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宜忌


冬季養生宜忌


>雲: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髒之道也。」 冬季之時,陰盛陽衰,萬物收藏。人處於自然界當中,亦應順應冬時收藏之氣適時調攝,祛寒就溫,養精蓄銳,靜待春天來臨。仿傚>養生主要方法可從精神、起居、飲食、運動這幾方面調養。


1。 精神調養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謂人在冬季時要保持精神安穩,避免情緒波動,以豁達的態度去面對各種事情,易於滿足,有利於神志內守,氣血調和。切忌大喜大怒擾亂心神,而導致人體氣血逆亂,損傷內臟。


2。 起居作息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冬季寒冷,日短夜長,晚上是陽氣閉藏之時,所以人應當跟隨冬之晝夜的陰陽變化而作休息和活動,假若睡眠不足便會耗損陽氣,使人疲憊。


「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奇」,簡單而言即是注意保暖,保暖該恰如其分,不宜過熱使人出汗,這樣不但消耗陰液,同時亦致陽氣隨汗外洩,衛外不固,令人更容易著涼生病。


3。 飲食調補


「冬養藏」,冬令宜補宜藏納。陽虛怕冷的人可選擇溫熱之品如羊肉、大棗、桂圓、南瓜、茴香等。而陰虛燥熱者可選擇滋陰益腎、填精補髓之品如木耳、黑芝麻、阿膠、百合、玉竹等。另外也有些平補藥食兩用之品如山藥、蓮子、芡實、炒薏苡仁、胡桃仁等可適用於大多數無明顯偏寒偏熱的人。雖說冬天宜進補,但應注意不要誤以為所有辛熱的東西都可作補益用途,比如吃多了燒烤或火鍋烹調的食物,不但不能補,更可能會過於燥熱而傷及陰液,導致有壅曀、痰嗽、眼目之疾。對於胃腸消化功能差之人,應當先調脾胃,免得浪費補品,甚或更擁塞腸胃。


<>說: 「冬月腎水味鹹,恐水克火,故宜養心。」,跟據五行學說冬季對應水,而腎屬水,相合於鹹味,多食鹹味食品會壯腎水但恐制約心火,可令心臟發病,因此冬天比較適宜吃苦味食品以助長心氣。


4。 運動保健


冬日鍛鍊需如<>所言「必待日光」,在早上適量運動較佳,可做保健操、打太極拳、緩步跑、練氣功等的體育運動,以調節臟腑功能,強壯身體。不宜做劇烈運動,因為寒冷溫度會使肌肉收縮、關節活動度減少,過度激烈運動易損傷筋骨,大汗又可損陰耗氣,寒邪容易入侵身體致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