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时间,中国企业海外“买买买”,像极了80年代的日本?

5年时间,中国企业花了6200亿美元在海外买买买,

相当于1个瑞典, 2个新加坡, 3个希腊, 6个乌克兰, 30个老挝2019年全国的GDP。


5年时间,中国企业海外“买买买”,像极了80年代的日本?

而最为疯狂的2016年,中国投资者大约每周收购一个德国企业,这节奏不光让德国人紧张,连中国人自己也要害怕。

2016年德国吸引中国投资110亿欧元,成为中国企业对欧洲投资最大接收国,以致于把德国买怕了,一时间“中国投资威胁论”甚嚣尘上。


5年时间,中国企业海外“买买买”,像极了80年代的日本?

这些并购的浪潮像极了80年代日本企业的海外并购,跟中国公司偏向于德国企业,日本当年更倾向于投资美国的资产。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界掀起了进军美国房地产和金融业的狂潮。1985年至1992年期间,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累计高达3524亿美元。日本投资者购买了价值720亿美元的美国房地产。其中,三菱地产以14亿美元收购美国纽约市地标性建筑洛克菲勒中心80%的股权,被看作日本海外投资狂潮的重要标志。

一觉醒来,美国人发现自己10%的土地已经落入日本手中。

美国人至今还认为:日本是唯一一个两次“入侵”过美国的国家-———除了偷袭珍珠港,就是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大举“购买美国”

但是,当年日本并购的行为是极其的失败,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80年代末,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

股价暴跌,地价急剧回落,日本经济也随之进入长达10年的衰退期,日本人称其为“失去的10年”。


5年时间,中国企业海外“买买买”,像极了80年代的日本?


第二是当时日本人从美国购买的企业含金量不高

很多企业在并购时其实已步入“中年”,而美国企业和政府恰好却利用卖卖麦的资金大把的的投资各种新兴产业。而这些新兴的企业在90年代后帮助美国从80年代的经济停滞中摆脱出来,创造了长时间的经济增长奇迹。

于是,很多人担心中国企业大肆并购会不会重蹈当年日本的覆辙?

这其实大可不必担心,排除掉一些以洗钱为目的的并购,中国企业并购并不会像日本一样是乱花钱,中国企业已经在以一种战略性思维来对待并购;

首先,中国并购的标的企业大多集中在科技、媒体和通信以及先进制造和运输及消费品,这些都是中国企业提升产业价值链迫切需要的战略资产。而这几年日本又开始了80年代并购之后第二轮的全球并购,并购的对象也跟中国企业类似,


5年时间,中国企业海外“买买买”,像极了80年代的日本?


其次,中国企业对于并购来的海外企业有专门的管理经验——中国式并购。

中国式并购的特征就是中国投资者不急于短期内进行资产变现,在并购后采取较温和的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被并购企业的原有管理层。

这在一方面,可以弥补中国投资者在国际商业管理方面的经验欠缺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可以缓和政府和民间对于并购行为的排斥。

这种并购方式是明智的。

最后,中国企业也在快速的反思

这个从2016年之后并购规模大幅下降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即使在国内经济增长趋于缓和,企业发展放缓的压力下,并没有继续疯狂的买进,很多对外收购都更加谨慎。

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日本的前车之鉴!


5年时间,中国企业海外“买买买”,像极了80年代的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