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錢理群:國內大學培養了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文|立言教語

樂於奉獻的好人受人尊敬,自私自利的小人受人唾棄!

古往今來,教育的含義從來都具有雙重性:教書育人,也就是說,教育不僅是教授專業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做人。

那麼怎樣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人才?

除了過硬的專業知識外,一個真正的人才還應該是一個樂於奉獻,願意為了自己的國家而付出的人,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可是當今教育的悲哀之處在於:國內的大學卻培養出了一大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甚至讓前北大的教授錢理群在公眾場合大膽直言訓斥!

北大教授錢理群:國內大學培養了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我們(國內)的一些大學,甚至包括北京大學,培養出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他們高智商、世俗、老道、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擅長的是利用體制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汙吏危害還要大!

能夠讓一位地位超然的北大教授,在公開演講中直言點出國內教育的弊端,甚至連北京大學這樣的高等學府都“不放過”,足以見得錢理群教授的氣憤。

而錢理群教授對國內教育的失望,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來自他實際是教學經歷。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爭名奪利並非僅僅存在於市井百姓,哪怕在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學校園中,也屢見不鮮,這也是錢理群教授深有感觸的地方。

錢理群教授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譽。

這樣一位中文系的資深學者,被他認可的人,自然也可以獲得很大的便利。

正是因為這樣的好處,錢理群教授就被一位學生所利用,成為他一生無法釋懷的心結。

北大教授錢理群:國內大學培養了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當年,錢理群教授在北大任教,而在他的課堂上,就出現了一位尤其“積極”的學生,不僅每次坐前排,而且還和他互動。

尤其是到了下課的時候,這位學生還會主動找錢理群討論課上的疑問,對於一個見慣了各色各樣的學生而言,錢理群本來也沒有太上心。

可是這位學生確實下了“苦功夫”:每次問的問題,以及進行的對答,都令錢理群教授耳目一新,真的在認真聽課、鑽研學問,也正是如此,錢理群覺得這位學生是踏實求學的人。

錢理群記住了這位學生。

也正是在和錢理群“混熟”之後,這位學生終於暴露了他的“本來面目”。

原來他的目的是希望錢理群為他寫一份推薦信(申請國外高校尤其看重推薦信),錢理群覺得這位學生踏實學習,為他寫一封推薦信完全可以。

可誰知,在獲得推薦信後,這位學生再也沒有來上過錢理群教授的課!

一個人的“醜陋面目”不過如此,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當達到預期效果,一個對自己沒用的人,就可以隨意捨棄!

也正是這樣一個經歷,錢理群教授將這些獲得高等教育、卻自私自利的人稱為“精緻的利己主義”。

多麼可悲、精準的一種諷刺!

哪怕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取得再大的成就,可是這個人卻“壞了 ”,“精緻”的外在卻掩蓋不了自私自利的內心,這是教育的“失敗品”,在大多時候,甚至可以成為一種有害社會的人。

北大教授錢理群:國內大學培養了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中國從來不缺敢於直言的“風骨”之人

如錢理群教授這般自帶“風骨”的人,中國作為擁有幾千年歷史沉澱的泱泱大國,從來都不缺。

辭職清華副校長,創辦西湖大學,並揚言要在五年內趕超清華北大的施一公。

放棄美國國籍、高薪,回到國內,踏實做科研的饒毅。


不再參選院士!

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饒毅面對院士評選的落選,主動立誓不再參加院士評選,2011年後,他果真一次未再參加;面對那些趨炎附勢的院士們,饒毅敢於公開點出此事,不可謂不大膽。

一個學生能夠變成什麼樣,除了和他的自身經歷、家庭因素有關外,其實和老師的教育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而如錢理群教授這般,在一眾老師中,無疑也是獨特的存在。

或許他們並不為其他很多老師為人世故圓滑,甚至還常常因為自己的大膽直言而得罪人。

但是這樣的老師,恰恰能夠教出好學生

北大教授錢理群:國內大學培養了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風骨”代代傳承

一個有氣節的老師,他代表的是中國的脊樑,代代傳承,這也是中國能夠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當年的魯迅先生,就靠著自己的筆桿子,將所見所聞的種種不平書寫出來,讓世人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看到社會、尤其是底層社會遭受的苦難。

錢理群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就包括魯迅文學,可貴的是,錢老師不僅學術做的好,而且為人也繼承、發揚。

成為老師中無愧“德藝雙馨”的先生。

而錢理群教授曾經獲評北大“最受學生歡迎的十大教師”之一,足以見得在學生中的地位。

大膽直言的性格能夠獲得學生的喜愛,也足以說明,這種利己主義者存在,但是終究是少數。

北大教授錢理群:國內大學培養了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任何時代、地方都不缺少自私自利的人,要不然也不會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說法,而教育的目的不就是讓人更加懂得奉獻?

如今在網上經常可以刷到那些“援鄂”歸鄉的醫護人員,這些曾經的“逆行者”成為受人尊敬的英雄。

鍾南山院士不顧84歲高齡奔赴一線,坐用餐車廂、接近感染病人。

這一位位可愛的人,無不向世人宣告著:何為中國的“風骨”!

而這些就是教育的成功,而沒有受到正確的教育,一個人的成長會變得充滿變數,甚至會變成“跑步女”、“恨國黨”女留學生之流。

希望中國能夠擁有越來越多這些擁有“風骨”的老師,是他們,讓教育真正落在最根本的地方,培養出真正的人才,中國也會變得更加強大


本文內容【立言教語】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和分享,請勿抄襲或搬運,為你講述有深度、有趣味、有幫助的教育話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