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主人:讀書渡己,教書渡人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主人:讀書渡己,教書渡人

劉秀祥在給學生們上課 鄭明鴻 攝

2008年一則”孝子揹著瘋娘上大學“的新聞火遍網絡,新聞主人公劉秀祥也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人們感動於劉秀祥的孝心,更感動於他的自強不息的精神,網友們稱他為現實版的打不死的”小強“。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成為社會的包袱,而且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價值。”


32歲的劉秀祥是貴州省望謨縣實驗高級中學副校長,曾是12年前“孝子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主人公。


“我初中就知道他的事蹟,覺得很神奇,特別崇拜他。”望謨縣實驗高中高三年級學生韋娟說,因為平易近人,親近學生,同學們習慣叫劉秀祥“祥哥”。


01

“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劉秀祥1988年出生在貴州省望謨縣的一個小山村,4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傷心過度,患上間歇性精神失常。


劉秀祥快樂無憂的童年戛然而止,但命運卻沒有停止捉弄他,小學三年級時,哥哥和姐姐外出謀生,母親徹底失去生活能力。


年紀輕,體格小,種不了地,劉秀祥將自家土地轉租,租金為每年500斤稻穀,這是他和母親一年的口糧。“我的名字是我自己取的。”劉秀祥說,他是“秀”字輩,他希望自己平平安安,便取名“秀祥”。


被壓上了生活的重擔,劉秀祥卻篤定: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1995年,7歲的劉秀祥走進學堂。幾年的刻苦學習後,在小學畢業考試上,劉秀祥排名全縣第三。


劉秀祥說,那時候鄉下沒有教育氛圍,他卻自覺讀起了書,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可由於經濟原因,劉秀祥沒能如願入讀望謨縣當時最好的中學。於是他自己找到一家民辦學校,以摸底考試第一名的成績免費入校。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主人:讀書渡己,教書渡人


02

“活著不應該讓人覺得可憐”


2001年,劉秀祥帶著母親去縣城求學。初到縣城,沒錢租房,劉秀祥用稻草在學校旁的山坡上搭了間棚子。門前空地挖個坑,架上鐵鍋,便是廚房。


為了維持生活,放學後,劉秀祥會到縣城裡撿廢品,週末則去打零工。他每週能掙20多元,勉強維持母子二人的生活。2004年,劉秀祥初中畢業,考入安龍縣第一中學。


到安龍求學時,劉秀祥身上只有600多元,那是他暑假跟著老鄉去遵義修水電站掙下的,但這並不足以讓他租下一間房屋居住。無奈之下,劉秀祥以200元每年的價格,租下了農戶家閒置的豬圈當家。

豬圈四面通透,劉秀祥用編織袋遮風。


高中3年,劉秀祥邊刻苦讀書,邊打工賺錢維持生計。2007年,他迎來高考,但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高考前一週,由於長期營養不良,加之壓力過大,劉秀祥病倒,落榜了。


那段時間,劉秀祥內心滿是絕望,甚至想過輕生。但堅強的他不想輕易放棄,他翻看日記,看到了他曾經寫下的一句話:“當你抱怨沒有鞋穿時,回頭一看,發現別人竟然沒有腳。”


一句話,讓劉秀祥活了過來。“跟那些孤兒比起來,我至少還有母親,她雖不能養育我、照顧我,但只要有她在,我就還有家。”劉秀祥說。


他決定再戰高考,2007年8月,劉秀祥成功說服一傢俬立學校的校長接收他入校復讀。2008年夏天,他成功了,考入原臨沂師範學院(現臨沂大學)。拿到通知書時,他抱著母親大哭一場。


通知書到了,學費和路費卻讓人發愁。窘境之下,劉秀祥決定:“只要能在假期掙夠去山東的路費,我就帶著母親去,學校提任何條件、籤任何協議我都答應。”


2008年8月,劉秀祥的故事開始被媒體挖掘,隨之而來的還有方方面面的幫助。臨沂師範學院為他和母親提供了臨時住處,併為他安排了勤工助學崗位。


入學後,不少熱心人士和企業都曾找到劉秀祥,表示願意提供幫助,但都被他拒絕了。劉秀祥說,一個人活著不應該讓人覺得可憐,而應讓人覺得可親和可敬。


上大學後,劉秀祥從沒停止幫助他人。大學期間,他將部分兼職收入寄回貴州,用以支持初中時撿廢品認識的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上學。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主人:讀書渡己,教書渡人


03

“教育的關鍵在於喚醒”


2012年,劉秀祥即將大學畢業,接到了家鄉打來的電話。電話是劉秀祥撿廢品時認識的一個妹妹打來的,她告訴劉秀祥,自己不想讀書,要準備結婚了。這讓劉秀祥覺得震驚且心酸。他決定回家鄉教書。


“我想給這個地方帶來一些改變。”劉秀祥說,他想告訴那些處於貧困和迷惘中的孩子:人生必須有夢想。


回鄉後,劉秀祥成為一名中學教師。2018年,他被任命為望謨縣實驗高級中學副校長,曾經拼盡全力守護夢想的劉秀祥,成為一名扶志者。


2015年,劉秀祥主動請纓,接手了高一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我們中考總分是700分,這個班學生中考的最高分是258分,最低分105分。沒人認為自己考得上大學。”


接過了燙手山芋,劉秀祥決定先從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和樹立自信入手。為了拉近和學生的感情,他分批次將班上學生邀請到家中,親自下廚做飯給大家吃。


3年時間,全方位陪伴,劉秀祥讓曾經的差班完成華麗轉變。該班47名學生全部考上了大學。“中考258分那位同學高考成績是586分,105分那位同學也考上了本科大學。”


劉秀祥說,“我想要告訴他們,不要低估夢想的力量,你們的老師就是這麼走來的。”


當教師的7年多時間裡,劉秀祥每個假期都會到學生家中家訪,瞭解情況。他騎著摩托車幾乎跑遍瞭望謨縣的各個鄉鎮,單是摩托車就騎壞了8輛,先後把40多個孩子從打工工地拉回了校園。


學生楊興旺曾因為家庭原因和缺乏信心不願上學。“我沒來學校的那段時間,祥哥每次都要打電話和我聊很久。”楊興旺說,祥哥的勸說讓他打消了讀書無用的念頭,“不管壓力多大,我都要努力考上理想的學校”。


在劉秀祥看來,教育的關鍵在於喚醒,“除了喚醒學生,還要喚醒社會的關注”。劉秀祥到各個地方演講,用自己的事蹟鼓勵更多人追逐夢想。至今,他已經到各地演講超過1100場。


“我最初想,能改變一兩個人就足夠了。但我後來想,我不可能只改變一個人。我當班主任,一個班50人,那我就有可能改變50人。”他笑著說,“可能很多年後,我改變的人是500、5000甚至5萬。”


2018年,劉秀祥入選“中國好教師”。“當時很激動,但我只是一個代表,紮根一線和邊遠地區的老師太多了。”劉秀祥說,“我只是一個幸運者。”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成為社會的包袱,而且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價值。”劉秀祥說,苦難讓他變得更加堅強和懂得擔當。(記者 鄭明鴻 陳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