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錢,孩子就該任性嗎?家庭教育究竟該怎麼做?

年初的奔馳女露小寶:開著大奔,趕著週一閉館,躲開人流,去故宮撒歡兒,引爆網絡一波又一波。經查得知,該女處處展現著高端消費能力:豪車、名包、戴千萬名錶,住每平9萬豪宅、昂貴化妝品、私人飛機……

父母有錢,孩子就該任性嗎?家庭教育究竟該怎麼做?

近幾天的留學生許可馨:在網絡上大放厥詞,胡言亂語,辱罵汙衊自己的祖國,引起國人的憤怒!父母馬上轉給5萬美元生活費,讓她過了風頭再回國。

不難想象出,兩個孩子生活上有多優渥,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做事隨心情不用考慮後果,出了事情由家人來擺平。正是這種教育理念,導致了孩子的任性行為,也徹底扭曲了孩子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父母有錢,孩子就該任性嗎?家庭教育究竟該怎麼做?

父母錢多有錯嗎?怎麼避免孩子任性?家庭教育究竟該怎麼做呢?

我想說,父母有錢本應是好事,父母想給予孩子最好的一切,也無可厚非。但是,富養不等於慣養,好的教育有時候不一定要花很多錢,好的教育有時候不一定能用錢來解決。

對子女的教育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易經·蒙卦》有一句話:“蒙以養正,聖功也。”

意思是說:在小孩啟蒙的時候,培養他走上人生正路,這是成就聖人的功業。

要讓孩子走上人生正路,在啟蒙階段就要打下根基;

如果第一步走偏了,將來恐怕要花很多時間來糾正,白白浪費生命。

所以,

父母教育子女,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特別用心。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我們身邊發生了這樣的真實故事:在高鐵站,有人駕駛小貨車送來500斤消毒液原液,沒留下任何信息便匆匆離去;在社區,有人購買1250個口軍免費分發給鄰居,卻謝絕採訪和拍照。

我想,我們身邊這些“匿名捐款”者、給醫護人員寄去“匿名禮物”的市民、為民警留下“匿名紅包”的熱心人……

他們的家境並非都很殷實,但是他們卻在默默獻愛心,傳遞著無聲的關愛,為抗擊疫情盡一份心、出一份力,給人以滿滿的感動。

能做出這些善舉,並非頭腦一熱心血來潮,而是在人生成長的過程沉澱下來的善心和無私大愛。

父母有錢,孩子就該任性嗎?家庭教育究竟該怎麼做?

父母包辦的學霸是人格缺陷的廢物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每個父母一生所願,但是在培養孩子成長的路上,要有個先後順序“先成人再成才”這個順序不能顛倒。

如果一味的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一味地給予孩子優渥的物質條件,卻疏忽了教會孩子先成人後成才,疏忽了教會孩子心懷感恩。那你最終培養出來的孩子就會是一個不健全的孩子,人格會有缺陷的。即便學歷再高,再上名校,再留學也一樣一無是處。

楊絳的父親曾說過:“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深以為然。

西方哲學家柏拉圖也曾說:要毀掉一個孩子,最有效的辦法是讓他心想事成。

這句話也值得每一位做父母的人警惕。

因為一個人如果總是心想事成,從來沒有體驗過挫折,會缺乏情緒上的調節能力,面對困境、逆境時,會不知道如何處理。

而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父母也不可能一輩子把孩子置於自己羽翼之下。

將來他碰到挫折怎麼辦?

他有情緒問題,能夠自我調節嗎?

所以柏拉圖說,父母總是讓孩子心想事成,實際上是害了他。

父母有錢,孩子就該任性嗎?家庭教育究竟該怎麼做?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身教要重於言教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兩類人在做教育工作:父母和老師。我認為父母和老師的分工應該各有側重點,老師側重言教,實現生活中老師對孩子說一句話,勝過父母說百句,這就證明老師側重言教,孩子容易接受。

所以言教方面,就讓老師來做吧。這裡所說的老師,可以是學校的老師,也可以是親朋長輩,讓他們扮演老師的角色,教育自己的子女。

父母要做好言教:一是,當孩子做不到老師的要求,或者壓力過大時,父母及時給予孩子鼓勵,撫慰、寬恕與期待,增加孩子信心和內心的溫暖,讓親情成為孩子戰勝挫折、重新出發的強大力量。

二是,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環境,讓孩子體會到家是愛的港灣;父母在家放下手機,拿起書本,父母愛讀書,孩子自然也會耳濡目染,這不是父母與孩子都期待的嗎?

父母有錢,孩子就該任性嗎?家庭教育究竟該怎麼做?

總之,身為家長,我們要在源頭把控好孩子的將來,把人渣從源頭消滅掉。千萬不要貪圖一時的輕鬆,對孩子不管不顧,導致孩子將來成為社會上的“毒瘤”,害人害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