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在古代可不是想散就能散的

没事散散步,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绿色出行,散步可谓是好处多多。但是在古代,散步可不是一般人想散就散的哦。

“散步”一词源于魏晋南北朝,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许多知识分子卷入政治斗争且不能明哲保身,所以一些名人雅士经常饮酒作乐来麻痹自己,逃离现实生活。他们也急切的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安慰,最终他们选择了“五石散”。何宴曾说:“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所以服用五石散,会使他们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

散步在古代可不是想散就能散的

“五石散”又称“寒食散”,相传是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用来治疗伤寒病症的。“五石散”中的五石指的是以五种石头作为主药,加以别的药材为辅,服用这个药后会全身燥热,并且会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吃了之后要用一定的方法使毒性散发出来,要不然性命不保,当服用“五石散”后可不能坐着躺着,要赶紧活动一下,称为:行散。所以好多人吃完之后就会在街上跑来跑去的,后来行散逐渐演化成“散步”一词。魏晋名士的怪异举止,都和服用“五石散”有着很大的关系。

散步在古代可不是想散就能散的

在当时,“五石散”可不是寻常百姓能吃得起的,只有那些名士们才能买得起,后来这就逐渐成为了一种风气,名士们也都亦步亦趋,仿佛谁不吃五石散,谁就不是名士了。

散步在古代可不是想散就能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