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汽車靠譜嗎,小鵬G3值不值得入手?

飛樂人海


個人不太推薦。先從外觀尺寸說起。現在的緊湊級SUV的車長普遍在4.6米上下,而小鵬G3的車長僅有4.45米,短了大概15釐米。而它車的造型又做得比較扁,比主流的緊湊級SUV高度要矮約10釐米,平鋪在車底的電池又佔據了一定的垂向空間,所以在這樣的三維尺寸下車內空間就相當侷促了。特別是後排空間,遠遠小於緊湊級SUV的主流水準,甚至說還不如一些小型SUV。

如果說座椅舒服的話,空間小點還是能忍的。但是悲劇的是,小鵬的座椅也做得非常糟糕。這裡我想特別聲明一點,我對於座椅的要求其實是比較低的,有一些被很多車評人批評的座椅我都覺得是可以接受的。而小鵬的這套座椅,前後排座椅都是近期我坐過最差的座椅。

首先它的材質非常硬,一屁股坐上去就很不舒服。其實我覺得座椅硬並不絕對是缺點,比如像領克那樣的,雖然也很硬但角度合理支撐到位我覺得是可以接受的。而小鵬這個座椅支撐也是一塌糊塗,沒有正確分擔人體各部分的重量,一坐上就很彆扭,前後排都是如此。

駕駛位座椅只支持6向調節,不能調俯仰。哪怕是頂配,方向盤只支持上下兩向調節,而不支持前後調節,這在一款補貼前20多萬的SUV上是完全無法接受的。(汽車之家數據有誤,可以在數據裡點開視頻看)所以駕駛位坐姿就很尷尬,座椅往前調點,腿就蜷著伸不開;座椅往後調點,手離方向盤就遠了;座椅要是調高一點,因為不能調俯仰,坐墊角度又不合適。總之我是到最後也沒找到個合適的坐姿。

再說後排座椅,集合了幾乎所有的槽點。坐墊非常短,應該是我坐過的SUV裡後排坐墊最短的;坐墊低,大腿下面會有明顯的空隙,而又因為縱向空間很小,腳沒法往前伸,所以大腿沒有任何支撐可言;靠背角度陡,且無法調整,再加上材質很硬的填充材料,感覺就像端坐在一個小板凳上。(相對來說,小改前的奔馳C級後排小板凳簡直就是大沙發)

再說動態駕駛感受。首先我主觀感覺這個車的動力並不大,感覺甚至比標稱加速更慢的威馬EX5還要弱一些。經濟和標準模式油門反應略慢,會有一小段延遲,運動模式基本可以跟上節奏。動能回收力度分為三個檔次,開到最小時滑行距離比較長,大多數人應該是可以適應的。需要吐槽的是剎車腳感,它剎車踏板踩到一個點之後剎車力會瞬間增大,而它剎車踏板又比較重,需要大力踩,很難掌握那個突變點的位置。在市區裡反倒是靠調動能回收能更平順地減速,只是它的動能回收力度調節在菜單裡而非做成實體按鍵,操作不是很直觀。

讓我難以接受的是,在低速給油加速時前輪會有明顯的胎響打滑現象。這是一輛百公里加速8.4秒的“慢車”,而且我還沒有把油門踩到底,這樣的動力和加速度理應不該出現這種打滑。我的分析是這車是前驅車,重心做得又不夠靠前,再加上過軟的懸架,一加速就抬頭,導致前輪的垂向載荷不夠,所以提供的抓地力不足。如果只是直線的話,稍微滑一點問題不是很大,但是當你邊併線邊加速時,前輪打滑會讓方向盤瞬間失去反饋,再加上它有一定的扭矩轉向,那一瞬間你根本不知道下一步這個車會往哪個方向走,還是挺嚇人的。

底盤表現比較差,質感很廉價。它的調校取向是很傾向舒適的,調得很軟,在走比較平整或者只是略微粗糙的路面時,它對振動過濾的效果是很好的。但是,在過稍微大一點的坑和坎或者減速帶時就露餡了,底盤感覺非常散,懸架動作多餘,還有一些不好聽的響聲。順便說下NVH方面,整車隔音比較糟糕,車子跑起來之後胎噪比較明顯,廉價感滿滿。要知道在12萬級別的緊湊級SUV油車中,還是有一些能做出高級感的車型,而小鵬G3以這個價格這個尺寸來說,這樣的底盤和NVH表現只能給差評。

總結來說,作為2019年交付的電動專用平臺的新車,這樣的產品力顯然是支撐不起它的價格的,甚至可以說這個車的完成度是比較低的,我是明確不推薦購買的。在佈置方面、底盤方面以及人機方面,能感受到很多不成熟的設計,整體駕乘表現遠遠低於主流的12萬級別自主緊湊級燃油SUV所能提供的體驗。工信部續航里程是351公里,僅與之前續航被吐槽得很慘的蔚來ES8相當,比隔壁同價位的威馬EX5還要再短一些。小鵬G3這個車,除了外觀內飾設計比較美觀,和部分尚未開放的高端駕駛輔助功能,我實在是沒看到這車有什麼亮點。





TL改裝社


我家剛買了小鵬G3,要說小鵬靠譜嗎,我感覺是蠻值的。平時就是代步用,偶然自駕出去玩。這是一款緊湊級SUV電動車。外形大氣,整體看很協調。內飾走的簡潔風,功能大部分集成在大屏和多功能方向盤上,不顯老氣,而且是純電動車不耗油,200塊電費夠用兩個月, 一家人出去玩也裝得下,性價比很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