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機器人在疫情中的應用及產業展望

原創 張菁菁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

醫用機器人在疫情中的應用及產業展望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

2020 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改變了春節歡樂祥和的氣氛。來勢洶洶的病毒對人們的生命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極大地影響了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也暴露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措施與手段仍存在一些問題。醫用機器人的發展與應用,短期來看,有利於提升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力度與患者救治效率,長期來看,將進一步推動現代醫學的發展,加速醫學領域向自動化和智能化發展。

01醫用機器人解讀與簡析

醫用機器人是指用於醫院、診所、衛生服務中心等公共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療或輔助醫療的機器人,是我國現在流行說法。醫用機器人是一種智能型服務機器人,按照其用途不同分為臨床醫療機器人康復機器人護理機器人輔助機器人

等種類。由於公共衛生領域特性,醫療機構、科研機構、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常會面臨比較複雜的外部環境。醫護人員面對患者,不可避免會接觸到病毒、病菌、有毒有害藥劑、疾病汙染物等,同時還要為患者進行有輻射的儀器檢驗或高難度高精準的治療。當面對疾病確診、高精準治療、高危險操作、高難度手術時,醫護人員們往往承擔著超負荷的身體壓力和精神壓力。使用醫用機器人可以幫助解決這些問題,代替醫學工作者們完成部分高危、有毒、高精準、微觀等醫護工作。醫用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推動了現代醫學的發展,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治療精準度,改善了疾病治療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於降低醫療事故發生的概率。

02醫用機器人在本次疫情中的應用

本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傳播性很強,在醫療救治與疫情防控中積極投入多種類型的醫用機器人,與醫護人員協同工作,有效減少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降低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切實有效地保護醫護人員健康。

本次疫情中,醫用機器人的部分使用情況見下表:


醫用機器人在疫情中的應用及產業展望


醫用機器人在疫情中的應用及產業展望


醫用機器人在疫情中的應用及產業展望


醫用機器人在疫情中的應用及產業展望

03中國醫用機器人發展透視

在中國,醫用機器人的應用仍在探索階段,機器人的研發生產、人們對機器人的操作等都需要一個持續培育、培養、提升的過程。"中國製造 2025"、"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均指出,要重點發展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積極鼓勵國內醫療器械的創新。近兩年,我國醫用機器人產業建設有序推進,一批企業快速發展,新一代數字技術與醫用機器人加速融合。機器人研發技術的愈發成熟,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科技與機器人工學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特定領域的人力短缺等趨勢推動著醫用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規模化使用醫用機器人將是公共衛生領域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據市調機構統計,

2018 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 18.4 億美元,其中,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5.1億美元2019 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約達 22 億美元。 04中國醫用機器人產業展望

全球來看,在目前的醫用機器人市場中,歐美企業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處於市場主導地位。我國醫用機器人大多數處於研發或試驗階段,整體產業化程度較低,尚未實現產業規模化。醫用機器人在公共衛生服務機構的應用普及率也相對較低,與歐美國家相比仍有比較大的差距。隨著國家政策對發展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的鼓勵與支持,我國醫用機器人自主研發呈現出跨領域、多層次、融合創新的發展趨勢。多學科技術融合程度進一步加強,人、醫用機器人與醫療衛生環境之間的協作關係更為和諧,也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醫用機器人研發生產企業。醫用機器人已發展成為我國高端醫療器械產業中最具代表性的子領域之一。

供需不平衡加速醫用機器人產業發展。在需求端,本次新冠病毒肺炎發生之前,醫用機器人的需求增加主要與老齡化增速密切相關,因為老年人口的增長伴隨著康復、治療、護理等新需求的增加。新冠病毒肺炎發生後,不僅是醫療機構,所有人口密度大且較為封閉的場所都對環境的殺菌消毒有了更高的要求,利用醫用機器人替代一些人力工作有效地降低了交叉感染率,這顯露出一個信號——未來服務機器人在醫療機構、公共場所的安置與應用將趨向常態化。在供給端,國際科研機構預測,全球醫療人員短缺在 2035 年將達 1290 萬人,為了應對醫療衛生服務人員的需求缺口,未來可能會依賴更多的科技手段,比如投入更多的醫用機器人。目前,國內醫用機器人的發展面臨著政策、資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挑戰。醫用機器人產業規模化耗時長、成本高、高投入、慢產出,需要相關部門聯動起來,協同規劃,給予企業穩定、持續的政策引導與資金支持,同時,加快醫用機器人行業標準的制定,推動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創新突破,提升公共技術服務水平,擴大成熟產品的試點應用與推廣。此外,醫用機器人是跨行業、跨領域的綜合學科,相關複合型人才的培養也是產業發展最關鍵的要素之一。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之際,醫用機器人展露出科技的力量,在疫情防控與患者救治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或許是一個契機,將觸動醫療機構硬件條件的加速升級,利用科技手段更好地實現醫療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實現醫療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參考文獻

[1] 盧月品. 我國機器人產業的機遇和挑戰[J]. 高科技與產業化, 2016(5).

[2] 高榕蔚. 淺談宏觀機器人在醫學上的應用[J]. 電子世界,2018(15).

[3] 李景龍. 智能服務機器人在醫療方面的應用研究[J]. 企業技術開發, 37(07):10-13+19.

[4] 王聲濤, 鄭衛剛. 淺談中國醫用機器人的由來與發展[J]. 智能機器人(5):44-48+52.

[5] 李六億, 徐豔. 醫院感染管理的風險評估[J]. 中國感染控制雜誌, 2016(7):441-446.

[6] 劉文勇, 劉亞軍. 2018年醫用機器人研發熱點回眸[J]. 科技導報, 37(01):182-187.

[7] 前瞻產業研究院. 中國醫療機器人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深度分析報告.

[8] 王曉行. 醫療機器人的實際應用及五大發展趨勢[J]. 智能機器人,2017(6).

[9] 張送根, 王豫. 基於數據分析概述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J].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7).

[10] 顧彥. 醫用機器人想要彎道超車還需政策"給油"[J].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9):84-87.


想了解更多數字化轉型,請關注朱巖老師的《解密數字經濟》

專欄鏈接:https://learning.snssdk.com/feoffline/toutiao_wallet_bundles/toutiao_learning_wap/online/album_detail.html?content_id=6639882592164249860&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