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中,被忽略的一个边缘人物,却至关重要

献给那个不可复制、也无法还原的经典时代。

说起《乱世佳人》:

  • 这部电影有多经典?光是公开重映,就有4次,累计票房算上通货膨胀,超过13亿美元,堪称影史巅峰;
  • 这部电影有多美丽?将一半灵魂留在这部电影里、英国绿眸美女费雯丽,披着一身窗帘都能美出天际;
  • 这部电影有多伟大?只能说,幸亏它只是一部4个小时的电影,幸亏原著只是作者打发时间写出来的作品,不然它里面充斥的殖民文化、南北战争、奴隶制度、女权主义等,会逐一被解读、被研究,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乱世佳人》中,被忽略的一个边缘人物,却至关重要


《乱世佳人》大概也是大片厂制度的最后见证者——先后换了5个导演、10个以上编剧、外加2个摄影师,最后还是塞尔兹尼克和美指威廉卡梅伦孟席斯出手,才得以成功掌控全局。

虽然克拉克盖博因"内幕操作"而痛失"奥斯卡最佳男演员",但也许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当初他一度拒绝的角色,居然是他所有角色中最成功、也被最多人铭记的。

不管电影中弥漫着多少美国人"对土地的浓烈热爱",也不管男女主角的"方法派"和"性格派"影响了后世多少电影和演员,《乱世佳人》在电影殿堂不可撼动的地位,足以说明这部电影的伟大。


然而奇怪的是,这样的经典之作中,有一位出场很少,却起到至关重要的社会边缘人——妓女贝儿。在后世的众多解读中,这个人物仿佛被刻意隐形,甚至连幕后花絮都很少提及。


《乱世佳人》中,被忽略的一个边缘人物,却至关重要


可论起具有时代性的人物特质,她才是《乱世佳人》中,最能和斯嘉丽分庭抗礼的那个。至于"伟大的闺蜜"梅兰妮,其身上所展现的时代特质固然明显,但她只不过是"类女性"的代表,却不是"另一个斯嘉丽"。

接下来就从妓女贝儿这个人物的3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其在作品中的独特意义。


被所有"正统"社会人士孤立,却在"乱世"中游刃有余


这个人物,在电影中的形象和书中,有很多不同之处。但今天的解读,仅从电影角度出发。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人物可有可无,经手十多个编剧后变得五颜六色的剧本中,应该早就没有"贝儿"这号人物才对。

如果你也喜欢用宏观的视角去看电影,也许会发现:贝儿,就是"生不逢时"的斯嘉丽


电影中的斯嘉丽,一句话就可以让两个男人瞬间产生争执;提出一个要求后,立刻有十几个公子哥争相满足她。

虽然她一直"得不到"艾希礼的心,和白瑞德的结合也是兜兜转转到磨人耐性,但在她生命中的每个关键环节,几乎都有一个男性挺身而出——连赶马车差点被抢劫,都能遇到从前的黑仆人。


《乱世佳人》中,被忽略的一个边缘人物,却至关重要


反观贝儿,这个人物出场次数和时间都不多,但几乎每次都是以"斯嘉丽对立面"的形式出现。连去捐钱,都被人三番五次地拒绝,只因为赤裸裸的嫌弃。

和"处处逢缘"的斯嘉丽截然相反,贝儿永远都是伸出援手的那一个。


首先是梅兰妮生孩子那天晚上,白瑞德从贝儿所在处的窗户探出脑袋,听完小女仆一番话后乐不可支。不久后,他却带着一整套马车出现在斯嘉丽门口。

这段戏透露出2个关键性信息——在所有人都忙于逃命的时候,因何贝儿如此淡定?再一点,白瑞德的马车,从何而来?

也许佐证第二点,需要大量的"想当然"。可单看第一点,也可以理解到"这个女人不简单"这一层面。那可是战火纷飞的关键时刻,贝儿却有着不同常人的泰然处之的底气。

贝儿的淡定和斯嘉丽的慌乱、贝儿的手朝下和斯嘉丽的手朝上,都形成了鲜明对比。


《乱世佳人》中,被忽略的一个边缘人物,却至关重要


再就是艾希礼夜袭村庄后,佯装醉酒被白瑞德搀扶进屋。这一段情节中,不管大家的"戏中戏"演技多么精湛,也只是高潮部分的铺垫——高潮就是白瑞德对警长说:

"不信你可以去问贝儿。"

只消这一句,就让整件事有了转机。在后来的马车会面中,贝儿的话语也透露出,她对这一切是知情的,也是和白瑞德"串通"好的。

那为什么白瑞德没有选择在一开始就"摊牌"?谁斗地主也不会上来就扔"王炸"——贝儿,就是白瑞德手里的王炸。

回到事情一开始,大家夜袭村庄的动机是什么?是斯嘉丽。要不是斯嘉丽在那一带险些遭遇不测,这些人也不会兴师动众地去处理这个村子。

依旧是"斯嘉丽惹事,贝儿善后"的桥段。


《乱世佳人》中,被忽略的一个边缘人物,却至关重要


贝儿这种人的存在,除了起到斯嘉丽的"哈哈镜"效果外,也从侧面反映出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如鱼得水的"边缘人"是如何"苟且偷生"。然而看上去,他们显然比战争爆发前的正派人士、贵族子弟活得更得心应手。

