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国际化的路在何方


把昨天的见闻写成了一篇文章,结果被推荐4万多次,阅读量达5千多次,达到发文以来的历史之最。热心网友的观点五花八门,对于如何对待“不守规矩”的外国人,褒贬不一,遥想阳明先生弟子徐汝佩因会试中发现诋毁老师而弃考,大家的反应应该也是这样褒贬不一。

中医药国际化的路在何方


对于外籍人士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任重道远,只有来的人多了,我们的文化才有机会对他们进行熏陶。就如阳明先生听到有诋毁自己的事情时感叹“吾学将大明于世矣”,只有先有人来批判,才能给大家去思辨的机会,最终自然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在诸多传统文化的推广中形式中,个人认为:王财贵教授的“老实、大量、纯读经”能从幼儿阶段续中华之道统;道中书院则培养一起经典传承的师资力量;而致良知研究院推广阳明心学,则是教所有人运用传统文化的思想,毕竟王阳明先生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百颗心文化传播则以孝道为切入点,以生活中常见问题和弊端为案例,再解决婆媳不和、邻里纠纷的同时,上升到个人修为的高度。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机构也在承担传统文化传道授业解惑的社会担当!

中医药国际化的路在何方


相比思想领域,医学方便最能与海外契合衔接的是传统中医药。首先、中草药大多数为植物型,都是可再生资源,只要生态保护好,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符合全球生态系统保护的背景;其次、中药的副作用少,不像部分西药疗病过程其实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代价;第三、成本低,中药从采集、炮制到成药不用特别复杂,望闻问切四诊、八纲辨症还能省去不少检查环节和费用;第四、有世界范围推广成功的先例,日本的“汉方”中成药只是在中国传统中医方剂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实行标准化制作的结果,目前已经得到西方国家的广泛认可。特别是特殊时期中药的明显疗效已经深入人心。

每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都有它们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载体出现。“茶马古道”连接遥远红海沿岸和中国内陆的是边远居民每日的酥油茶和南船北马的刚性需求;“丝绸之路”绵延中国江浙沿海和欧洲大陆的是太平盛世中上层社会对奢侈品的贪婪;就连大家都熟悉的近代史中打破中中美冷战的契机,也是以民间组织的“乒乓外交”开启的;而“地球村”的今天,“孔子思想”可以拯救世界的思想,而中国传统中医学,可以拯救全人类肉体的上古医学。

中医药国际化的路在何方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中国的万里长城也是几代人的心血。在宏伟蓝图指导下,只有各行各业心诚求之,才能虽不中不远矣。而中医传统中医学将是最能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和医药科技实力的最佳载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