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擺渡人”:守護三亞疫情期間最後一道關

  今年春節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蔓延,在這次戰“疫”裡,有一個“戰場”不容忽略,它是抗擊疫情的最後一環,承擔著嚴防疫情擴散的重任,它就是殯儀服務戰場。

  在戰鬥號角吹響的第一時間,作為守護後方的“擺渡人”,三亞市殯葬管理服務中心仙逸園殯儀館職工及第三方機構工作人員共23人全部到崗到位,他們堅守在殯儀館,體面而安全地送好逝者最後一程,構建起了疫情防控的最後一道防線。


疫情下的“擺渡人”:守護三亞疫情期間最後一道關

疫情期間,市仙逸園殯儀館工作人員為逝者家屬測量體溫。


  制定應急預案

  打響疫情防控戰“疫”

  在三亞市民政局的指導下,1月23日,市仙逸園殯儀館制定疫情防控緊急預案,由負責人鍾愛華擔任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組長,對疫情期間殯儀服務工作進行對接、協調,切實做好群眾治喪環境下疫情防控工作。

  嚴格採取防控措施。從1月23日起,市仙逸園殯儀館取消休假、全員上崗、24小時值班,並且實行對職工測量體溫、接觸報告等防控制度。每天組織人員對辦公場所、火化車間、遺體存放處等公共場所進行兩次消毒,為遺體接運車司機配發口罩、隔離服和消毒液,遺體接運車每天至少兩次集中消毒。

  物資保障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保證,市仙逸園殯儀館早謀劃、早安排,陸續向專業廠家訂購N95口罩2400個,普通醫用口罩5000個,醫用橡膠手套10000副,以及防護服、消毒液等防護物資,全力以赴保障防疫應急物資供給。

  成立黨員突擊隊

  帶頭做“疫”線逆行者


疫情下的“擺渡人”:守護三亞疫情期間最後一道關

工作人員幫助黨員突擊隊隊員用膠帶封住防護服袖口,防止感染。(資料圖片)


  “為應對可能發生的疫情遺體處置特情,我們籌備成立了疫情遺體處置黨員突擊隊,制定新冠肺炎致死患者遺體接運和善後處置工作方案……”市仙逸園相關負責人介紹,成立疫情遺體處置黨員突擊隊的消息一發出,曾擔任司儀組組長、現任接運司機的侯青青挺身而出,第一時間報了名,“我報名,我是黨員我先上!”

  自從2008年進入市仙逸園殯儀館工作,侯青青已經在這個崗位堅守了12年,他與妻子劉相輝是同事,都畢業於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特殊時期,我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可以在自己和同事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殯葬服務工作。”

  入黨積極分子、火化車間負責人楊德年也第一時間主動報名。2017年從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楊德年就進入市仙逸園殯儀館火化車間工作,曾處理多起火化爐大小故障排查維修,經驗豐富。

  面對兇險的疫情,誓做“疫”線逆行者,一個又一個殯葬人主動請纓。市仙逸園殯儀館組織了接運司機侯青青、邱永清,火化工楊德年明確到位的3人疫情遺體處置突擊隊,配置了專用遺體接運車,在園區劃出了遺體應急專用通道、專用火化爐,同時規範處置流程……

  嚴控送葬人數

  做好疫情期間正常火化業務

  疫情就是命令,堅守就是責任。疫情期間,市仙逸園殯儀館全體職工,堅守在疫情防控和為民服務的第一線,除做好疫情防控外,日常殯儀服務也保持正常運轉。疫情下,面對哀傷的逝者家屬,市仙逸園殯儀館既要嚴格控制送葬人數,又要取得逝者家屬的諒解,讓逝者安息。

  3月9日上午,在市仙逸園殯儀館大門口,工作人員正在為入園的逝者家屬測量體溫,提醒家屬喪事從簡,入園辦理遺體冷藏、火化手續、悼念的家屬群眾不超過3人。一名被攔下的逝者家屬很是不解,“最後一次見面了,你們也不讓我看看?”工作人員耐心勸導,“非常時期,減少人員陪同,可以降低被感染的風險。”經過一番溝通,該家屬終於同意在外等待。

  為避免人群聚集,防止交叉感染和疫情傳播,市仙逸園殯儀館嚴守“入口關”,要求外來人員進入園區必須佩戴口罩,車輛必須消毒,配合做好體溫監測和登記等。“要改變舊的喪葬習俗很難,我們殯儀館工作要做在前面。”鍾愛華說,工作人員在接到電話諮詢的時候,都會提前告知逝者家屬疫情期間的殯葬流程,進行特殊時期喪事從簡等相關政策的引導,大多數家屬表示理解和支持。

  嚴控人員聚集活動。自1月25日起,市仙逸園殯儀館暫停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再接受新的預約登記。對於此前已預約登記的,通過電話溝通進行勸阻、取消。

  讓逝者得到尊重、讓生者得到撫慰,是市仙逸園殯儀館始終堅守的初心。疫情當前站好防疫崗,服務逝者、慰藉生者,對於殯葬人來說,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們隨時待命、全力以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