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召政:暂停与重启

熊召政:暂停与重启


暂停与重启


昨天看到一则消息,武汉将于4月8日撤消所有关卡,恢复交通。乍听新闻,立刻让我想到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写的是安史之乱的平定。寄寓四川的杜甫一家老小经受了数年的颠沛流离之苦,终于可以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了。诗中表达的欢乐之情,特别是中间四句,与我及家人此时的心境,庶几近之。消除了战争的威胁,老人焕发了青春,伴随杜甫返乡的行舟,不再是嚼不烂的苦难与咽不尽的哀愁,而是获得解放的故国山河的生机以及重获生活希望的一家老少的笑颜。比之杜甫,我没有经历过干戈的蹂躏,但是,这一场掀天揭地的汹汹而来的新冠疫情,也让我感受到了不期而至的瘟神给每一位武汉人乃至所有湖北人带来的创伤。


从元月23日封城,到4月8号解禁,整整七十六天,被按下了停止键的武汉,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从那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太留给患病儿子的便条,到常凯一家四口几天内相继殒命,我们肝肠寸断;从李文亮在朋友圈内发布疫患传染的担忧到钟南山院士“新冠肺炎肯定人传人”的一声棒喝,我们如梦惊醒;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数万名医护人员,到活跃于医院与社区等所有抗疫前线的志愿者与公务员,我们理解了什么叫生死置之度外;从唯有寒风刮过的大街小巷到千千万万的窗户中发出的震天撼地的声音“武汉加油”,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慷慨悲歌……


熊召政:暂停与重启


七十六天,这是过去一百年、一千年也不能忘记的七十六天。在这七十六天里,整个人类的眼光都投向了武汉,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关注着武汉。而中国执政党与中国政府的领导人,在这七十六天里,也无时不在惦念着“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武汉,总书记来了,国务院总理来了,他们来感恩武汉的人民,他们亲临前线指挥抗击疫情的战斗。


救死扶伤体现了一个民族伟大的善良,悲天悯人蕴含着全人类最为纯粹的美德。在武汉封城的七十六天里,生与死、美与丑、绝望与愤怒、堕落与升华,每天都在较量,每一天都在扬弃。在平淡的日子里,我们可以风花雪月,也可以酒绿灯红,可是在灾难面前,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披甲持戈,向死而生。在这七十六天里,伟大的武汉人民为打赢这场抗疫的战争作出的牺牲是多么巨大!他们既是救死扶伤的对象,又是悲天悯人的主体。在封城的日子里,无论男女老少全部禁足在家。有人感叹说,这是政府的力量,其实更应该说,这是人民的自觉。在这七十六天里,武汉人自嘲地说:有一种生活叫隔离。


隔离,这是抗疫主战场的生活基调。“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陶渊明向往的乌托邦。但是,疫情肆虐的武汉,一向爱热闹的武汉人,突然在一夜间就不相往来了。亲人去世,孝子不能奔丧;老人病重,儿女不能侍奉汤药。黄鹤楼空了,亲吻它檐马风铃的只有去来无碍的白云;归元寺寂了,香烟氤氲的佛殿不再有暮鼓晨钟。东湖的腊梅、磨山的春梅,山水间盈垅绽放的梨花、桃花,武汉大学校园的樱花,一次次的花季,众香国里却不见一个游人,从“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到“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喜欢郊游的武汉人,只能枯坐斗室,想像着鲜花的迟暮。武汉人的性格从来都不是服从性的,但这次确实服从了。这种服从,是抗疫战争中最为悲壮也是最为撼人心魄的序章。没有这种史无前例的武汉九百万人的大隔离,我们怎么可能腾出更大的空间,让那些衔命而来的白衣军团与新冠病毒这个凶残且又诡异的魔鬼进行殊死的搏斗……