这无疑,也是对战争带来的弊端,和盛世太平下制度背后的假象的一种讽刺。


懂得分寸、了解男人,但却不配拥有爱情


有多少女孩儿梦想成为斯嘉丽?不单单是因为她那股子"打不死的小强"一样的精神,也不仅仅因为"tomorrow is another day"的乐观,更是羡慕她轻而易举就可以集万般宠爱于一身。

可在"受欢迎"的表象之下,不能否认斯嘉丽的自私、神经质、傲慢与偏见等特质。而这些,在贝儿身上却一点也看不见。

通过她和梅兰妮在马车上的对话,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女人,也是一个为了孩子在乱世中竭尽所能谋生存的母亲。

而且她知道自己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困扰":

"和我打招呼,对您影响不太好。相信我,夫人,下次遇见我,权当不认识。"


《乱世佳人》中,被忽略的一个边缘人物,却至关重要


第一次看《乱世佳人》的时候,贝儿这个人物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既然知道别人不欢迎她,为什么一次又一次来替白瑞德送钱?

直到今天才懂得:她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坚持。也许发乎爱情,但也关乎尊严。只是这"尊严",别人看不懂,懂也不买账。

要知道,每一次白瑞德直接或间接帮助斯嘉丽,其中都不乏贝儿显性或隐性的援手。但她没有在一件事或一段对话中,居功自傲,甚至以此提醒、要挟白瑞德。


最直观的莫过于贝儿这个人物的最后一次出场。面对快被斯嘉丽搞疯的白瑞德,贝儿提醒着他对妻子的爱,也看似无意地揭露了女人的那点小心思。

可是,当白瑞德兴致冲冲地离开房间时,贝儿愈发明亮的双眼,成了画面中最亮的焦点

——那双看透红尘的眼睛,居然噙满泪水,却倔强到不曾留下一滴。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通情达理又手眼通天的贝儿,无疑是"红颜知己"的最佳人选。而贝儿被白瑞德的爱,直到电影最后才被揭开神秘的一角——徒留飘散在风中的往事,供观众去揣测。


《乱世佳人》中,被忽略的一个边缘人物,却至关重要


如此看来,除了职业和长相,其余都趋于完美的贝儿,却在爱情上彻底输给了斯嘉丽。而斯嘉丽依靠对土地的热爱就可以支撑下去,贝儿呢?无人问津。


如果她没出现在白瑞德生命里,他不会娶、更不会离开斯嘉丽


是谁提醒白瑞德要正视自己的心?是贝儿。于是白瑞德在三番五次拒绝斯嘉丽的吻和"爱"之后,还是将"和自己很像"的斯嘉丽娶进门。

是谁亲手将白瑞德推回斯佳丽身边?还是贝儿。然而带着重新生活的希望的白瑞德,却一再遭受致命的打击——孩子离去后,看起来斯嘉丽还是念念不忘艾希礼。

而且,白瑞德第一次要对斯嘉丽大打出手,也是因为她对贝儿出言不逊——足以见得贝儿在白瑞德心中的分量,也暗示了斯嘉丽"伤人伤到底,丝毫不留情"之后,所要面对的命运。

这是一场不算经典的情节,但却暗示了故事的走向,也为这段爱情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乱世佳人》中,被忽略的一个边缘人物,却至关重要


说到底,他俩终究不是一路人。曾被群星环绕的斯嘉丽,面对着有一位"铁杆红颜"的白瑞德,再加上两个人深入骨髓的性格,注定谁也不会先低头,或是向对方的生命靠近。

两条平行线,何来交汇点?


白瑞德最后离开的时候,说了一句载入史册的经典台词:

"Frankly my dear,I don't give a dam."

这种强调就暗示了,白瑞德更想回到那个自己熟悉的世界,远离这个神经质的斯嘉丽。也是白瑞德代替大男子主义时代的所有信徒们,给斯嘉丽这种蔑视男权的女权主义者,以致命的一击。

贝儿再独立,也依附于男人;斯嘉丽再懂得示弱,骨子里也是女权主义。


《乱世佳人》中,被忽略的一个边缘人物,却至关重要


神奇的是,翻拍盛行的年代,《乱世佳人》仍是无人敢"染指"的存在。

也许是"世间再无费雯丽",也许是盖博的"本色出演"难以复制。但不得不承认,《乱世佳人》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光彩。

81年后的今天,再看《乱世佳人》,我刻意忽略了里面的爱情,反观那一个个被时代和战争放大的人性后,终于承认: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自有她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