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感染者究竟有多危險?新增確診病例詳情披露

究竟無症狀感染者有多危險?新增確診病例詳情披露

轉載:醫學論壇網 2020/04/05

無症狀感染者究竟有多危險?新增確診病例詳情披露

無症狀感染者究竟有多危險?

據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2020年4月3日0—24時,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例,其中:武漢市1例,為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無境外輸入病例。

據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4日通報,4月3日0時—24時,該市新增確診病例1例。

據通報,該確診病例為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患者居住在武漢市礄口區榮華街建國社區金玉華庭小區。該患者1月23日起一直居家,自2月20日起曾多次前往小區門口取團購食品和快遞,每次團購物品拿回家後未進行其他消毒處理,取外購物品時沒有戴手套,有幾次沒有洗手。

1月23日至3月29日,患者無任何不適,無醫院門診就診史。3月30日,患者獨自駕車前往武漢市六醫院體檢。4月1日,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社區安排將其送至酒店隔離。4月2日下午送至武漢市肺科醫院就診。4月3日,經專家會診,結合患者臨床表現、胸部CT和病原學檢測結果,訂正該病例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普通型。病例生活樓棟曾有確診病例,不排除社區感染。

另據通報,4月3日0時—24時武漢市新增無症狀感染者34人,當日解除隔離45人,尚在醫學觀察693人。

通過公告可發現,該確診患者是通過體檢後核酸檢測為陽性,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的確診病例。

那麼問題來了,這例患者無症狀為何要去體檢?這例患者是如何從無症狀感染者變為確診病例的?


無症狀為何去體檢?

可能是離漢復工或其他原因。

自3月28日武漢市發佈解除交通管控以來,武漢當地各家醫院因離漢或復工進行體檢核酸檢測的人絡繹不絕。

3月30日,家住武漢市礄口區金玉華庭小區的李漢(化名)獨自駕車到約6公里外的第六醫院進行體檢。

“最近幾天,來我們醫院體檢人都是要復工或者離漢的人員。”4月4日下午3時許,武漢市第六醫院的門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天從早上8點開始就有人來體檢了,體檢項目就是核酸檢測,這幾天除了剛公佈的這例,我們還沒有出現體檢出無症狀感染者或者確診病例。

而正是這次體檢,排查出了問題。在4月1日,核酸檢測為陽性,社區安排將其送至酒店隔離。


為何從無症狀感染者變為確診病例?

4月3日,經專家會診,結合患者臨床表現、胸部CT和病原學檢測結果,訂正該病例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普通型。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診療方案,疑似及確診病例需具備臨床表現。

因此無症狀感染者不被列入確診病例。

為何又從無症狀感染者變為了確診病例呢?

“無症狀感染者,出現了症狀,臨床、影像學發生改變,出現新冠肺炎症狀,就會被確診”,湖北省防疫專家組成員之一、華科同濟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宋建新告訴記者,普通型是比較輕的患者,這例患者一直居家沒有檢查具體如何感染還需要進一步流行病學調查。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醫院也在進行復工、離漢人員體檢工作,也發現幾例無症狀感染者。”宋建新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武漢篩查出的無症狀感染者,一大部分是市民復工、離漢體檢出來的,不過這部分比例,非常小,而且這樣的無症狀患者本身攜帶病毒量較低,公眾出門做好防護就可以,不必過度恐慌。


所住小區多次評為無疫情小區,目前已封閉

記者查詢發現,武漢市第七批(3月23日公佈)、第八批(3月26日公佈)、第九批(3月29日公佈)、第十批(4月1日公佈)無疫情小區、社區、村(大隊)名單顯示,上述確診病例所在的金玉華庭小區均為無疫情小區。

那麼在無疫情小區又是如何感染的呢?

