四川省紅色旅遊“飲水思源”行動方案》將陵園納入國家級AAAAA級景區創建中。

2019年10月16日,省委書記彭清華在調研我市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時,專程前往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調研,專題研究整體提升工作,要求把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及周邊地區作為“一區三地”,即川陝革命根據地核心區、紅軍烈士紀念地、黨的初心使命教育基地、紅色旅遊目的地來規劃和打造。

“要認真落實‘把烈士陵園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的指示要求,做好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整體提升工作。”2019年10月21日召開的四屆市委第104次常委(擴大)會議上,市委書記羅增斌對貫徹彭清華書記的重要指示提出要求。

“我任組長!”2019年11月11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收到的一份籤件上,市委書記羅增斌鄭重寫下這四個字。

“要帶著對革命先烈的崇敬、緬懷之情,注重品質、注重細節,高水平、高質量做好烈士陵園整體提升工作。”12月25日,在烈士陵園整體提升工作專題會議上,羅增斌要求。

“努力把項目建成精品工程。”質量如何、進度怎樣,羅增斌十分關注。2020年3月25日,羅增斌深入實地察看建設進展情況,對道路、照明、排水系統、標誌標牌、環境綠化、人居環境等一一提出要求。

從召開專題會議到實地調研,從聽取工作彙報到實際解決問題,羅增斌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研究,一個細節一個細節推敲,力求把陵園的整體提升做成精品工程。

“按照市委具體安排部署,一項項抓好落實。”“已經明確的工作要立說立幹、不等不拖。”2019年10月23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傳達學習省委書記彭清華來巴調研重要指示精神時,市長何平強調。

“進一步加快徵地拆遷工作,保障項目資金需求,強化統籌調度,積極穩妥推進鎮廣高速公路王坪至通江段項目建設。”項目建設進度如何,何平特別關心,要求市級相關單位及通江縣委、縣政府要主動作為、擔當盡責。

“把任務落實到人,把時限細化到天,倒排工期、狠抓推進、按期交賬。”通江縣委書記孫輝數次召開縣委常委會、專題會、現場辦公會,紮實推動陵園的整體提升工作。

市縣分管領導任項目組長或負責人,駐紮一線督促進度、把關質量、解決問題,只為儘快建成,告慰長眠在此的革命先烈。

整體提升犧牲紅軍戰士的“家”,把他們的“家”建成精品工程,從省委省政府到市委市政府,從通江縣委到鄉鎮一線,再到每一個現場建設者,無不懷著一顆感恩崇敬的心。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整体提升工程探访

粉刷園區建築

B 86年後,建設者們克服重重困難,努力建成精品工程,確保經得起歷史檢驗,只為用今天的付出告慰那些犧牲的革命先烈

定位一經確立,烈士陵園的整體提升工作就迅速拉開大幕。

“嘿著勒嘿著!嘿著勒嘿著……”早上7點,春寒料峭,工人們兩人一組,抬著石頭,有節奏地喊起號子。不遠處,一匹匹馬兒將袋袋砂石、水泥駝進陵園,一臺臺工程車來來往往,剛栽下的樹苗重新抽出嫩芽……這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整體提升工程施工現場,從規劃打造到實質性施工,不過半年時間。

“整體提升工程設計方案原是國家級AAAAA級景區創建方案,經過多次專家論證,耗時三個多月最終決定。”市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副局長白復甦介紹,立即實施的是“11+1”個項目,“11”包括紀念館陳列布展、地面防滑及排水系統、核心區照明工程等提升項目,“1”即陵園的後期運營和管理項目。

有了“施工圖”,下一步就是進入緊張施工了。

2020年1月29日,核心園區道路等11個建設項目開工8個,此時,春節還沒過完,疫情正在發生。

大疫當前要復工,困難著實不少。口罩、消毒液、分餐制等防疫問題千方百計都可解決,但因防疫需要,各路卡口重重,外地工人怎麼來?砂石、苗木、燈管等各種材料如何儘快運到現場……都成了當務之急。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整体提升工程探访

打造園區環境景觀

從去年10月底,通江縣相繼成立整體提升工作推進組、現場指揮部,實行分類實施、統籌推進。建立“問題限時解決”制度,一般性問題現場辦公解決,重要問題列出明細清單,明確責任部門、責任人,限期3天內解決,全力全速推動項目建設。

