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今年奥斯卡,最大的赢家要属《寄生虫》。


拿走了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


别人得一座都了不得的小金人,奉俊昊批发走了四座。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评选过后,不少网友还就《寄生虫》展开讨论,有人说觉得它是哗众取宠,有人却反问:承认《寄生虫》优秀很难吗?


我倒觉得电影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你有理由喜欢,也有权利不喜欢,谁也没资格逼迫谁。


我只是可惜提名,却落选的电影,它们质量很高,却因没得奖而面临被人忽略。


比如今天这部——


《1917》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1917》可以说是看过的战争戏中,非常特殊的一部。


它讲述了两个16岁士兵需要在八小时之内,赶赴死亡前线,传达将军“停止进攻”的命令。


1917年,一战进入白热化状态,德军前两天无故的撤退让英军以为得到了反攻机会。


前线部队准备在第二天黎明发起进攻,但德军留下的阵地的异样,让身处后方的将军察觉:这是个圈套


所以派了汤姆去送信,如果信息及时,他们可以挽救1600个人的性命。


选他是因为作战部队中有汤姆的哥哥,所以即使危机重重,汤姆也要放手一搏。


为多一份成功,此时正在树旁小憩的侦察兵威廉,被汤姆叫上。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1917》没有枪林弹雨的宏大场面,但却展示了无比真实的战场。


说到这里,肯定就得提《1917》的“一镜到底”


豆瓣上,光是杠技术的都能找出一大波。


有人说无意义,有人说是伪一镜到底。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但我有点不同的理解:


一,它有意义。


二,它却是有剪辑,但重点不在这!


《1917》的长镜头意义在于,它真实地展示了两个少年眼中的战争场面。


为送信去前线,他们首先要穿过英军的铁丝网,网上还挂着因修网而被炸死的尸体。


接着进入交战区,这里空旷寂静,如果小股敌军发现他们,在没有任何掩体的焦土上,他俩就是移动靶。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看过很多恐怖片,但始终提心吊胆的电影不多。


《1917》,算一部,更要命的是它在重口、惊悚间来回跳转


威廉率先跳入一个炮坑,直接踩在了一德军尸体上,老鼠从尸体身上的洞里爬出来,威廉一阵恶心。


接着汤姆也跳了下来,他被面前的骷髅头吓了一跳,身子也不自觉的偏向威廉。


然后,威廉的手就直接戳那个洞里了...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噫,这手感,不禁让我打了个冷颤。


真实可感,《1917》做到了。


但《1917》真正震撼人的,根本不是一镜到底,而是它的故事


很多人都喜欢枪战片,我们喜欢看机枪玩命地突突突。


别叨叨,先干他一梭子!


喜欢看主人公像是战神一样,在战场上坚持他的道义,子弹都绕着他走。


我也喜欢,但《1917》让我反思:酣畅淋漓的战争戏,是对战争最高的亵渎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机枪扫射,成排倒下的士兵不是机器,他们与端机枪的人一样,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


但因为这场战争,因为那颗击中自己的子弹,这份拥有无限可能性的未来被终结,一个家庭也面临崩塌。


上了战场,没人拥有主角光环,比如主角汤姆就死在了途中。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战争残酷,但人性有善良的一面,很多电影都刻画过“敌军成朋友”的话题。


比如《高地战》还有《欢迎来到东莫村》。


在《1917》也有类似场面,战斗机在空中激战,一架坠落着火,汤姆和威廉本能地把飞行员救了下来。


虽然是德军,但汤姆还是让威廉先去给他打碗水。


本来以为会看见“化敌为友”的场面,但没想到,被救的德军丝毫不感恩,反过来就是一刀。


没有感谢,没有化敌为友,《1917》告诉我们:

不放弃人性,在这就是死路一条


刀伤虽不致命,但这里离救助点很远,汤姆就这样慢慢地死在了威廉怀里。


战争让感情变得十分滞后,威廉拿走汤姆身上的信件,头也不回地继续前进。


但在搭乘友军的汽车上,我们清楚地看出周围的欢乐,与威廉无关。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随着任务的进行,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危险的逼近。


一开始画面很安静,只有死尸和泥潭,可就在威廉过河时,突然出现的枪响吓我一跳。


从这里开始,《1917》也正式转换成了惊悚片。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不知道敌军有多少,不知道他们会在哪出现,什么时候出现。


除了威廉之外,一切都是未知的。


由于是一镜到底,我们就像躲在威廉身后的士兵,不知什么时候就和他一起死了。


残存敌军威胁着威廉的性命,太阳的高度也不断地提醒着他,时间不多了。


解决了房屋里的士兵,威廉也因失血昏迷到天黑。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进入小镇后得知,自己要找的部队就在前面的树林里,过了河就是。


这时又遭遇了几个德国士兵,威廉就像游戏里的角色人物,闯过一道道关卡,谁也不知道他会死在哪颗子弹下。


特别是《1917》这样尽可能真实反映战争的影片。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看着威廉舍命奔跑,似乎也看到了战争中,因最新情报没送到,无数年轻的生命消逝在战火之中。


可《1917》绕过了他,威廉死里逃生跳入河流。


可惜在他爬上岸后,天光大亮。


或许,1600个士兵早已死在了黎明的战场。


汤姆的牺牲,自己的日夜奔袭,舍命穿过敌人的枪火,瞬间变得毫无意义。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威廉流着泪,失魂落魄的向前走,直到遇见树林里的部队。


“兄弟,你怎么了?”


“我来找德文郡,他们都走了。”


“我们就是德文郡啊。”


听到这句话时,威廉竟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压抑全片的情感终于爆发,连我自己都吓住了。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德文郡分几批赶赴战场,威廉遇见的是最后一批,第一批或许已经做好了冲锋的准备。


这是陷阱,冲锋就是送死。


威廉挤过行进的部队,不断寻找战役指挥官。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1917》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无情,除了让威廉活到最后,再也没有幸运给他。


在威廉送信的同时,一批批英军冲出战壕,后面又有不断的人补上。


我们明知是送死,却无法阻拦。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之前,对死亡人数的概念并没多深。


直到这次疫情,我才明白“千人死亡”是什么概念


1600人,就相当于一所每届10个班的高中遭受袭击,全校师生无一幸免。


看着威廉狂奔,我只希望他跑的再快点,或许早一秒停战,就能少死几个。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完成任务后,威廉找到了刚撤下了的汤姆的哥哥,镜头没有给到威廉的表情,但哥哥看出了弟弟阵亡的消息。


威廉摇晃的肩膀,让人再一次泪目。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16岁,他已经不再是可以用一场游戏哄住的孩子,所以《1917》没有《乔乔兔》的欢乐与善良。


同时,他又没有成人,在成年人主导的战场里,尚且稚嫩的他们需要接受真实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可怕。


这些威廉都承受住了,饱受战争摧残内心在灵魂深处成为烙印,但表面上他不吭不响。


影片最后,威廉找了棵树小憩,这和开头一模一样。


只是这次不再有汤姆,会有新的任务找上他,他得继续冒险,或许下次就不会有好运了。


豆瓣8.5,获奖无数的“一镜到底”魅力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