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縣商會舊址,無錫民族工商業發展的見證者

很多人都知道,無錫是近現代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源之一,又是當代(改革開放)後的工業發展重鎮,所以來無錫,都想了解一下無錫工商發展的歷史。

無錫縣商會,就是了解無錫解放前民族工商業發展的一個好地方。

“無錫縣商會”,又叫“錫金商會”,位於江蘇無錫市崇安區解放北路漢昌西街6號。如果你是從外地來,那麼從無錫火車站下了車出南廣場西出口,就會過一座大橋“式運橋”--無錫老一輩的人習慣叫它大洋橋,步行不過10分鐘,就到了。

無錫縣商會舊址,無錫民族工商業發展的見證者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


無錫縣商會舊址,無錫民族工商業發展的見證者

江蘇省文物保護石碑


無錫縣商會舊址,無錫民族工商業發展的見證者

舊址外觀


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二座二層的小樓,共同組成了一個小小的建築群落,建築面積約1120平米。前樓(1號樓)面闊五間,長22米,寬8米,歇山頂。不過很特別的是,它不是中式建築,而是西式建築,磚木結構,正立面用磚砌成羅馬柱,外牆採用青紅相間的清水磚,讓人覺得很洋氣,又不失典雅的氣質。


無錫縣商會舊址,無錫民族工商業發展的見證者


無錫縣商會舊址,無錫民族工商業發展的見證者


無錫縣商會舊址,無錫民族工商業發展的見證者


無錫縣商會舊址,無錫民族工商業發展的見證者


無錫縣商會舊址,無錫民族工商業發展的見證者

這組建築的年頭可不短了。

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民族資本家、中國工商業的鉅子周舜卿、祝大椿等呈准清政府發起創辦錫金商會。(1912年無錫、金匱兩縣合併後,更名為無錫縣商會,簡稱無錫商會)

為什麼叫錫金商會呢?這是因為清末的時候,無錫不象現在是一個整體,而是分為無錫縣和金貴兩個縣,分別屬於蘇州和常州管轄。到了1912年,無錫縣、金匱兩縣合併,叫無錫縣,所以商會也跟著更名為無錫縣商會。有商會,那得有自己辦公活動的地方啊,所以就募資修建。1917年商會正式落成。

算起來,這兩座建築到現在已經有102年了。歷經苦難,它竟然還得到了完好的保護,也算是一個奇蹟了。

錫金商會成立後,商會由周舜卿任第一屆會長。商會於辛亥革命、軍閥混戰和臨近解放時起過積極作用。它是我國最先成立的縣級商會之一,是無錫商會文化的發祥地,是無錫近代民族工商業發展的代表性建築。[1]

說起來,這個商會的成立,周舜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當年周舜卿從日本回國後,與武進縣劉伯森等人發起籌組上海商學會(全國總商會的前身),接著又在無錫成立錫金商會和錫金農會,這是在中國近代史上出現比較早的商業流通社團。1917年3月,祝大椿與榮宗敬等發起成立華商紗廠聯合會,使無錫布碼頭更享盛譽。後來,又相繼成立了蘇浙皖內地面粉廠聯合會、無錫棉紡織廠聯合會、糧食儲棧業公會、錢業公會、無錫商業協會等工商行業協會,無錫的商業經濟得到空前發展。

我們可以想見,當年每天無錫的工商名流出入商會,在這裡交流,是多少的繁華啊。這些名流一方面經營工商業,促進了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個人積累了巨大的財富。同時他們也為社會捐獻,修橋造路,建學校,公園,為無錫的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說到造橋,工運橋的重建,其中的會長祝大椿個人就捐獻了2500大洋,行為讓人欽佩。

錫金商會舊址見證了無錫商業當時的繁華,是滬寧線上有名的商賈雲集之地和無錫近代工商業發展的聯絡、指揮中心。

無錫商會從成立,一直運轉到了1949年無錫解放,解放軍戰士從光復門不發一槍一彈就佔了無錫。

商會也曾差點就遭遇滅頂之災。

2002年,無錫市在開發站前商貿城時,規劃這兩幢建築將拆除。當時,市文化局、文管會認為該商會舊址有一定文保價值,並對商會舊址進行了修復。2003年10月,錫金商會跳過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一關,成功申報省級文保單位。

  2005年成為無錫縣商會舊址,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