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式结构的巧妙运用

三叠式结构的巧妙运用

于保东



三叠式结构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也是叙事性文本中常见的表达叙事过程的方式。如《三打白骨精》》《邹忌讽齐王纳谏》《孙权劝学》《藤野先生》《失街亭》《三打祝家庄》《秋天的怀念》《三顾茅庐》等名篇中都有三叠式结构。三叠式结构既可以采取三层排比的方式展开,也可以采用故事情节三层推进的方式展开,还可以用三个地点的转换展开,这样就可以随着结构的不断展开,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内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使文章酣畅生动,意味深长。

三叠式结构的巧妙运用

三叠式结构也是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学习的最重要的结构范式之一。下面结合几个例子对三叠式结构做出说明,以期引发同学们思考,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会借鉴运用,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三叠式结构是显性的,我们细读原文,仔细梳理原文不难发现,这多个“三”主要是有“三问”、“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进”等组成。

邹忌是齐国的大帅哥,对自己容貌相当自信,于是早上起来先问妻,再问妾,三问客。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吾与徐公孰美”的小事,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背景不同,因此,语言一次比一次简洁,语气一次比一次急促。他急于想从不同方面、不同人的口中得出比美的结果。这样写为“三答”作铺垫,埋下伏笔。妻答,妾答,客答,同样由于三人的身份地位不同,回答的方式、语气及表现的心理也各具情态,三个人物的也显得栩栩如生,各具情态。正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方式,引起了邹忌的“暮寝而思之”。

对妻、妾、客“徐公不如你的”回答,邹忌并没有在一片赞美声中沾沾自喜、飘飘然,作为一个内心细密的人,他辗转反侧、昼夜不眠思忖其中的原因,终于“暮寝而思之”悟得其中的道理:妻私臣,妾畏臣,客有求于臣。推己及人,由家事推到国事,邹忌幡然醒悟,家事与国事何其相似,联想到齐国朝廷上的政治局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大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忌由小家想到了国家,以小见大,从小事引出大道理,令人心悦诚服,邹忌这个政治家的胸怀也就自然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怎样向齐王进谏,齐王怎样才能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这也是邹忌需要考虑的问题。聪明的邹忌想出了三比的方法。一比是从“臣之妻私臣”联想到“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拿“妻私臣”与“宫妇左右私王”进行类比;二是从“臣之妾畏臣”联想到“朝廷大臣莫不畏王”,拿“妾畏臣”与“朝廷大臣畏王”进行类比;三是从“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联想到“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拿“客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有求于王”进行类比。这三比与当时齐国朝廷的情形非常相似。志向远大、心胸开阔、善于纳谏的贤明君主齐王很快也接受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三比的描述,不但突出了邹忌的巧比妙语,也突出了他深谋远虑、忠君爱国的良好品质。

有了对国事的认真反思,就要有改进的对策,于是齐王决定开门纳谏,不但开门纳谏,还要三赏。受上赏的是“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中赏的是“上书谏寡人者”;受下赏的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悬赏纳谏,不惧“面刺”、“谤讥”而广开言路,说明齐王敢于面对现实,正视自身的缺点,乐于接受劝说,显示了齐王的宽宏大量和治国决心,显示了他政治家的风度和襟怀。

齐王决定广开言路,察纳雅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经过悬赏,进谏的情况发生三大变化。一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出朝廷内外,王公大臣,争先恐后,进谏君王,表现一种竭尽忠智,为国分忧的热情。二是“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说明国家政治清明,国泰民安,齐王把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三是“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齐王把进谏者和进谏的内容当做治理国家的法宝,说明齐王把国家治理得几乎完美无缺了,人们即便想再说什么,也觉得没有值得批评、指责的了。最后,齐王不用出一兵一卒,就能战胜别的国家,成为“战国七雄”中政治、军事最为强大的国家,此之谓“战胜于朝廷”。

三叠式结构的巧妙运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

有的同学非常善于学习和借鉴三叠式结构方式,能把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如杜坤同学这篇小作文就很好地借鉴了《猫》这篇课内文章的三叠式结构,化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活宝”

