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畏难情绪重?试试“减1加3”思维训练法!真香啊!

妈咪读呀

01

昨天晚上是姥姥陪小小费上完英语课的网课的。课程结束后,姥姥不高兴。她说按照以往的惯例,英语课结束以后,要完成一个在线复习课。可能是因为昨天的课程教得单词较往常多一点,小小费表现出畏难情绪,不但不想做,也不好好配合。

甚至在做题的时候,他说“这么难,我不会!”姥姥非常惆怅:“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呢?”

当老人向我反映这个话题时,我想,这不是个性问题,而是矛盾普遍性。这个问题背后,反映的是孩子的正面思维能力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

1978年,斯坦福教授Carol Dweck开始一项研究。她花了40年时间追踪那些成年后有作为的人,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正面思维能力。

孩子畏难情绪重?试试“减1加3”思维训练法!真香啊!

这一幕你是否似曾相似——Dweck和团队给实验的小朋友们出了一道智力拼图的难题,并记录、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因为题目有一定难度,不一会,孩子们表现分层。

一种类型:我觉得做不出来,放弃!

一种类型:挣扎一会,最终放弃!

最后一种类型:一些孩子不但不抱怨、发脾气,反而积极暗示自己。一个10岁的男孩给自己鼓劲,大喊一声:“我喜欢这个挑战!”还有孩子说:“之前那个我能做出来,这次我还能成功!”

正是由于具备了正面思维的能力,在此后的研究中,Carol Dweck教授发现,那些自我激励的孩子大多成为有成就的人。而中途放弃的孩子,拥有固定思维模式的那些孩子,最后大多成为泛泛之辈。

02

那么问题来了,有的家长会问:正面思维可以后天训练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说正面思维时,先让我们看看思维是怎样形成的?这样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这一话题。

创新思维之父爱德华·德博诺用“沙滩模型”来告诉我们,思维是怎样形成的。

爱德华认为,外界的信息不断进入人的大脑,因而塑造了人的大脑。所以哲学上说,思维是经验的集合。如果把新生儿的大脑比喻为平坦的沙滩,那么当信息进入到这些平坦的沙滩时,就好像人的脚步走在了沙滩上。

因此每一个信息就在大脑上留下印记。而相同的步伐沿着沙滩的轨迹走,就会在同样的位置上加深这些痕迹。

孩子畏难情绪重?试试“减1加3”思维训练法!真香啊!

我们思维模式的形成跟这个方式很像。由于受到外界信息的刺激,这些痕迹越来越深。虽然刚开始带有随机性,但最后就变成了固定的神经回路,于是固定的思维模式就形成了。

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要在7岁以前打破思维惯性,进行思维训练,摆脱固定的思维方式,就能让思维越发积极和正面。对于孩子来说,培养一种正面的思维非常有必要。很多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思维,其实就是一种固定思维。

固定思维模式的特点——认为自己反正达不到目标就是智力不够或者能力不足,总能给自己找到理由。这样的孩子害怕失败、担心被否定。

正面思维模式的特点——断勉励自己进步。他们不怕错误、不怕失败,反正没到终点,自己能一直去尝试。他们更关注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比较。

孩子畏难情绪重?试试“减1加3”思维训练法!真香啊!

03

正面思维训练实操!

如果孩子出现了负面思维,应该怎么引导

首先我们要告诉孩子,思维有正面思维和负面思维,面对同样一件事情,两者的差异在哪里?

举一个荡秋千的案例,请孩子来进行一下思考。家长做相关的阐述,来帮助孩子理解。

荡秋千的案例是这样的,你可以提问孩子——假设今天你到公园玩,看到了仅有的一个秋千,你很想去玩。突然来了一个小朋友,他先你一步坐上秋千,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想?

好,你可以对孩子解释两种思维的小朋友,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负面思维的小朋友会想:“真讨厌他,为什么先我一步就坐上了秋千?我心里太不高兴了,我讨厌这个小朋友。”

正面思维的小朋友心里会想:“虽然这个小朋友先我一步玩上的秋千,但是我正好也没有人一起玩,我多了一个玩伴,我们两个人可以轮流荡秋千,多了一个好朋友,真的太高兴了。”

通过这样的解释,让孩子明白,哪怕是同样一件事情,正面思维和负面思维的人想法不一样,而随之带来的心情也不一样,保持正面思维会让你积极得很多。因而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孩子就会多了更多的勇气愿意去征服困难。

基于引导的基础,你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正面思维的训练。

怎么训练?

举一个例子,同样是刚才荡秋千的案例,如果孩子产生“他为什么先上去玩”的负面情绪,那么你可以教孩子做一个“减1加3”的思维练习。先不要想这个事情不好,而是先找到3件好的事情。

减1:让孩子先别想“我没玩到秋千”这件事。

加3:找到3件好的事——

  • 爸爸加班那么忙,但是今天带我到公园玩,我好开心。
  • 没有优先玩到秋千,我也可以先去别的地方玩。除了荡秋千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比如说草地里面还有小蚂蚱,春天来了有很多很漂亮的花,我可以去先欣赏一下美丽的风景。
  • 多了一个小朋友,结交了新的友谊,我觉得很棒。

完成了减1+3的练习以后,你可以经常帮着孩子做类似的训练。当然了,们爸爸妈妈也可以自己设置一些场景,或者编一些故事,甚至一些案例来帮助孩子进行思维训练,这一做是不是很有意义呢?

快来尝试一下吧?效果如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