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劫,如何度過

1.芸芸眾生,“無債不來無緣不聚”。

1)前世未了的情債,今生來還。

生生世世的情愛,必定不會都是圓滿的,有時你負對方,有時對方負你,這就是“情債”。假如前世的情債未了,我們就會到來世相約去還贖。因此,有時候你會覺得那個人為何如此熟悉,彷彿以前就見過?其實,這是前世的緣分糾纏,你不過是遇到了前世曾欠或者曾經被欠的情債之人罷了。所有的相遇,都不是巧合,都是舊人重聚,舊債新還罷了。

(2)不經情關,難以了悟人生。

很多修行之人,大多是看破紅塵,才徹底了悟人生。其中,情劫是最能讓人看破放下的劫數,沒有經過情劫之人,是很難真正體會到什麼是貪嗔痴,什麼是求不得、怨憎會與愛別離的。因此,情愛並不是修行之人的魔障,反而是其提升自己,了悟人生的階梯。

2、為何情愛並非人生的究竟,只是渡劫之舟?

(1)貪嗔痴

“萬惡淫為首”,據統計,犯罪中最大比例的,是與情愛色有關,不管是性暴力犯罪,還是因為婚外情、不倫戀引發的犯罪,甚至某些官員的貪慾腐敗,背後都有情愛色的影子。

那麼,為什麼本該純淨的情愛,卻成為滋生犯罪與不道德行為的溫床呢?

這不是因為情愛本身出了錯。就算是佛道兩家,也並沒有否定情愛的存在,甚至提倡我們要愛人仁愛,可是,世間之人很難擺脫三大欲望與習性,那就是“貪嗔痴”!

貪心,令人想要得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所以會處心積慮奪走人家的眷屬,拆散人家的姻緣。貪心,會令人不安於一夫一妻制,有了配偶,還想要有情人。

嗔怒心,令人容易喪心病狂,因為得不到對方,或者對方怠慢了自己而憤怒、不甘心。嗔怒,令人失去了同情之心,憤怒的火焰埋葬了自己與對方!

痴心,令人抓住一段情愛不放,固執己見,明明對方不愛自己,卻就是糾纏不放,甚至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痴心使人動起殺人或者自殺的念頭,執迷之情,哪怕是死後變成鬼魂,也是念念不忘,在輪迴中一次次沉淪苦海。

(2)求不得

情愛會帶來獨佔的心理,所以我們會追求“佔有”對方,而且希望這種佔有是永久的。然而,人生不如意是十常八九,你怎麼可能一定能將對方佔為己有呢?所以,求不得只會令你更加痛苦,卻不知道對方本就不屬於你。

(3)怨憎會

喜歡的人求不得,可不喜歡的人卻非要找上門!生活中就是如此,很多人得不到喜歡之人,卻沒想到找到的伴侶卻是特別折磨自己的,夫妻之間整天爭吵不斷,如同仇人。其實,今生的夫妻,多是前世的冤家聚在一起,你是來還以前的舊債的。如果你想不通這一點,就會生起怨恨、憎惡之心,如此,反而更加令自己遁入無邊的苦海里。

另外,就算你好不容易把心上人娶回了家,你也會發現婚後雙方變得不和諧了,甚至反目為仇,以前的那些情愛都去哪裡了呢?其實,這也是前世的情債今生還,你當初被對方迷住,還以為非她莫娶,其實不過是吃了糖衣藥丸的迷幻藥,最後只好來渡這場劫的。恩愛一生的夫妻可能會有,但如果不是前世彼此都做了善事,這種福分,多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4)愛別離

就算你今生情愛圓滿,一對神仙美眷,可最終,天底下就沒有不散的宴席。終於有一天,死神還是會帶走你們其中的一個,這就是“愛別離”。在死神面前,任何的情愛都會煙消雲散,徒留傷感而已。

(5)無常

情愛不過是命運的一種形式,命運不可測,命運是無常的。生老病死、突如其來的災禍、劫難都會從天而降,所以情愛這東西,就像美麗的肥皂泡,終究還是無常。

如果我們把人生看成一場渡劫的話,那麼,我們所執迷的情愛,也不過是命運這條河上的一葉孤舟罷了。命運之河無常,孤舟也無常,不必迷戀,不必執著。

2、如何渡過情劫?

(1)看淡,放下。

請你回想一下,自己過去經歷過幾場戀愛,現在,你還能想得起那種感覺嗎?

另外,請你不妨回到你當初談戀愛的那個地點,那裡是否變化了,是否已經物是人非了?

大多數人都會將過去的事情慢慢淡忘,即便有點印象,也是支離破碎的模糊片段。

你不可能再經歷一次同樣的情愛歷程,就像人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流一樣。過去的一切,再美好再痛苦,也只成為了過眼雲煙。

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其實,當你回首當初時,發現令你刻骨銘心的情愛,只不過是一場夢罷了,其中真是了無究竟,沒有什麼可留下的。

既然過去不可得,不可留,那麼現在呢?

一切都會過去的!記住這句話吧,放下執著,看淡情愛,那不過是過眼雲煙,不值得你去留戀!

(2)珍惜現在緣分,了悟因果前緣。

人最痛苦的事,就是你在後悔著過去的同時,卻糟蹋著現在!

不管你現在的身邊之人是什麼樣的,請珍惜他/她!他/她對你好,那是你的福分!他/她對你差,那是你前世欠了人家的!不要怨恨,不要感覺不平,嗔怒怨恨後悔之心,只會讓你越陷越深,來世還要還債!

你應該坦然地接受現在的所有一切,你身邊之人,不是無緣無故來到你身邊的,其實都是你過去世種下的因果。既然是你自己種下的因果,就要學會忍它受它還它,不可再起嗔恨之心!還完了舊債,你也就解脫了!

(3)轉為慈悲大愛,普渡眾生。人們對佛道有一種誤解,以為這就是教人斷絕情愛的。非也!其實,佛道都是提倡大家去愛,但那是大愛,是無差別的慈悲心,愛身邊的親人,也愛世界上的所有人,甚至愛動物,愛眾生。

如果你有慈悲大愛、普渡眾生的念頭,你就不會因為個人的小愛而煩惱:你得不到那個人,但你看到他/她現在生活得幸福平安就好;你被人辱罵攻擊,你不會嗔怒,反而會同情對方是因為無明而犯錯,並原諒了對方;即便是親人愛人離開這個世界,你也不會過度悲傷,因為你知道還有很多人需要你的大愛,你對離去的親人愛人最大的慰藉,就是把這份愛傳承下去。

“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