根據武漢市衛健委通報,自2月20日起曾多次前往小區門口取團購食品和快遞,每次團購物品拿回家後未進行其他消毒處理,取外購物品時沒有戴手套,有幾次沒有洗手。病例不排除社區感染。

4月4日下午3點半左右,記者致電礄口區榮華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李漢所在小區已經被嚴格封閉、禁止人員隨意外出,正在進一步消毒、排查。

“不知道為什麼這名患者為什麼跑到那麼遠的武漢市第六醫院體檢。”該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還不清楚該名患者體檢的具體原因,也可能是復工,也可能是離漢。不過提醒需要體檢的市民最好就近體檢,出門做好防護。

宋建新指出,大部分武漢市民沒有核酸檢測,如果要離漢加一道核酸檢測更有保障,此外,公眾不用恐慌,因為一旦發現,馬上會進行隔離。

無症狀感染者究竟有多危險?新增確診病例詳情披露



無症狀感染者究竟有多危險?新增確診病例詳情披露

重點來了,解讀無症狀感染者

無症狀感染者到底有多危險?

4月1日,隨著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首次通報無症狀感染者病例數,“無症狀感染者”這一名詞成為關注焦點。

同時,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也引起了一些外國專家的重視。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日報道,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主任雷德菲爾德指出,美國多達25%的新冠肺炎感染者是無症狀感染者。

如何科學判斷無症狀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強嗎?如何打好疫情防控“下半場”?

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

在我們熟知的傳染性疾病中,其實有很多都有無症狀感染期,比如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等。

這些傳染性疾病的一個特點是無症狀感染患者和有症狀的患者會共同存在,而現在的新冠病毒也是如此。

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者。

無症狀感染者可分為兩種情形:

  • 一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的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始終為無症狀感染狀態;
  • 二是雖然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採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隨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也就是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

健康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出現的兩種情況

無症狀感染者究竟有多危險?新增確診病例詳情披露

河南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科主任張國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少數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會發展為確診病例,但絕大多數會自愈。

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強嗎?

無症狀感染者究竟有多危險?新增確診病例詳情披露

4月1日總檯央視記者獨家採訪了金銀潭醫院感染科主任文丹寧說,首先病毒不會是自己產生的。它肯定是從某一個地方獲得的,肯定是有接觸史 ,只是說接觸史你能不能很明確地找到。

但是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有多強,現在來說並沒有太多的一個報道。

一個人如果感染病毒沒有發病 ,首先是他體質很好 ,還有就是病毒的毒力比較弱 ,第三是他接觸的病毒數量也比較少 ,他可能就不發病。

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肯定會低,但是低到多少或者說是不是就已經低到沒有了,確實還需要觀察 。

4月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強弱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無症狀感染者究竟有多危險?新增確診病例詳情披露

中國疾控中心:無症狀感染者傳染力相當於確診病例的三分之一。

他表示,平均每個確診病人能傳播將近3個病人;每個無症狀感染者能傳播不到1個病人,也就是說,無症狀感染者傳染力相當於確診病例的三分之一。從群體水平來看,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病例佔總發病人數的構成比有4.4%。

那麼在現階段,中國是否還存在大量無症狀感染者呢?對於這個問題,鍾南山院士提出了他的判斷:中國近期新冠肺炎新確診病例數不僅沒有上升,反而在不斷下降,這說明中國還沒有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

如何做好無症狀感染者的防控?

目前,全國本土的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但零星散發病例的風險仍然存在。防零星散發病例是內防反彈的重點,能否防控住無症狀感染者,事關防控成果能不能鞏固。不少專家也表示,中國現在處於疫情防控“下半場”,要尤其警惕無症狀感染者。

無疑,發現一名無症狀感染者顯然比發現確診病例更難一點。做好無症狀感染者監測、追蹤、隔離和治療,考驗精準防控的能力,考驗社會管理治理能力的精細化程度。

無症狀感染者究竟有多危險?新增確診病例詳情披露

流程圖,你須注意

具體來講,應著手從防治、篩查、救治、群防群控多角度加強防控力度。抓緊在疫情重點地區抽取一定比例樣本,開展無症狀感染者調查和流行病學分析研究,並有針對性地加大篩查力度,將檢測範圍擴大至已發現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等。

從個人角度來說,專家建議:民眾要注重自我監測,不要忽視咳嗽、乏力、咽痛等任何不適;加強自我防護,應在人群聚集的複雜環境中戴好口罩、規避風險。

(來源:中國新聞網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新華網思客 澎湃新聞)


又是一篇關於“無症狀感染者”的詳細介紹,認真閱讀,對大家都有受益。

2020/04/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