杜坤

姥姥的养狗史可算悠久了。

上一只狗因为有点调皮、莽撞,惨死于车下。

说起来,这可是只好狗呢!刚带到姥姥那里时,年龄小,人生地不熟,后来同我姥姥熟悉了,就总是屁颠屁颠地跟在姥姥后边,姥姥走一步它就走一步,逢人就吼,让人害怕,似乎是在警告别人——不要欺负我的主人。晚上,趴在家门口睡觉,活脱脱的一个“保镖”,这是打着灯笼都难寻的好狗呀!可惜了……姥姥很是伤心了一阵子。

后来,压死狗的“肇事者”为表达心中的愧疚,给姥姥送来了两只出生几个月的小狗。这两只狗,一只是黑白相间的,性格很活泼,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步调挺快,我们叫它“小花”;另一只则完全不同,褐色的毛,性格沉默,运动起来很笨拙,我们叫它“老闷”。它俩在一起就像是熊大和熊二在一起。

这两只小狗的眼睛也完全不同。尽管都是黑亮的,“老闷”的眼睛炯炯有神,莫名的吸引人。“小花”的眼睛感觉像加了水稀释过似的,怪怪的,尤其是在他使劲仰头翻眼珠看人的时候,这种感觉更为强烈。

有一次,我亲眼看见,“小花”同“老闷”“争宠”。“老闷”禁不住“小花”的再三挑逗,终于愤怒起来,露出了不太锋利的小牙齿,看准“小花”的脖子就咬,毫不嘴软。“小花”也不甘示弱地反击。两只狗就在那儿扑腾着、吼叫着,……闹了半天,不分胜负,各自灰溜溜的走了。第二天,我忽然发现“小花”浑身湿漉漉的,还沾上了灰土,显出一副狼狈的样子,精神萎靡不振,失去了往日的活泼。我那时觉得“老闷”真是深藏不露,是个狠角色。

于是狗笼子里经常出现了这样一幅情景:“小花”趴在角落里,失去了往日的活泼;而“老闷”则两只前爪压在“小花”身上,貌似深沉地向远处望去。仿佛在感受人类的“站得高,看得远”,仿佛自己的境界变得越来越高似的。

后来,姥姥说:“笼子小了,狗长大了,一山不容二虎了。”

再后来,“小花”被姥姥送给别人了,狗窝里再也不见“小花”和“老闷”的吵闹。“老闷”又成了姥姥的唯一保镖和跟屁虫。

三叠式结构的巧妙运用

三只小狗

这篇文章作者一共写了三只狗,因为第一只狗的调皮、莽撞导致了悲惨的结局,姥姥很是伤心了一阵子,这是故事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肇事者”为弥补自己的愧疚,又送来了性格迥异的“小花”和“老闷”,“小花”和“老闷”看似是兄弟,但是在一个小小的笼子里免不了争宠,免不了有你争我夺,免不了有些打闹。通过多次激烈的争斗,“小花”败下阵来,“老闷”成了真正的王者。小作者用生动俏皮的语言表现了二者之间的争斗,这是故事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故事的高潮。虽然没有刻意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但是在幽默生动的语言之间,我们又可以读出小作者在结构文本之间的智慧。

“笼子小了,狗长大了,一山不容二虎了”。姥姥说的这句话,导致“小花”被送人,“老闷”又成了姥姥的唯一保镖和跟屁虫,这是故事的结局。

这样的结构方式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善于分析,善于学习借鉴,就一定能够从中学到很多。

三叠式结构的巧妙运用

三打祝家庄

三叠式结构是叙事性文本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在其他文体中当然也有三叠式的结构方式,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以时间为线索,组织诗歌结构,每节都恰当的用比喻,结构方面:本诗分四个小节,前三个小节为最后一个小节做铺垫。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结构严谨,很好的表达了本诗的中心。再如《诗经》中的《蒹葭》,在诗歌中运用三叠式结构的方式,能起到一唱三叹,回环往复,荡气回肠,令人回味无穷的表达效果。《藤野先生》中用地点的变化来组织文章,结构文本。东京——仙台——北京三个地点的转换,不仅与鲁迅先生思想的转变密切相关,而且在地点的转换过程中组织了叙事内容。

同学们只要细细揣摩,仔细审视自己的写作,相信你也能好好的掌握这种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