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政治)學科中考複習小技巧——教師版

這部分與其說是技巧,不如說是老師們是如何挖空心思去幫助學生爬得更高一點,看得更遠一點。

1. 小調查——有的放矢

在初三學年的開學伊始的選考班的課上,我就編了一份問題不多但針對性強的問卷調查,主要包括對學生選考道法學科的原因、計劃、希望,對教師教學的期望進行調查。調查結果也許會因為每一屆學生的不同、大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但是都不影響教師用這個結果更加有的放矢地去準備教學,去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對待不同目的的同學,教師可以盡己所能、因材施教。

2. 小獎勵——激發興趣

初中學生,哪怕是已經快初中畢業的初三學生的心理特點仍然非常明顯,他們期待著來自教師的認可和表揚。一次小小的鼓勵和表揚,可能會完全改變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我當時用過的方法有:小貼紙、小印章、小零食……總之是挖空心思,每次儘量不重樣,次次有驚喜。這樣的外力,也從某種程度上,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優化了學習效果。

3. 小測驗——狠抓落實

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教師把學科知識的大餐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但是,學生是不是吃好了?是不是消化了?能不能很好的吸收?聯繫教學,則是一定要做好落實工作。尤其是對於初中學生來講,這一點尤為重要。而“落實”的工作,如果都堆到一起,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需要“少食多次”,所以給學生推出了“小測驗”的活動。每節課,落實一小部分,日積月累,為學生夯實基礎。

4. 小互動——同伴激勵

對於學生來說,做了這麼多年學生了,特想體驗一下做老師的感覺,同時,他們也很重視來自同伴的評價。同伴的鼓勵,可能讓他們奮勇無畏;同伴的小嘲笑,可以讓他們“知恥後勇”。利用學生的這些心理,我在同學中間開展了“小測互判”的活動。

每次進行小測後,我收上來,再隨機發下去(要保證不能拿到自己的小測片子),老師說評分標準,讓學生進行小測互判。因為學生對當老師充滿了好奇,他們會認真地聽老師的評分標準,一板一眼地給同學判小測,這個過程也就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同時,我還要求每個學生在判完小測後,除了鄭重地寫上同學的得分外,還要給同學寫“評語”。做的好的,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做得不好的,可以小小地“諷刺”一下,採用“激將法”的策略。在學生拿到自己的小測結果後,除了關注分數,還特別關注其他學生給自己的評價。

從而產生了良性循環,在小測之前,他們會非常認真地準備,希望得到同伴的讚揚,起碼不要被“損”的太慘。

5. 小分層——因材施教

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學科是沒有實現分層教學的。結合前述我對學生情況的分析可以看出,學生的情況層次不齊,尤其到了第二個階段的複習。有的同學基礎知識非常紮實,可以開始進行一定的練習提高了,而有的同學缺乏基礎知識,做題提高對他來說宛如空中樓閣。面對同一個教學班的學生,能否實現分層教學呢?我們可以在做題數量上,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另外,利用前述的“道法做題神器”,對於基礎較弱的同學,我會著重對“學科知識定位”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時,為了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給不同層起名字的時候,我也費了一些腦筋。我想給基礎薄弱一些的同學傳達一個理念——學得好,是因為努力早;學得不好,是因為開始晚;現在開始,來得及,你們是大器晚成的。於是我給他們分成了兩個層:先行層和晚成層。後來晚成層稱自己是“大器層”,演化成最後的“大氣層”。

經過一番分層教學,對於基礎薄弱同學的提升作用還是非常顯著的。

6. 小情懷——動之以情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每個人都有多層次的需求,其中一個重要的需求就是情感需求,對於初中的孩子來講更是如此。所以,作為老師,要不失時機地彌補學生的情感需求。另外,學生的輔導和試卷分析都需要較強的針對性。在上一屆學生的一模考試後,因為學生時間的限制,我很難找出時間來找到每個同學進行有針對性的試卷分析,於是我想出了一個辦法——親筆為每一個學生書寫試卷分析。

“親筆書寫”本身就已經讓學生感動不已,老師在工作如此繁忙的情況下,還騰出時間給他們親筆書寫。當然,在“試卷分析”中,更需要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學生對此比對“試卷分析”更加期待。

當我在課堂上,把為學生親筆書寫的“試卷分析”雙手交給每個同學時,他們激動地鼓掌,難忘他們那期待和欣喜目光。


7. 小寶典——教之以法

在中考前夕,綜合多個學科、多位老師的建議,我們可以為學生編寫了“中考備考寶典”。2019屆中考備考寶典涉及不同類型的題的答題注意事項、複習步驟等等,很受學生歡迎。在我看來,寶典一方面會給一些同學關於考試的有益提示,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帶給學生的一種正向的心理作用。考試,尤其是大型考試,除了比拼學習本身的素養和積累,也是心理的較量。心理的穩定,是將學業水平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的重要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