資金有缺口,立即整合財政資金,從公共財政、政府性基金和新增債券等渠道優先安排,保障項目建設投入。

缺建築材料,指揮部派專人多方尋找,幫助企業現場辦理復產手續,盯著材料生產、裝車,定點送到施工現場。

為找到適合千秋大道兩旁栽種的雪松等苗木,施工單位工作人員吃在路邊、住在車上,歷時數天才在陝西渭南、藍田等地找到貨源。

綠化問題解決了,但緊缺的工人怎麼招?辦法總比困難多。動員各鄉鎮發佈招工信息,幫忙辦理健康證,並通過點對點的接送服務,解決了大部分人工缺口。春在鎮村民楊福森就是其中之一,他不僅主動請纓,還動員10多個鄰居,拎著被褥、拿著工具,扎進項目工地。

即將退休的老幹部張乾金是紀念館陳列布展提升項目文案工作組的負責人。為了挖掘收集更多的紅軍故事,他和同事再次鑽進檔案室,尋找漏掉的線索,一處處考察,一處處核實。

每個項目都有人親自抓,每個困難都有人實地解決。

“紀念館陳列布展是這次整體提升項目中最複雜的一項,我們邀請了國家級、省級專家在政治上把關,市縣專家在史料文物上再發現再挖掘,力求增加感染力。”薛元勳說,“僅此項工作,方案前後修改了五六十次,熬過的通宵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個。”

除了陳列布展難,園區信息化提升項目更難。“之前沒有接觸過陵園的信息化建設,不能好高騖遠,既要經濟適用,又要適應網上祭拜、數字博物館、智慧旅遊等新要求。”薛元勳介紹。

“為了找到適合陵園實際的提升方案,先後接洽數十家企業,最終邀請三家國內首屈一指的公司進行設計招標。”川陝革命根據地舊址(巴中)管理局局長張明道介紹。

為確保建成精品工程、廉潔工程,第一時間組建質量技術控制組,專職負責項目施工組織,製作項目鳥瞰圖、平面設計圖和分項施工作戰圖,倒排工期、正排工序,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嚴格按照技術標準開展建設質量監管;第一時間建立跟蹤審計制度,對11個工程類項目進行過程審計;第一時間進駐專項督察組,開展常態化檢查,定期通報推進情況。

“年底要全面完工,困難是多,但是我們最怕的是時間太少,不能把工作做好,不能給犧牲的革命先烈一個滿意的交代。”建設者們快馬加鞭、爭分奪秒。

把犧牲紅軍戰士的“家”建成精品工程,質量在決策者、建設者心中永遠是第一位的。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整体提升工程探访

提升中的紅軍烈士陵園

C 新時代,革命老區的建設者們接力前行,奮力建設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區,只為以今天的成就圓夢革命先烈的未竟事業

青山巍巍埋忠骨,白雲依依映後人。

在整體提升工作中,像86年前拼盡一切、傾其所有支持紅軍一樣,王坪村的村民一直保持著一顆淳樸的赤子之心:拆遷,我們無條件支持!缺工人,我們都可以上!

在他們的心中,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是當年的紅軍戰士拿命換來的,無條件支持,就是要報答那份帶血的恩情。

“王坪村從前貧窮落後,依靠脫貧攻堅政策扶持,通過紅色旅遊帶動,村民從勉強吃飽飯到去年人均純收入8000多元。”村主任王緒倫說,村民談心會、紀檢壩壩會等一系列活動,加深了幹群關係,凝聚了民心,也讓王坪村在關鍵時刻更加眾志成城。

“小時候聽父親說,爺爺就是跟著紅軍走,再也沒回來。父親一直教育我們人窮志不能短,要像爺爺一樣,吃得苦、能吃苦。”貧困戶何光術說,陵園裡的千秋大道石板是他參與抬和鋪的,現在要把風化嚴重的換下來,他又主動參加到工程中,“我們的好日子是紅軍打下來的,我們一家人的窮帽子是好政策幫忙摘下來的,能為陵園建設添磚加瓦,我就是覺得有成就感。”

有成就感的不止何光術,村民殷華主動拿出自家泡製的活血化瘀藥酒,送給工友們治淤傷;村民王緒郭得知自己住了一輩子的老屋要被拆遷時,雖有萬般不捨,卻只說了一句“怎麼拆都可以,只要不離開王坪就行”……

黨心連民心,齊力能斷金。短短兩個多月,移栽的樹木已經開始在這個春天抽出新芽,核心園區道路主體已經完工,千秋大道的石梯已經開始鋪裝,處處呈現一派新氣象。

變化的不止是陵園,千秋大道第一級階梯旁,是村民王德勝開了快9年的“根據地”農家樂。這段時間,他時不時就要接到訂餐的電話。

“不好意思,我們店正在提升改造,半個月左右才能開門營業。”靠著經營農家樂,王德勝一年能掙30多萬元。他把兒女送出大山,進了大學,現在都有穩定工作。聽說整體提升項目要關門改造,他第一個舉手同意。

