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最需要被超度的是自己

清明节,最需要被超度的是自己

清明,与其说是祭奠、缅怀;不如说是一次自我的反思与沉淀,一次对过去,对曾经的对照、学习。站在墓碑前,回想那些尚未兑现的承诺,回想过去日子无法弥补的遗憾,你会疑问,对这样的生活满意了吗?你已经肆意挥霍了多少的生命?这一天,该整理整理自己的人生。毕竟,死亡很容易,活着很难。

《西藏生死书》说: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


当下那么多人之所以焦虑、抑郁,在我看来是没有找到自己参与世界并在其中感到价值的方式。在不断物化的今天我们活得越来越“向生而死”,在这个追思逝者的节日,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有些启发。

清明节,最需要被超度的是自己

清明节,最需要被超度的是自己

生与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没有哪个节气像清明这样黑白分明地链接生死。生死,是谁也无法逃脱的大事。古人许是害怕后人不识生死真相,不识自己的本来面目,故而将祭祀天地鬼神,祭奠祖先之事安排在了自然界生命勃发最旺盛的春季。或许是希望后人在生、死之间思索生命的意义,把握今生,把握当下,提升生命的层次,向更高更好更圆满的境界迈进,而不再留恋、沉迷在娑婆世界的轮回。


万物生于天地,而复归天地,不过是自然规律。生命的逝去像流水一样,水流过之后也许会溅起波澜,但终归于平静。

清明节,最需要被超度的是自己

只有懂得生命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么可贵!其实就算没有冠状病毒,我们每一个人仍在迈向死亡的路上,死亡会毫无预警的降临。相信这场疫情很多人都经验了恐惧、害怕等情绪,但是害怕有用吗?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一切都不在自己预设、安排、掌控中,外在一切都不过是南柯一梦,没有什么是恒常不变的,无常不是理论,而是宇宙规律。

清明节,最需要被超度的是自己

清明节,最需要被超度的是自己

死亡是生命最伟大的发明

乔布斯说死亡是生命最伟大的发明?因为很多时候,尽管生命依然在进行新陈代谢,但我们并没有活着,或者说并没有真正活着。有很多人30岁就死了,到了80岁才埋。


经过死亡体验后才有了真正的生命?死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知道生的可贵。一个人只有在认识到自己是有死的时候,才会开始思考生命,从而大彻大悟。不再沉溺于享乐、懒散、世俗,不再沉溺于金钱、物质、名位,然后积极地去筹划与实践美丽人生。


巴雷特说:“只有认知死亡,才可以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

蒙田说:“预前考虑死亡就是预先考虑自由。”

萨瓦特尔说:“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

关于活着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师。

这就是西方人追求的活法:向死而生。

“生者必死,聚者必散,积者必竭,立者必倒,高者必堕。”这是宇宙真理,科学家告诉我们,整个宇宙只不过是一种整体流动的改变,每一个次原子的互动,都包含原来粒子的毁灭和新粒子的产生,次原子世界不断生灭,稍纵即逝的形状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创造出一种永无尽期,永远创新的实体。除了这种变幻无常,人生还有什么呢?

清明节,最需要被超度的是自己

清明节,最需要被超度的是自己

当你出生,你便要记得你是一朵被摘下的花

我们是否曾经认真的看待过死亡?现代社会在忙忙碌碌中,对生命的深层意义探索过吗?你是否问过自己:如果今天是我在这世上的最后一天,我最想做什么?这是我经常问自己的问题,我还建议每年写一份遗嘱,在写的过程里,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人生功课尚待完成,什么时候可以去完成?不留遗憾给自己。当我们能够直面自己的心,懂得内省,你会越来越不害怕死亡。

是的,我们都是这朵被摘下的花,即使会枯萎,即使会凋零,即使会消散,那么我们仍然可以在因缘中呈现出自己生命本自具足的美好样貌,问问自己:在这朵花消散凋零之前,我们是否能够以慈悲为标尺,以敬畏与感恩的心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当下,遇见的每个人、事、物?在死亡到来之前,我能做什么?如何在临终一刻俯仰无愧呢?

清明节,最需要被超度的是自己

这场疫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人类的渺小和不堪一击,截止到我发文,最新数据显示那肉眼看不到的病毒导致全球55215人死亡,846484人确诊,这些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一条条原本鲜活的生命,透过这场疫情,愿更多人从外抓转向内在的精神,回归自心,找回本自具足的智慧之道,在面对突发状况或者无常的时候有如是接纳的能力。

清明节,最需要被超度的是自己

因缘就是一张无量的网,穿越时空阻隔,让我们重逢。在接下来的生命中,愿我们一起带着正心正念、带着爱和慈悲去经验、探索、回归属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喜悦幸福家园。

清明节,最需要被超度的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