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确定性,目光长远,保持耐心

无知带来不确定性

应试教育很有意思,同样一个知识,会用不同的试题反复测验。

有时候是问“1+1=?"。
有时候又换成”2-1=?“。
还可能是”1+?=2“。

老师常说学生们要懂得举一反三。

这“三”就是表象。这些各种不同的表象就是所谓不确定性。

这“一”就是知识,没掌握知识之前,只能看到各种表象。

知识很重要。可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其实并不容易。

教育阶段很简单。老师直接给出“一”。学生只要勤奋努力,基本就能掌握“一”。

走出校门之后,很难有人直接教授“一”。

我们看到的只能是各种表象。

有人说“房价会涨”,必然会有一群人说“房价会跌”。究竟是涨还是跌,判断不了。

对自己真正有用的知识必须是经过自己深度思考,全面实践。

知识要和目标对焦

现实世界,知识太多有时候也是负担。

谈论任何事情,都必须明确特定场景特定范围。这样知识才能有用。

但是,这样成本往往比较高。

于是乎,大家更喜欢拍脑袋,梭哈。常常比罗里吧嗦地调研有用。

讲逻辑的人,到最后往往也是靠拍脑袋。

只不过讲逻辑的人执行力也高。哪怕拍错了,也常常能靠执行补救。

成年人的大量竞争,往往最后都靠熬夜解决。

这是有科学根据的。比如,欧阳锋逆练九阴真经。

哪怕是看似有瑕疵的知识,只要自己深入研究,勤学苦练,往往也能找到特定应用场景。

重要的不是知识有多正确。而是知识要和目标逐渐对焦。

保持耐心

理解这一点,再看很多事情就明白了。

一个事情做成,开始80%的付出可能都是在积蓄知识。

到了最后20%,方向对了,知识才突然爆发。

那么能不能跳过前面80%的阶段,可以,但很难。

在前面80%的过程中不要气馁,大家也都能理解。

最最重要的耐心其实是在后面20%阶段。到摘果子的时候,不要骄傲,也不要洒脱,该收获的就认真收效。

农作物四季耕耘,秋收一次。荒废一次秋收,自己就很可能闹饥荒了。

尾声

我们每个人所知有限,面对大量未知的世界,不确定不知道是常态。

时光大多数时候是蹉跎的。

有的人主动蹉跎,有的人被动蹉跎。

不论生活顺利或憋屈,每天,我都停下来想想:

我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我要学什么做什么,才能靠近目标?

然后保持耐心干下去!

面对不确定性,目光长远,保持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