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人間詞話: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人間詞話: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往往有“疾風甚雨”。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紛紛”,若是形容下雪,那該是大雪。

但是用來寫雨,卻是正相反,那種叫人感到“紛紛”的,絕不是大雨,而是細雨。

這種細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做冷欺花,將煙困柳”,悽迷而又美麗。

“路上行人慾斷魂”。本來,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

人間詞話: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雨紛紛”怎麼辦呢,當“借問酒家何處有?”

得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

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溼的衣服;

最要緊的是,藉此也能散散心頭的愁緒。

“牧童遙指杏花村”,“遙指”,是近是遠不知,“杏花村”,是實是名不知,但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不遠不近之間的杏花深處,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詩裡恰恰只寫到“遙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餘味綿長,“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在於言外”。

人間詞話: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人間詞話: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

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其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豪邁者,“或為遣愁,或為弔古,或為感懷之作,多是用一種拗峭的筆調寫成,立意奇特”。

婉轉者,“含蓄婉轉、掉尾一波、寓情於景”,是以其絕句風格遠韻遠神、流情婉轉”;即便有香豔,“用一種清新的筆調來輕描淡寫的,所以便不至滿紙都脂粉氣了”。

人間詞話: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據唐人的習慣,被稱為“杜十三”。

杜牧少時即才華出眾,長慶二年(822年),杜牧20歲時,博通經史,尤其專注於治亂與軍事。

23歲作出《阿房宮賦》。25歲時,又寫下了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表達他對藩鎮問題的見解。

此時的杜牧已經很有名氣,作品流傳。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歲,進士及第。

按照慣例,新科進士要到曲江遊玩。

曲江是當時最熱鬧的場所,尤其在春天更是摩肩接踵。

晚唐詩人姚合曾大發感慨,賦詩說:“江頭數頃杏花開,車馬爭先盡此來。欲待無人連夜看,黃昏樹樹滿塵埃。

這時的杜牧顧盼生輝,一舉手一投足都“才”情萬種。

他們一行三五人來到曲江寺院,正巧碰見一位打坐的僧人,便攀談起來。

僧人問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報上大名,心想“天下誰人不識我”,以為僧人會大吃一驚。

誰知僧人面色平靜,木然不知,這讓杜牧分外失落,很是惆悵,遂現場賦詩一首雲:

“家住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覺空門氣味長。”

人間詞話: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人間詞話: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