近年來,陵園的團體遊客、研學旅遊團、黨政學習團越來越多,有時候一次就是五六百人,“我們農家樂最大接待能力就兩百多人,趁著這次整體提升,我們也擴建一下規模,以後也能接一些大單。”

這個春天裡,王德勝對掙更多錢有了期待。而在沙溪鎮黨委書記李天志看來,陵園的再一次整體提升工作,沙溪鎮無疑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陵園的核心區主要在王坪村,這一次實施的項目,還將打造之前的大城寨村和蘇坪村的散墓區,屆時將與陵園核心區連成一片發展紅色旅遊,直接受益群眾超過3500人。”李天志激動地說,通江人歷來不會躺在革命先烈帶來的榮譽上坐享其成,一旦有了機遇,他們便用勤勞的雙手建設更美好的家園。

整體提升工程帶來的希望還遠不止此。站在陵園外的廣場上,蜿蜒下山的公路未來將與巴萬高速連通,從通江縣城到陵園路程將由原來的一個多小時縮短至20餘分鐘,同時解決陵園景區單進單出的窘境,實現多進多出、快進慢遊。

道路縮短空間距離,留住人還需要進一步豐富紅色旅遊業態。當前,正在改擴建的紅軍街除了環境更漂亮、規模更宏大外,正在引進酒店綜合體,設計更多的紅色旅遊產品,帶動更多老百姓聯結到紅色旅遊產業鏈上。

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所在地的村民都過上了美好生活,而這只是廣袤的巴中大地上農村村民生產生活的一個縮影。

“你們活在我們的記憶裡,我們活在你們的事業中”。勤勞樸實、智慧勇敢的巴中人民沿著革命先烈的足跡,在建成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區的大道上,步履鏗鏘、堅定前行!

去年底,全市5個區縣已經整體脫貧。如今,整個巴中大地就是一個項目建設的大工地,重大項目一個一個相繼開工、相繼建成,巴中恩陽機場通航、高鐵暢通無阻、高速四通八達……

發揚偉大的紅軍精神,完成先烈的未竟遺願,巴中兒女必將不負春光!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整体提升工程探访

栽植景觀樹木

讓紅軍精神在巴中大地代代相傳

88年前,紅四方面軍粉碎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從通江兩河口入川,建立工農蘇維埃政權,形成全國第二大蘇區。86年前,為了紀念犧牲的紅軍戰士,時任紅四方面軍總醫院政治部主任的張琴秋主持修建了紅軍烈士陵園,如今已成為全國最大、最早的大型紅軍烈士陵園,也是全國唯一一處紅軍為戰友修建的陵園。

時值清明,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整體提升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開展。在這個春天裡,我們以這種方式來祭奠那些長眠於此的英烈,也是一種獨特而充滿深情的儀式。

當年的紅軍,雄姿英發,縱橫馳騁,血戰沙場,彰顯了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革命必勝的信念、艱苦奮鬥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留下了永遠的紅軍精神。1989年,王坪烈士陵園納入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激發愛國熱情、凝聚人民力量、弘揚民族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殿堂、中國人民的精神家園、中華民族的精神高地。

整體提升是為了更好地傳承。保護好紅色資源,既是弘揚偉大紅軍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精神力量。只有這樣,才能讓紅色基因一代一代不斷傳承下去。

80多年來,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歷經多次修繕、改建和擴建。2017年,《四川省紅色旅遊“飲水思源”行動方案》將陵園納入國家級AAAAA級景區創建。2019年,省委書記彭清華在巴中調研時,專題研究陵園整體提升工作,明確了“川陝革命根據地核心區、紅軍烈士紀念地、黨的初心使命教育基地、紅色旅遊目的地”定位。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新時代,我們按照“一區三地”功能定位整體提升,除了更好地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之外,還旨在進一步講好黨的故事、講好革命故事、講好根據地故事、講好英雄和烈士故事,旨在引導全社會形成崇尚英烈、緬懷英烈、學習英烈的良好風尚,旨在引導活在當下的我們不忘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要始終牢記初心使命,發揚紅色傳統、保持革命精神,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狀態幹事創業,努力建成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區。同時,也向長眠在此的革命先烈報告,他們為之犧牲奮鬥的巴中這片紅色土地已經變了模樣、換了人間。

由此,我們沒有理由不盡心盡力、用心用情做好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讓紅軍精神在巴中大地代代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