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觉得小舅子官小,要提拔他做大官,小舅子为何哭着拒绝?

人的一生,无外乎“功名利禄,爱恨情仇”八个字,如果能将这八个字看透,此生应该活得很潇洒惬意。纵观古今,多少英雄豪杰,因贪图名利,放不下眼前的一切,做不到急流勇退,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丢掉身家性命。古代为官者,大多都想步步高升,最终位极人臣,光宗耀祖青史留名,但也有例外,比如郭德成。

朱元璋觉得小舅子官小,要提拔他做大官,小舅子为何哭着拒绝?

郭德成,明朝开国功臣,也是朱元璋创业之初最核心的成员之一,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尽管功劳和名气比不上徐达、常遇春,但也算一员猛将,曾立下不少战功。另外,郭德成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他的妹妹嫁给朱元璋当小妾,后来成了宁妃,也就是说,他是朱元璋的小舅子。

元朝灭亡,明朝建立,朱元璋没有忘记身边的功臣,对他们加官进爵,出手也相当大方。俗话说,举贤不避亲,郭德成也升官了,只是与两个哥哥相比,他的官职太低微,仅为骁骑舍人。大哥郭兴获封巩昌侯,二哥郭英为武定侯,皆被封侯拜将,唯独郭德成默默无闻。

朱元璋觉得小舅子官小,要提拔他做大官,小舅子为何哭着拒绝?

宁妃越来越受宠,爱屋及乌的朱元璋,考虑到小舅子郭德成能力还不错,如今官太小,于情于理都应该升职加薪。郭德成不贪财不好色,唯独喜欢喝酒,可谓嗜酒如命,一天不喝酒都难受。朱元璋知道小舅子的喜好,派人把他叫来,两人在宫中对饮,气氛十分融洽。

酒过三巡,朱元璋开始和郭德成聊家常,顺便说道:“德成啊,你跟随我的时间也不短了,人品和能力毋庸置疑,况且你妹妹经常在我耳边提到你,所以我打算让你做大官。”这明显是对郭德成的肯定,既然皇帝主动要给他升官,简直是可遇而不可求之事,假如换成别人,早就乐开了花,赶紧答应下来,生怕皇帝反悔。

朱元璋觉得小舅子官小,要提拔他做大官,小舅子为何哭着拒绝?

本以为郭德成会感谢皇帝恩典,爽快接受升职加薪,但他的举动出乎朱元璋的意料。《明史》记载:“太祖以宁妃故,欲贵显之。德成辞,帝不悦。”郭德成竟然不给朱元璋面子,并且哭着拒绝升官,他为何这样做呢?不是因为他傻,反而是聪明之举,官职和钱财乃身外之物,保命最重要。

虽然朱元璋很生气,但郭德成决心已定,无论如何都不能当大官,顿首谢曰:“臣性耽曲糵,庸暗不能事事。位高禄重,必任职司,事不治,上殆杀我。人生贵适意,但多得钱、饮醇酒足矣,余非所望。”这几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郭德成说自己智商不够,胜任不了高官厚禄,一旦德不配位,必然会失职,皇帝会怪罪于他,甚至把他杀了。

朱元璋觉得小舅子官小,要提拔他做大官,小舅子为何哭着拒绝?

郭德成的这番话,可总结为“我怕死”三个字,不追求别人眼中的荣华富贵,只希望快意人生,有钱买酒喝,如此就满足了。古人云:喝酒误事!郭德成差点因酒后失言铸成大错。有一次,朱元璋又请小舅子喝酒,嗜酒如命的郭德成,喝得忘乎所以,朱元璋笑着说:“醉风汉,发如此,非酒过耶?”

酒壮怂人胆,郭德成摸着乱糟糟的头发说:“臣犹厌之,尽剃始快。”众所周知,朱元璋以前当过和尚,最忌讳别人提到类似的字眼,小舅子竟然如此大胆,触碰朱元璋的底线。碍于宁妃的情面,加上郭德成烂醉如泥,朱元璋没有当场发火,气冲冲离开。次日,郭德成醒酒后,感觉事情闹大了,以装疯卖傻的方式自救:“既醒,大惧。佯狂自放,剃发、衣僧衣,唱佛不已。”

朱元璋觉得小舅子官小,要提拔他做大官,小舅子为何哭着拒绝?

将错就错,或许能逃过一劫,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看到郭德成真的剃发出家,整日吟诵佛经,朱元璋疑虑渐消,加上宁妃的耳边风,不再猜忌小舅子郭德成,还笑着称他是醉鬼和尚。后来,很多功臣都被诛杀,包括李善长、蓝玉、胡惟庸等,但郭德成并没有被牵连其中,最后得以善终,除了宁妃的原因,还归功于他“知进退、明得失”的心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