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孩子一個最好的原生家庭,家長先要學會和原生家庭“和解”

原生家庭對家裡子女的影響越深刻,子女長大之後就越傾向於按照幼年時小小的世界觀來觀察和感受成年人的大世界。——卡爾·古斯塔夫·榮格

最近原生家庭這個話題非常熱門,從樊勝美到蘇明玉再到房似錦,似乎不完美的性格背後總有一個不完美的原生家庭。那麼原生家庭會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嗎?

網上有一句話引發網友的共鳴: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卻要用一生治癒童年。

這句話足夠說明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有多深遠。

天后蕾哈娜的原生家庭特別糟糕,父親是一個酒鬼,喝醉了經常對她的母親家暴,母親不堪忍受暴力,在蕾哈娜14歲那年選擇了離婚,蕾哈娜原生家庭不完美,但上天卻給了她一副好嗓子,由於她的音樂天賦,她成為了美國家喻戶曉的巨星。

然而名利雙收的她,卻屢遇渣男,蕾哈娜與克里斯的糾葛,也是讓眾人譁然。屢次被克里斯家暴的她,卻選擇一次次的縱容和原諒。蕾哈娜說:

“他從小目睹父親對母親實施家庭暴力,所以她理解克里斯當時的行為,那可能只是一種尋求幫助的方式。”


如何給孩子一個最好的原生家庭,家長先要學會和原生家庭“和解”


原生家庭是什麼?

“原生家庭”就是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家庭,我們後來發展出的性格大多來自自己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中生活的經歷和習得的觀念將會伴隨我們一生。

孩子長大以後,大多數都會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在心理上真正能擺脫“原生家庭”造成的影響的少之又少。當然可能會形成截然不同的應對方式:

  • 一部分人會壓抑自己的主見,聽從父母的意願行事。
  • 一部分人會形成極強的逆反心理,故意與父母作對。
  • 一部分人則希望證明父母是不稱職的,希望父母做出改變。
  • 一部分人則想要與原生家庭劃清界限,割離自己的原生家庭。

但是即使遠渡重洋,離開你的原生家庭後再也沒有聯繫過,你的原生家庭也會一直影響你的一生,在你建立了新的家庭以後,仍然會重複原生家庭的各種機制和規則。

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有多大影響

1.如果成為父母需要考試,大多數人“不及格”。

並非每個父母都擁有“愛”,我們大多宣揚父母給予子女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純潔的,然而,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沒有一個父母天生就會愛自己的子女。

尤其是“初為人母”,“初為人父”的家長們,馬上從“為人子”,“為人女”的身份中轉變是不容易的,他們和自己的子女發展出一段怎樣的關係,完全取決於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和成長環境。

尤其是那些童年經歷不怎麼完美,成長過程中未得到足夠關注的家長,極有可能與自己的孩子發展出一段“有毒”的親子關係。


如何給孩子一個最好的原生家庭,家長先要學會和原生家庭“和解”


2.“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卻……”當家長以這個句式開始時,是在傷害你的孩子。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希望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苦心。但不知不覺卻變成了“抱怨性父母”,常用到的句式就是上面的:“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卻不珍惜”,“如果不是因為你,我現在可能事業上有更好的發展。”

這麼說的時候,無疑把自己放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企圖通過“道德綁架”來控制自己的孩子,使孩子產生內疚的心理,對自己的命令唯命是從。

那麼你的孩子的心理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我是個多餘的孩子”,

“我的存在使父母的生活更加艱難”,

“我不該有自己的想法,我只是父母的附屬品”。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甚至父母將會成為他將來“新生家庭”的第三者。

3.父親決定了女兒會不會遇到“渣男”

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案例,蕾哈娜。如果不是從小沒有從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性——父親那裡獲得肯定和認可,她就不會拼命想從別的男人那裡得到肯定和認可。

研究表明:父親影響女兒的自我價值觀。

維克森林大學的琳達·尼爾森博士,研究青少年心理關係和父女關係數十年,她說:

“父親可以通過鼓勵的言語和行為讓女兒建立自信,她不再需要通過別的男人獲得價值感。”


如何給孩子一個最好的原生家庭,家長先要學會和原生家庭“和解”


家長的自我覺醒——學會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

既然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影響那麼深遠,家長如何才能做到不讓自己的原生家庭的烙印影響到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呢?

其實,孩子的世界是最容易理解的,因為他們現在走的路正是我們家長曾經走過的路。自己走過的路,有什麼不好理解的呢?這是很多人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逐漸忘卻了童年時的感受。

這時家長只有認真回想起小時候的自己,想想那時自己的感受,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察覺到自己童年經歷的挫折和創傷,才能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不再犯類似的錯誤,並以此為契機,踏上自我療愈之路。

給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

1.關係,是我們一生中都可以塑造的東西,一切都不晚。

沒有父母是完美的,不可能回應孩子的每一個需求,每一次哭聲。所幸孩子的性格也不是通過一兩次的親子互動形成的,而是通過孩子與家長的長期互動,朝夕相處中逐漸形成的。也許你以前沒有作對,但從現在開始改變,一切都還不晚。


如何給孩子一個最好的原生家庭,家長先要學會和原生家庭“和解”


2.建立安全型的親子模式

每個孩子自生命之初對自己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父親和母親,有很強的依戀。家長通過這種依戀關係,建立一種安全型的親子模式,將會使孩子快樂,有勇氣去探索周圍未知的空間。

因為他們知道,家長就在身邊,自己不會有什麼危險。即便遇到危險,也會及時向家長尋求幫助。這樣孩子可以離開家長獨立玩耍,而不是一直粘著家長。

如何建立這樣一種安全型的依戀模式呢?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要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無論是生理上的還是情感上的。

如果父母總是漠視孩子的需求,孩子決定無論如何也不被關注,他將會輕視愛,並且認為活在這個世界上只能依靠自己。久而久之的結果就是,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力,對人際關係採取迴避模式。

3.參與孩子的成長,不做缺席的父親

80%的父親認為自己工作忙,沒有時間與孩子交往。一半以上家庭存在父親“缺席”的情況,母親是子女教育中的絕對主角。

據加州大學的調查,如果一個孩子認為自己對父親來說不重要,他出現心理問題的幾率將會更大。同時研究還發現,孩子認為自己對父親來說很重要,比孩子認為自己對母親來說很重要的積極作用更大。

由成龍、謝霆鋒、吳彥祖主演的《新警察故事》中,吳彥祖扮演了一個從小被父親用野蠻式教導長大的孩子,自幼受到父親的虐待毒打,長大後的他策劃了一連串獵殺行動。

如果小時候能夠得到父親一點的關愛和關注,不至於成長成一個冷漠無情,嗜血成性的惡魔。


如何給孩子一個最好的原生家庭,家長先要學會和原生家庭“和解”


結束語

很多人的原生家庭並不完美,所以經常把受傷的感覺壓在心底,儘量不去碰觸,假裝它不存在。但是正是這種你遺忘了的,不記得的東西才最危險。

它存在於你的腦海,潛藏在你的潛意識中,當孩子表現出與自己當年同樣的行為時,家長就會像自己曾經的父母一樣,去責備自己的孩子。同樣的行為一代一代的輪迴,在家族裡持續傳遞。

不過,幸好,我們這一代人養育孩子時,正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父母可以通過所見所學,察覺自己生命中沉積的問題,反思自己的成長,最終形成一套教育自己孩子的理論,這無疑是令人欣喜和欣慰的。

我是青松,致力於傳播家庭教育理念,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