熊召政:暂停与重启


咆哮是狮子的本能,让咆哮的狮子安静下来,这只能是狮子自己的选择。一个多世纪以来,武汉人的英雄性格已多次向世人展示。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那一声枪响,到北伐战争中攻占武昌城的那一支铁军,再到抗日战争中武汉保卫战的那一场长达一百八十多天的仇寇对决……武汉人民表现出来的勇敢、大气、泼辣直率与敢作敢为,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更易的基因,澎湃在每一位武汉人的血液中。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育武汉的,首先是荆楚,再扩而大之,便是中华。毛主席偏爱楚地,称这里“遍地英雄下夕烟”,他也深爱着中国人民,他吟诵“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疾风知劲草,危难识英雄。每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就会有人挺身而出以赴国难,他们或是屠狗辈,或是秀才族,无不怀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烈,承担人取我予,人生我死的担当与责任。中华民族精神的薪火传承,总是在危难的关头闪现出眩目的光芒。这种光芒,从投江自沉的屈原身上可以看到,从“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身上可以看到,从宁死不屈絶不变节的文天祥身上可以看到,从以血肉之躯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的中华儿女,一地又一地的中国人民,让中华民族的精神传之久远,历久弥新。战争与瘟疫,永远是人民的公敌,给人类的文明留下了一道道难看的伤疤,给历史留下了一个个惨重的教训。今天,时代不同了,我们不能再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我们仍可以讲中华一家,同御强寇。今日之强寇,便是新型冠状病毒。一百零九年前,推翻三千年封建帝制的那一枪,是在武汉打响。现在,向新冠瘟疫宣战的第一枪,又是在武汉打响。两个世纪的上叶,分别迎来了一场战争,一场瘟疫,这是武汉的不幸!但是,因为战争我们推翻了帝制,因为瘟疫我们增强了对苦难与平庸的免疫力,武汉又是何其的幸运!


灾难的爆发永远是没有征兆的,灾难的样式也永远不会重复。常言道,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它之所以打盹,是因为它觉得周围没有任何危险;英雄有时也会乱了阵脚,因为骤然遇到完全陌生的敌人,你熟悉的兵法也就派不上用场。世上没有先知先觉,但醒悟有早有迟。回头来看,武汉封城应该是一个明智的决策,它不但及时阻断了疫情的传播,更是为中国乃至国际的抗疫战争赢得了从容应对的宝贵时间。封城以后,武汉人愤怒、焦灼、惊恐与沮丧,各种情绪骤然爆发,每一部手机里,各种负面的消息如蝗虫般飞来;每一间斗室里,都徘徊着沉浸在恶梦中的人们。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次灾难的降临,都会面临一种短暂失控的危险。这时候,如果没有大智大勇的人出现,短暂的失控就会变成长久的骚乱。不幸中的大幸,这种演变并没在武汉发生。记得一位外国政治家说过一段话,大意是:在中国,每逢遇到灾难或紧急关头,总有一少部分清醒睿智的中国人帮助他们的国家和人民度过难关。这位政治家真正看懂了中国的国情。据我理解,他所说的一少部分清醒睿智的中国人,存在于中国政统与道统之中,政统即是各级政府,道统即是各类专家。正是这两部分精英的合力,才产生了武汉封城的决定。从混沌到清醒,从无序到有序,从愤怒到理解,从喧嚣到沉静,一少部分清醒睿智的精英与千千万万的武汉人民达成了共识,形成了默契。人心齐,泰山移。全民隔离,坚壁清野!数千个社区,数万个小区,每一间房子都是抗疫的战场,每一个人都是擒妖的战士;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等等,每一间病房都是御敌的阵地,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捉拿瘟神的英雄。

熊召政:暂停与重启

七十六天的封城,九百万人的隔离,数以十万计的白衣军团的日夜鏖战,终于,新冠肺炎的新增患者在这座城市清零了。在胜利即将来到的时候,我们甚至有些不堪回首,毕竟,数千名新冠患者没有等到胜利的那一天。他们饮恨而逝,多半都走得凄凉,走得悲怆;更有那些牺牲在抗疫前线的医生、护士,他们走得壮烈,有的甚至还有一些屈辱……为死难者忧伤是我们的本能,但将他们的名字写进抗疫的史诗中则是我们的责任。横跨2019到2020年的这个七十六天,武汉从寒冬走到了阳春,从萧瑟走到了繁荣。如果有人问,在这七十六天里,有谁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会回答他:武汉人民!如果他继续问,这一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我会告诉他:舍生取义,众志成仁;上下一心,共赴国难。


4月8日,武汉将会揿下重启键,被隔离了七十六天的武汉人将走出家门,他们会欢呼雀跃,甚至相拥而泣。大街小巷,园林台榭,馆殿丘山,江河湖泊,每一处都有苦苦留守的春天在等待着他们,等待伟大的武汉人民王者归来!


暂停与重启,武汉让世人惊叹!


2020.3.26


熊召政:暂停与重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