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孩子“寄养”在姥姥家了,有些痛无法抚慰,有些爱无法弥补

作者\\墨竹


二十一世纪,多数人处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多数年轻父母,忙于事业,忙于拼搏,无暇照顾孩子,只能将其托付给老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将近一半的小孩是由姥姥一手带大的。

现在有太多的孩子被交付给老人,大比例是直接寄养在姥姥家,我自己也不例外。小时候,父母外出打工,奶奶因不会做饭拒绝带孩子,而我就被寄养放在姥姥家。姥姥很疼我,我的任何要求,她几乎都会帮我实现。

别把孩子“寄养”在姥姥家了,有些痛无法抚慰,有些爱无法弥补

大概是六岁那年,父母回家,而我根本不认识他们。妈妈要我和她一起睡,我都会悄悄的请求姥姥也要和我们一起睡;妈妈带我去超市,我想要的东西她不给我买,我坐在地上吵闹,得到的结果却只有打骂。刚和父母相处的那一段时间,我很痛苦,甚至有点讨厌他们,每天渴望着继续和姥姥生活。

别把孩子“寄养”在姥姥家了,有些痛无法抚慰,有些爱无法弥补

由此观之,每一位父母都不应该缺失对孩子童年的陪伴,童年只有一次,而为人父母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守护住童年的美好与纯真,别再把孩子寄养在姥姥家

假如孩子的童年里只有姥姥,没有父母,对于双方又会有怎样的危害呢?

别把孩子“寄养”在姥姥家了,有些痛无法抚慰,有些爱无法弥补

首先,易出现隔代教育问题由姥姥一手带大的小孩,在老一辈的溺爱中,可能出现过于放纵和娇贵自傲的情况

因为外孙向来是姥姥手心里的宝,碰不得,伤不得,外孙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姥姥总能轻易满足。因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老人的观念就是"孩子还小,就应该宠着,以前是没有条件,现在有能力了,更应该什么都给最好的。"

在溺爱的环境下成长,试问小孩受到的能是正确的教育吗?他们只会是从小过惯养尊处优的生活,而丧失基本的独立能力与节俭美德。

别把孩子“寄养”在姥姥家了,有些痛无法抚慰,有些爱无法弥补

其次,一心冲刺事业的年轻父母,失去了陪伴教育子女的最佳时刻

他们常年在外奔波,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长期和姥姥生活的孩子,对父母能有多少记忆,都说"小孩最无情",没几天就忘记一个人的好,其实是父母没有给小孩"有情"的机会。父母与子女之间更容易出现矛盾与不理解,一方难以适应被束缚的生活模式,另一方则急于重新培养感情而采用不当的方式。

别把孩子“寄养”在姥姥家了,有些痛无法抚慰,有些爱无法弥补

最后也是最为严肃的安全问题,像姥姥一般年纪的老人家,身体是一年不如一年

听姥姥讲,小时候她总是需要一边背着我,一边炒菜,腰酸背痛成了家常便饭。稍大一点,我开始调皮的到处乱跑,她跑得气喘吁吁也不见得能追上我。年迈的老人,是经不起熊孩子折腾的。

别把孩子“寄养”在姥姥家了,有些痛无法抚慰,有些爱无法弥补

于此同时,马路上,池塘边,施工地等,生活中有太多属于年幼孩子的危险地带,此前在网络上,我们看到了很多触目惊心的新闻报导:上海静安一老人带小孩逛商城,双双走失;江苏扬州老人带小孩公园游玩,小孩意外跌入水中。种种消息,不得不令人好好思考问题的严重性。

别把孩子“寄养”在姥姥家了,有些痛无法抚慰,有些爱无法弥补

我们能够看到把孩子交给老人,把小孩寄养在姥姥家,是有着多方弊端。我们不希望小孩从小养成一身坏习惯,长大丧失独立生存的能力,但是

有些痛无法抚慰;我们也不愿看到父母与子女过分相敬如宾,关系陌生,可是有些爱始终无法弥补

当然,也不是说老人不能和小孩一块生活,姥姥不能够陪伴外孙,年轻的父母,应找到一个平衡点,去避免痛的产生,去挽救爱的遗失。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老人带小孩呢?

别把孩子“寄养”在姥姥家了,有些痛无法抚慰,有些爱无法弥补

一方面,老人,作为家里的长辈,某些方面的阅历也更为丰富,可以给小孩讲过去的故事,在过往那些艰难的环境下是如何将子女抚养长大,培育成人。老人相对于年轻人更有耐心,在充裕的时间内用故事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情感的带入下忆苦思甜。

别把孩子“寄养”在姥姥家了,有些痛无法抚慰,有些爱无法弥补

另一方面,很多老人有串门,散步的习惯,由于父母的忙碌,孩子可能少了很多户外活动,而和老人一起在社区公园遛弯,可以让孩子释放运动的天性;拜访左邻右舍,则可以锻炼小孩与人沟通的能力,何乐而不为。

一位合格的父母,是能够勇敢的担起责任,用正确的方式抚养教育孩子,而不是盲目的把孩子寄养在姥姥家,自己做甩手掌柜。要知道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父母是主要力量,姥姥等长辈仅仅出点辅助之力。


我是 ,一对龙凤胎的母亲,平时会和大家分享一些育儿路上看到的,见到的,遇到的大小事,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