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燒的紙多,惹的鬼多”,啥講究,為何執迷墳前燒紙呢?

清明節到了,是我國的傳統祭祀節日,既然是祭祀,就免不了燒紙。這也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一個習俗。

每年祭祀的時候,人們都會買上紙錢、衣服、元寶給去世的故人燒去,讓他們在那邊不會手裡緊巴巴的想買啥也買不起,對親人的一種思念的寄託。結婚辦喜事,典禮的當天都要去上墳,把家裡的喜事報給逝去的親人們,讓他們也一起跟著高興高興。

俗語:“燒的紙多,惹的鬼多”,啥講究,為何執迷墳前燒紙呢?

但聽家裡老人常說一句俗語:“燒的紙多,惹的鬼多”。這又是什麼說法,不是應該燒紙嗎,為何燒多了還會惹“鬼”呢?

“燒的紙多,惹的鬼多”這句俗語的意思是:燒紙燒的多了,年年到日子了就必須燒,鬼和人一樣,數錢成為了一種習慣,突然冷不丁的不燒了,那你就是把鬼給惹了

俗語:“燒的紙多,惹的鬼多”,啥講究,為何執迷墳前燒紙呢?

所以除了清明,每年還有好幾次的祭祀活動。

第二個就是家中有“白事”的時候,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人們常說“不燒紙錢不謝孝”,這也說明了燒紙的重要性,多數人認為這是亡人去往另一個世界生活的基礎。

第三個就是家中有喜事的時候,這也是為了告知先人,家中添了新人,祈求先人的祝福。

俗語:“燒的紙多,惹的鬼多”,啥講究,為何執迷墳前燒紙呢?

第四個就是過年期間,有一個接老人回家過年的習俗,也被稱為“請家場”,還有叫做“獻神”的,但都是“家場”上記錄了老一輩所有人的名字,除夕夜會召集整個大家族的男丁,燒香燒紙以告慰先人,也是寓意團圓,家族之中人丁興旺。

總之,“燒紙”本是給逝者準備的另一個世界的盤纏,雖然是迷信,但也體現了我們的“孝道”,為了盡孝改燒還是得燒。但我覺得還是應該“厚養薄葬”,老人在世只是對他們好點才是最重要的。另外今年情況特殊,建議大家儘量不要外出。

俗語:“燒的紙多,惹的鬼多”,啥講究,為何執迷墳前燒紙呢?

這句俗語更深層的意思呢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要管的太多,也不要管太多的閒事,不然的話就會招來很多的禍事。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古人們雖然簡單的句話裡可以蘊含大智慧,但無論是哪種文化,都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時代是不斷在發展的,跟不上時代就要及時拋棄,值得學習的我們就要潛心研究。

俗語我們都是從老人那裡聽得多,其實古人的俗語諺語對聯還有許多,好比“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這裡的“增廣”就是《增廣賢文》,而“幼學”是指《幼學瓊林》。

俗語:“燒的紙多,惹的鬼多”,啥講究,為何執迷墳前燒紙呢?

這是中國唯一一本記錄俗語智慧的一本書籍,裡面有俗語上千則,在俗語的背後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看了之後哈哈大笑還能學到很多智慧!《增廣賢文》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增廣賢文》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堪稱中國古代的《毒雞湯大全》《提升口才,每日一句》,裡面講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非常直白,十分露骨。

俗語:“燒的紙多,惹的鬼多”,啥講究,為何執迷墳前燒紙呢?

這套是白話文版本的,因為文言文一般人真的很難讀懂!這個版本的讀起來實在是有趣!

一整本智慧你只需要48元,還送一本《道德經》,真的非常有價值!

點擊下圖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