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孩子獲得幸福的人生,父母必須懂得這些事情

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明確的方向,不能隨心所欲,但這個方向是要遵循人性的基礎,而不是遵照某個人的慾望,現在有些父母教育孩子是建立在實現父母的認知和慾望上,父母覺得怎麼樣好就讓孩子朝著他的認知方向去做,這個對不對呢?我不知道,但如果你的教育讓孩子感受到長期的痛苦,甚至和你作對了,那肯定就有問題了。

要讓孩子獲得幸福的人生,父母必須懂得這些事情

人一生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如果有三個選項但必須是單選一項的話你會怎麼選擇?

A、 有錢人 B有權人 C幸福的人

我們做過系統的調查,1000個人中有979個人選擇了做“幸福的人”!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人所追求的人生目標是幸福,所以作為父母如果我們也選擇了幸福,那麼自然而然的就應該讓我們的孩子擁有幸福的人生。

要讓孩子獲得幸福的人生,父母必須懂得這些事情

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呢?

西方偉大的幸福論教育家伊壁鳩魯把人的需要劃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屬於人的天然的和迫切的需要:如果這類的需要得不到滿足人生就會痛苦,例如食品、衣服和住所,但這類的需要又是極易獲得的。

第二類需要同樣是天然的,但不是迫切的,例如滿足戀愛生育的需要,這種需要比起第一類的需要來說就相對困難一些了。

第三類需要是既不屬於天然的也不是迫切的,那就是對慾望的追求,比如名氣、權位、奢侈、輝煌、排場、面子、優越、舒適等等。這些比起前兩類來說,就更加的困難了。

從伊壁鳩魯對人生這三個需要的劃分來看,追求第一類和第二類的人是容易獲得幸福感的,因為這類需要容易獲得滿足,幸福感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是滿足感,當一個人在獲得了某種需要時滿足感就會出現。但如果一定要去追求最困難的第三類需要,必然會給人生帶來諸多麻煩,因為這類的需要是沒有止境的,而且這類的東西又往往會容易得而復失。比如說之前開的是十萬的車子,現在想換三十萬的車子,未來有可能會想開上百萬的車子,但也許因為生意的虧損,最後連十萬的也開不起,都都有可能。


要讓孩子獲得幸福的人生,父母必須懂得這些事情

亞里士多德說:幸福屬於那些能夠自得其樂的人。理性的人尋求的不是快樂,而只是沒有痛苦。

泰勒斯認為幸福是身體上的健康和精神上的愉悅。

叔本華說:沒有痛苦的狀態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幸福。

在孔子的觀點中幸福是與人的道德修養緊密相連的,孔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裡的“務本”便是仁愛、孝悌、謹信、學文等;

老子則認為:知足和寡慾是幸福之道,“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知足不恥,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些都是道家學說的警世名言。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為天下先”。意思是我有三個處世的良方,所以當長期保全而持有。一是慈悲、二是儉樸、 三是面對名利不佔天下之先。因為慈悲所以才勇於去幫助別人;因為儉樸少了很多的慾望和雜念,所以才能顧及大多數人的利益。對於名利、地位都不爭先的人,所要成就的事業就能夠長遠。”這是老子獲得幸福的一個處世之道。

要讓孩子獲得幸福的人生,父母必須懂得這些事情

總結以上內容,我們可以得出幸福是一種深層次的滿足感,包含了三個要素:

一、身體上健康無病痛;

二、物質上平衡知足;

三、精神上富足安靜;

我們逐一的開看看:

第一個:身體上的健康無病痛,一個人健康指數和兩個東西相關,一個是先天性的基因,一個是後天的誘因,先天性的基因是來自於父母祖輩的遺傳,比如說有的孩子一出生體格就健壯,有的孩子就瘦弱,這個是先天性的,後天性的誘因就是我們的外在生活習慣和心在的心情元素,生活習慣不好的人,生病的概率就會高,比如經常熬夜,吃飯不規律飢一頓飽一頓,吃的太油膩大魚大肉等等,這些都是極易引起身體不健康的原因,其實最重要的導致身體不健康的關鍵因素往往被我們忽略了,那就是我們的心情,如果一個人經常處在不開心、壓抑或恐懼不安或痛苦中時,身體內產生的毒素是非常嚴重的,人的情緒不好體內激素分泌情況、肌肉緊張度等就會發生變化和紊亂,由此導致人體整個免疫系統難以處於最佳工作狀態,這時人的抵抗力就會下降,疾病也會趁虛而入。這也正是為什麼那些情緒不好的人容易得感染性疾病,為什麼心情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的人容易患癌症,容易患心臟病的主要原因之所在。所以要想保持身體上的健康指數,心情的舒暢就尤為重要了,當一個人心情好的情況下幸福感自然就存在了。

第二個:物質上平衡知足:父母要清楚物質上一定不是越多越好,在金錢和物質上能夠和生活真實需求的開支達成一個平衡才是最好的,物質上的過度追求就會讓人的慾望無休止的增加,這是很傷神傷人的事情,中國人信奉的是知足常樂,人一旦不知足,就一定常樂不起來了,人不快樂了,相比之下那麼就是痛苦了,痛苦懟人肯定不是好事情,所以我們要清楚自己的能力,明確自己的需求,然後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進行匹配,讓收入和開支達成一個平衡,然後能從內心裡對這種平衡的生活感到知足。如此一來你獲得幸福感就不難了。

第三個:精神上富足安靜:生活是簡單的也是複雜的,天會有不測風雲,人會有禍福旦兮,社會道德和法律法規難免會有不如意的地方,所以一個人最終如果能夠在如意和不如意的外在環境下,都能找到自己內心的一份富足和安寧,擁有一份對這個世界的敬畏和感恩之心,在內心裡獲得一份深層次的滿足感,這樣的人生必然是幸福。

關於幸福的這三個點我們簡單的講了一下,作為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必須要清楚,人生是一個過程,無論是聽話與否,學習成績好還是差,錢多錢少、官大官小,都是外在的一種表現,都是在某一個時間段裡的呈現,它不是最終的結果,也不會百分百決定未來的結果,所以沒有必要去計較一時的狀況,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是優秀的孩子,成績好的孩子不一定是未來成就大的孩子,錢多的人未必是內心安寧的人,官大的人未必是品德高尚的人,所有的這一切都不是人生是否幸福的標準,如果要想讓孩子擁有一個高質量的人生,那就非常有必要引導和幫助孩子擁有感知和獲得人生幸福的能力,一個真正幸福的人一定是能夠真實的踏實的做自己的人。人的一生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也是幸福的基礎。

要讓孩子獲得幸福的人生,父母必須懂得這些事情

如果因為父母的慾望,讓孩子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失去了幸福感,那麼無論之後我們發自內心有多少的懺悔都是無濟於事。這樣的案例可謂舉不勝舉。

在教育孩子上,最負責人的表現,就是不讓自己有後悔的機會,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