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易经》第三十一卦 咸卦 泽山咸

214《易经》第三十一卦 咸卦 泽山咸

一、卦象


214《易经》第三十一卦 咸卦 泽山咸



咸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三十一卦,“咸卦”是异卦相叠,下卦为“艮”, 艮为山。上卦为“兑”,“兑”为泽。“山上有泽”之象。

山上有“泽”必有“水”,山上有水,山必“活”。

实际上“山”之“生机盎然”,并不完全是“高山流水”这一浮于表面的结果。

更重要的原因是水在山中的渗透,山与水之间的相互融合,水已经渗透到了山的内部。只有融入山体内部的水,才是“润万物”的水。因此“山上有泽”之象,有“相互融合”“ 相互促进”才能“和谐”的寓意。

“咸卦”的内卦为“艮”,为“山”,为“刚”;外卦为“兑”,为“泽”,为“柔”。内刚外柔,内心坚定不移,外表平易近人,就是心中有“思想”意志坚定而又平易近人,能够深入到群众中去,感化教化传播思想的人。

“咸卦”的内卦为“艮”,为“山”,为“止”;外卦为“兑”,为“泽”,为“悦”。内心“中庸”就不会“过激”,就会“适可而止”。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感化教化人民都能够发自内心的“适可而止”。社会就能“中庸和谐”的稳健发展。

“咸”通“感”,感应、感化之意。

也就是说:“咸”是内心意志坚定,外表和蔼可亲;心怀万里江山,外表却不露锋芒;其高尚的道德和人格魅力,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能够打动、感动、感化、教化别人,从而形成万众一心轰轰烈烈的大格局。

感化教化一定是双方的。就像山与水相互融合以后,才能生机盎然、万物丰隆一样。

不管内心何等的意志坚定,必须传递给别人,那就必须要用别人能够接受的形式才行。

只有以心换心才能达到心灵相通的境界,才谈得上统一思想,这才能叫做“万众一心”。

“咸卦”就是如何“心灵感应”“以心换心”“感化教化”“统一思想”的方法论。

二、卦辞

【原文】咸:亨,利,贞。取女吉。

取:通“娶”。

取女:娶妻。引申意思:阴阳和合。

【译文】咸卦,亨通。大利,坚守正道。娶妻吉。

引申意思:咸卦能够大利、坚守正道、亨通,只要做到了“阴阳和合”“刚柔相济”的“中庸和谐”,就会吉祥。

上点年龄的人都知道,当年的“费头子”“调皮蛋”给他找个老婆就会“收敛很多”,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就会更加“收敛”了。为什么?表层原因是“取女吉”。深层次原因是,引入了“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就是中国人的“阴阳”关系。当“阴柔”削减掉了“阳刚”的“锋锐”部分,“阳刚”也就变得“柔和”很多了,这就叫做“阴阳和合”。为什么有了孩子会更加收敛呢?因为三人家庭,就不是一对“矛盾”了,也是“一群矛盾”了,一家之主必须以身作则,家庭才能兴旺。哪里还敢出去“提劲打吧”呢?

“取女吉”绝对不能把“咸卦”当成“结婚娶妻”之卦。而是如何引入“阴阳”的“交感”之卦。

三、彖辞

【原文】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分段解释

【原文】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相与:相授与。相互都有授予和收获。

【译文】彖辞说:

“咸”就是“感”,“感”就是感应的意思。咸,感也

“咸卦”是“兑上艮下”,就是“柔上刚下”,只有“刚”与“柔”的阴阳二气相互交感,才能使“刚”与“柔”融为一体,“刚柔相济”才能“中庸和谐”。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原文】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

说:通“悦”。

【译文】能够做到,发自内心的愿意“适可而止”“ 恰到好处”。止而说

就好像,男人为刚,女人为柔。男人要在女人面前要低调谦让,就可以使女人的优点发挥出来,反过来促进男人。从而做到阴阳互补,由此取长补短、适可而止、刚柔相济,就可以和谐相处。男下女

因此,一个成功的男人,能够纵横社会,名利双收,矢志不移的坚守正道,还要有一位能够阴阳互补的好妻子。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

“阴阳和合”的前提是“阳刚”必须要“低调谦让”“阴柔”,“阴阳”才能发生作用,“阳刚”的“锋锐”,才能“削减”;“阴柔”的“沉稳”,才能“展现”。双方同时体现出的表现,就是“阴阳和合”。

【原文】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译文】天地交感就可以风调雨顺万物丰隆,

圣人感化教化人民就可以实现天下和平。

只要观察“感”(阴阳交感,就是矛盾对立统一)的情况,就可以知道天地万物的情况了。

千万万千要记住,世界上,如果没有“阴阳”,万物将消失。没有“阴阳”就是没有“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万物将“无法进化发展”。

但是,要想促进事物的发展,就要使“阴阳”能够“交感”“相容”,这就是“矛盾的统一”的一面;而“阴阳斗争”的一面,就是正反两个方面,较量的时候,而不是“激化”的过程,就会暴露出“空虚”和“不足”。“剥虚补实”的过程,就是的在“统一”中稳健发展的过程。这就叫做“阴阳和合”。

“阴阳和合”一定是双方都需要,都能得到好处。

而绝对不是“激化矛盾”,使得矛盾双方“互斗”“打架”“你死我活”。非但不能促进事物发展,反而还会阻碍事物发展。

因此,矛盾斗争的过程,是“可以调和的斗争”;统一的过程,一定是可以共存互融的过程。而绝对不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

四、象辞

【原文】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虚:谦虚。

【译文】象辞说:山上有泽,山水就可以交融,这就是“咸卦”的表象。

君子也应该像山水交融一样,以自己博大的胸襟去包容人民,做的实事就是“剥虚补实”,以实际行动去感化教化人民,上下一心,步调一致的稳健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