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载人航天几乎可以说从头到脚都是中国造的

中国的载人航天几乎可以说从头到脚都是中国造的。不自己制造似乎也不可能,因为航天技术涉及到高新技术,甚至与国防技术沾点边,所以多数都是所谓敏感技术。因此,美国、俄罗斯这些航天强国对中国严密封锁航天技术,这也不足为怪,这是人性的弱点使然,或者说是政治。据说中国早些年曾有意向苏联购买使用过的飞船,但遭到了拒绝,即使一个飞船的空壳也没有买到。美国出于经济利益,更是考虑所谓的国家安全,对中国出口的技术产品严加限制,涉及到军事武器,连对其盟国向中国的出口都横加干涉。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实属不易了。

  说到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有一个例子很说明问题。1990年中国第一次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领域发射的是美国休斯公司生产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据说为了技术安全,在发射前的谈判过程中,每次都有美国国家安全部门派出两三名特工在场监督。当卫星运到西昌发射场进行测试期间,他们还派保卫人员看守卫星,并拿着所有大门的钥匙,不许中国工作人员接近卫星。即使这样,在1996年两次发射美国卫星失败之后,美国国务院指责休斯公司非法向中国提供技术数据,指责中国“偷取”美国的

火箭和卫星技术。主要由于这个原因,1998年后美国完全中断了与中国的卫星发射合作,而且只要有美国技术的卫星都不能在中国发射,使得中国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连续沉寂了6年。

  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没能阻断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神舟六号的发射是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第88次发射,也是连续第46次成功发射,足以证明中国自己的火箭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神舟六号的成功除了振奋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之外,也必定为中国的空间技术服务赢得信誉。

  在一系列航天技术突破和趋向成熟的基础上,中国的航天事业在快速稳步地发展。2007年中国的“嫦娥”将奔向月球,完成探月工程的第一步;为尼日利亚制造的通信卫星将于2007年初在轨交付,实现整星出口“零”的突破;随着今年4月成功发射“亚太六号”通信卫星,商业发射的大批订单会接踵而来;未来的像“国际空间站”这样的空间合作项目再也不会把中国排斥在外,看来,有了过硬的技术就能挺直腰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