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年级现象(35) 正确处理孩子闹情绪现象

关注三年级现象(35) 正确处理孩子闹情绪现象

孩子进入儿童期后,看似个子长高了,体重增加了,表达能力强了,但是从心理发展方面,却产生了个体差异性的明显分化。幼儿期孩子还在综合素质方面差距不大,但进入儿童期后,分化现象会因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以及与玩伴儿关系等外界因素的深刻影响出现急加速现象。但总有些孩子因为教育的缺失,环境的相对自我封闭,成长速度反而会变慢,有的甚至会出现倒退现象。如有些行为和情绪极端的儿童,会在后续成长中受到很大的挫折,家长也麻烦不断。

现象一

个人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时闹情绪

这和幼儿期有所区别,如果说幼儿阶段单向思维(想什么就是什么,听不进话)较为明显的话,随着生理的发展进入儿童期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发展的相对不错,完全可以听懂(听得进)大人的话,但是孩子自我意识此时却也同步增强,常常会以别人都可以这样做,我为什么不行。这恰是孩子把同龄玩伴(或大人)的行为当做参考标准,根本不去想合理与否,能不能继续这样做,或者得不到满足时学会等待。如果孩子有无理需求,建议家长要学会拒绝并冷处理,不能孩子一哭闹就满足。

现象二

因身体不适而闹情绪

对于儿童来讲,对病痛的心理承受力还不是很强,特别是大人过度关心,常让孩子把小痛放大。而大人又不可能迅速帮助孩子减轻因生病带来的不适感,孩子便会在情绪上表现的特别低落。如果此时大人稍有埋怨,或者批评孩子平时不注意卫生,不注意天气冷暖穿衣物,玩耍时不会自我保护等,就会让孩子负面情绪瞬间激化,有些孩子会大哭大闹,嫌大人烦。所以,遇有孩子身体不适时,家长应适当关心,多点耐心去理解,甚至激励孩子学会坚强,可以让孩子心情好受一些,避免负面情绪扩大化。

现象三

与玩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闹情绪

很多儿童由于对人际交往还缺乏经验,且常以游戏为相互交往的目标,难免在相互追逐玩耍的过程中发生肢体接触,你推我搡不小心被弄痛,或者磕伤碰伤,此时孩子会责怪对方。甚至有些孩子因为在家里总被溺爱和纵容,养成小霸王习气,只能他动别人,不允许别人触碰他。只要游戏中有被碰疼的现象就会突然暴发情绪,接下来就进入暴力攻击环节,但是有时遇到更强的对手,反而会被修理一番,负气之下就哭着回家找爸爸妈妈,希望大人能出面替他出气,赚回面子。遇有类似的情形,家长千万别贸然听孩子的一面之辞,如果你不当介入,很容易助长孩子的无理,不利于其分辨是非,更有在受到挫折时从中吸取教训。

现象四

缺乏教养而导致的行为习惯不好,被批评指责时闹情绪

在这方面大多数儿童表现的最为突出,缺乏教养并不是孩子无德,而是品行没有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导致孩子认知有问题,自我意识非常强,常常无视他人,包括长辈和老师在内所说的话都听不进去。比如在家里儿童对父母或长辈不尊重出言不逊时,只要批评他就会引发其不满,接下来就是顶嘴闹情绪。纵观此类行为,恰是孩子缺少规则意识,不知道如何守规矩,即遵守规则。需要家长平时结合具体的事,在孩子情绪较好时找时机加以引导,让孩子清楚如果遵守规则或纪律就是人人喜爱的好孩子,反之如果你明明知道那样做不好还要去做,就要根据规则约定受到惩罚。被惩罚的过程实际是让儿童暂时受到挫折的过程,孩子不受到挫折不反思自己的错便不会吸取经验教训,成长的过程中自然情商发展会受到阻滞和影响。

