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客途秋恨》:籠罩在鄉土情懷下的母女和解的故事

《客途秋恨》是由許鞍華導演,張曼玉、陸小芬主演的劇情片,於1990年4月27日在香港上映,影片改編自導演許鞍華的真實身世,講述了一對母女從矛盾隔閡到原宥諒解的經歷。


上映同年,影片榮獲了第2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和意大利瑞米尼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曉恩(張曼玉 飾)小時候,爸爸在香港工作,她和媽媽還有爺爺奶奶住在澳門。媽媽(陸小芬 飾)的沉默嚴肅在母女間劃出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相反,慈祥寵孫的爺爺奶奶則讓曉恩覺得很親近,所以曉恩自小就與母親十分疏離,她兒時的全部情感都寄託在爺爺奶奶身上。


後來,爸爸要把曉恩和媽媽接去香港,可曉恩堅持要跟爺爺奶奶一起住,爸爸只好把她留在澳門。


曉恩15歲那年,爺爺因為難捨對祖國的眷戀,帶著奶奶回了廣州老家,曉恩被送回到父母身邊,可這個陌生的家並沒有讓她感到太多溫暖,在一次和父母爭執後,曉恩決定去學校寄宿。


離家的前一天晚上,爸爸才告訴曉恩媽媽是日本人,並語重心長地訴說了多年來媽媽因為尷尬的身份而承受的痛苦,他希望曉恩不要怨恨媽媽。可曉恩對此並不能夠理解,她對媽媽依舊心存怨懟,第二天一大早,曉恩便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家。


後來,曉恩去了英國留學,畢業之際,妹妹打來電話說要結婚移民,曉恩才終於回到了那個久違的家。可她與媽媽間的隔閡並沒有因為長久的分離而有所消減,重新生活在一起的母女二人頻頻爆發矛盾爭吵。


直到後來曉恩陪母親回日本探親,她才終於開始瞭解母親、理解母親當年獨在異鄉的寂寞無助,母女二人因此和解。


電影《客途秋恨》:籠罩在鄉土情懷下的母女和解的故事

曉恩和母親葵子


01 《客途秋恨》究竟成功在哪?


1905電影網評價說:“《客途秋恨》是一部講述異鄉異客,關於理解和體諒的故事……電影作為導演許鞍華的半自傳作品,體現出導演早年輾轉中、日、英多地的真實經歷,多種文化在片中形成鮮明對比。影片主題落在了母女之間微妙複雜的情感上,以女性化角度描寫母女間的情感與隔閡,從細微處感動人心,一些片段如泣如訴,令人動容。”


從情感主題方面來說:


影片中,曉恩與母親葵子之間的感情看似涼薄,但實則充盈著無限溫情,向人們詮釋了“血濃於水”的真諦,家人之間雖會有爭吵、嫌隙與隔閡,但卻仍然會關心著彼此。


曉恩15歲時與母親發生爭執,母親嘴上雖說讓她不要回來,但在曉恩離家去學校的早上,母親還是站在窗口久久凝望著她遠去的背影;曉恩對母親也是一樣,雖然她埋怨母親從小到大都不曾關心自己,但母親賭氣跑出去後,她同樣在窗口焦急張望,母親說要回日本,她因為擔心母親,所以決定陪母親一起去。


此外,曉恩與母親的頻頻爭吵展示了父母與子女兩代人之間互不理解的常態,而她們從隔膜到寬宥的和解過程讓我們明白了,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並沒有多麼瞭解父母,如果我們能夠試著多去了解他們,我們也許就能夠理解他們,而後與他們和解。


影片中關於“什麼是鄉土”的議題也非常值得人們深思:久居的客鄉和回不去的家鄉究竟何處才是真正屬於遊子們的故鄉?


異鄉者們大都會有這樣的感受:身在異鄉時,我們常常會思念故鄉,但真的回到故鄉後,卻往往又會因長久客居在外而覺得不習慣,萌生出“相見不如懷念”的失落感。


影片中的母親葵子也是如此。


遠嫁異國、客居他鄉的二十多年間,遙遠的故鄉一直令葵子魂牽夢繞,可回到故鄉後,她卻悵惘地發現故鄉已經不屬於自己了,她開始懷念吃慣了的廣東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