现象五

当玩耍与学习产生矛盾时,孩子便会闹情绪

很多家长常忽略儿童期内,孩子常常把玩当成一种下意识的活动,不分时机,不分场合,随时都可以有目标或者无目的地玩耍,当孩子注意力放在玩耍上时,家长的催促或者制止常会导致孩子非常不耐烦,多次催促提醒会让孩子烦躁情绪加剧。一般来说,大部分孩子学习态度不好,恰是家长在这方面缺乏有效的管教,也不能合理引导孩子,反而一味粗暴指责甚至体罚孩子,导致亲子关系矛盾升级。几次这样的负强化,会让孩子建立反感写作业的条件反射,只要一提写课外作业就闹情绪。

现象六

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方法不当导致孩子闹情绪

辅导孩子写作业是一项技术活儿,很多家长恰缺乏这方面的认真思考,更少去考虑如何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情绪表现去合理辅导,而是看到孩子写作业不认真出现答题错误就批评,看到孩子书写不符合要求就当即指出并要求孩子擦掉重写,甚至还有的家长盛怒之下撕掉孩子作业勒令重写,这些做法很快把孩子情绪弄的非常糟糕,要么哭哭啼啼,要么拒绝继续写作业,即便免为其难写也不能心甘情愿,孩子的消极态度反而进一步激化家长的不满情绪,亲子矛盾开始升级。

现象七

孩子被老师在课堂上批评后闹情绪

对于儿童来说,自尊心一般都已经很强,对于当众被批评情绪常会反应激烈,尽管有时畏惧于老师,但是对老师不满的情绪种子悄然间就埋在心底。但是从认知发展来看,不少儿童对为什么要被老师批评很少去思考,就单纯认为老师对他不好,或者老师故意找他麻烦。当孩子从对老师不满,便会在课堂上转移听课的注意力,要么东张西望,要么影响同学正常听讲,要么下面做小动作,很快又会被老师盯上再度被批评,如此往复便形成恶性循环,老师越想矫正孩子不良习惯,孩子反而会越被负强化不遵守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同时孩子对老师不满情绪也日渐强烈。

现象八

家长接到老师的投诉后批评孩子,导致孩子闹情绪

不少家长在接到老师的投诉后,往往情绪很低落,甚至有些家长非常愤怒,认为孩子不争气丢了自己的脸,一腔怒火便发泄在孩子身上。当孩子被大人责骂之后,又进一步导致认知上的错误,认为父母和老师一个鼻孔出气,此时孩子非但对父母不服气,也会对老师产生不满,一些孩子在学习态度上较消极,学习行为表现很糟糕,恰都是家长这样日积月累形成的。聪明的家长常会用睿智的方式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和分辨力,如借老师之口表扬孩子,把孩子在课堂上的一些不好的表现换种口吻说,如老师今天向妈妈反馈了你在课堂上听课的专注力比以前有明显好转,如果再加把劲,再认真坐好听讲,不做小动作就更棒了,老师希望你能坚持做好一段时间后表扬你呢。瞧,这样的话换谁听了也爱听吧,更何况是孩子呢?

现象九

家庭生活秩序混乱,导致儿童睡眠生物钟无法建立,睡眠时间不足,导致情绪低落,易闹情绪

最为常见的就是很多儿童晚上不能定时睡觉,而造成不能按时入睡的罪魁则是孩子写作业用时过多,家长只好陪伴、监督、检查和签字。很多家长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恶性循环,但却极少去反思孩子为什么写作业花这么长时间,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孩子提高写作业的效率,减少用时。当孩子睡的晚,早晨必然起不来,在迷迷糊糊状态下被叫醒起床,肯定易引发孩子闹情绪。只要起床这个环节闹情绪,一早晨不管做什么事都能看到孩子精神不振,心不在焉,磨磨蹭蹭。而孩子的表现又极易引发家长不满,一番批评指责,又易诱发孩子闹情绪现象。

少年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孩子的情绪问题没有小问题。孩子开心,和他一起开心,给这件开心的事情留下一件纪念品更好,有助于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唤醒孩子的积极情绪;孩子沮丧,先处理主观情绪,再面对客观困难,找出解决方法,解决后一定要再回头看这整件事,总结收获。时刻想到,每一段经历都会影响孩子很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