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时直隶为什么出的太监比较多?

今晚今天打老虎


的确有清一朝,大部分太监都是来自于直隶。

有人根据清宫档案粗算过,大概直隶在清朝出了3000多个太监。特别是河间、大成、南皮、任丘、青县、静海等地几乎为太监的主产地,昌平、大兴、平谷、宛平也有一些。清朝太监弄不了权,所以有名的不多。著名的苏培盛、安德海、李连英、小德张这些基本上都来自于直隶。

(李莲英)

清朝太监的人数比起明朝,可以说少很多。因为明朝的太监,大多数来自于战俘,比如很多云南、广西的,很多女孩直接送到宫或王府里做官婢,男孩子直接阉割了,送到宫里做太监。比如著名的太监郑和就来自于云南。

而清朝的特点就是来自于民间招募的比较多,来自于战俘的很少。

而民间招募由直隶独霸,来自于其他省份,特别是南方省份,非常少,几乎没有。

这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直隶离北京较近,语言习惯、生活方式,比起南方人或者其他省份的人,更容易得到皇宫里主子们的认可。且这些苦孩子从直隶进京,比其他地方的人更近便。

皇宫因此就是一个很大的太监需求市场。

很多穷人家的孩子,遇到灾荒年,父母就只能把这些孩子送去阉割,希望能够进宫,或许还能找到一条生路。这些孩子除了有一条贱命,什么都没有。

这就提供了大量的“生产原料”。

北京城有两个赫赫有名的阉割世家,号称“厂子”:一是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家;另一是地安门外方砖胡同的“小刀刘”。

这里又解决了技术生产环节。

虽然阉割只有40%的存活率,但是这不妨碍他们做生意,因为活不活得下来是完全是被阉割的人的自己的造化。

因为穷苦孩子过来阉割,是付不起阉割费的。所以阉割匠们会收着他们阉割下来的东西,等到这些太监们将来在宫里赚了钱,再花钱来赎买。因为身体不全乎,是进不了祖坟的。

所以这对于阉割匠们而言,是一个完美的生意投资模式,只是苦了这帮太监们。

李连英好像是个特例,因为他好像是为了省钱,自己割的,没处理的好,差点死掉了,所以没割干净,反而因祸得福。所以有时候榜样的力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清朝的太监还是相对比较苦,都是逼不得已。

并不像明朝的太监,拥有很大的实权,只要坐拥司礼监,堪称二皇帝,如王振等人原本都是读书人,为了权力才去势进宫。

清朝的太监不但没有明朝太监可能有的权力,而且乾隆刻意让太监改姓赵、姓秦,意思就是刻意叫他们不要干政。这个局面一直到慈禧上台后,才发生了改变,但是清朝的太监仍然没有像明朝太监那样的权力。

而且在清朝的后宫,由于宫女基本上都出自于内务府,所以宫女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太监。太监在清朝的宫廷里基本上就是干苦役和杂活的。

所以命运相对凄惨,好不容易挣点钱到最后还得“赎回”自己的“宝贝”,以便全活人入葬,不辱没祖宗。

所以愿意在清朝去当太监的,几乎微乎其微,因此也只有直隶的那些活不下去的苦孩子,出于无奈,才最终走上太监这条路。


炒米视角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来答题。

题主问:清代时直隶为什么出的太监比较多?

事实上这个提问没错,清朝时的的确确是直隶地区出的太监最多。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清代宫廷太监的来源之一主要是从各地招募。《钦定大清会典》之中有详细规定:凡选太监,需考察其人的籍贯,设专事招募太监“牙行”二人,由大兴,宛平设立登记造册,送赴京城,每月给予钱粮一两。

进京之后,需送交内务府,由内务府会计司和掌仪司各派一名官员监视,再由一名“老叔”(老太监)负责查验“净身”是否属实,有无后遗症等,此为“验净”。有“不净”者需立即遣返回籍,永不录用。

据晚清太监任福田等人所述:自清代中期,太监多来自直隶静海、青县、沧州、河间、任丘、南皮、问安、大城、霸县、涿州、东光、昌平、平谷以及山东乐陵等地,这都是出太监的地方。并且这些地方出的太监比较容易进宫,因为都有他们当地的“老叔”在宫中,拜个老叔,就很容易入宫当差。

除了皇宫之外,王公大臣的私宅也允许使用一定数量的太监,比如亲王府上可配备25个太监,郡王则可配备20个,贝勒15个,贝子8个,公主10个,公、候、伯、一品大臣、二品大臣都可配备1-4个太监。

但这个规定并没有认真执行,私宅使用太监的数量远超规定的名额,宫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看不到。因为在私宅当差比较自由,也没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因此太监比较喜欢在私宅当差。但如果要想成为安德烈、李莲英那样位极人臣的大太监,则必须入宫。后来因为宫内太监不够用,曾多次出现过向私宅索取太监的事情,直到清朝覆灭,这种荒唐的事情才彻底断绝。

尽管在旧社会,当太监是最为人瞧不起的事情,家里出个“老公”是被认为辱没祖先、断子绝孙的事情,但仍旧挡不住有人愿意干这一行,说到底不过一个字——穷!

对于房屋一间地无一垄的穷人家来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与其冻饿而死,倒不如当太监,数不定就有那么一天飞黄腾达了,就算不能飞黄腾达,起码可以填饱肚子不用挨饿,自身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所以,私自“净身”投奔太监这份有前途之职业者也大有人在,例如小德张、马德清、孙耀庭等人都是家人将其“净身”之后投充当太监的。

又比如清代中期的一个大太监唐宪臣,他本来已经娶妻生子,但因为做买卖亏了本,便进了京,自己私下净身入宫当了太监。这个人能说会道,善于钻营,很是受宠,很快便成了太庙管事,在京城内外购置大量田地,给儿子娶了好几个老婆,让儿子替自己光宗耀祖。年老之后,乾隆皇帝特恩准他告老还乡,以年迈之躯又娶了几个姨太太,尽管只是摆设,可倒驴不倒架,谁看了都眼红。

因为送太监入宫是个赚钱的买卖,于是一些乞丐、无赖就打起了这方面的主意,专门在直隶一带拐骗少年,私自将其净身后高价卖出,这种人当时被称为“拍花子”,也就是人贩子,多为一些乞丐,弄死人命也不可惜,再“拍”一个就是了。

也有人凭借花言巧语蒙骗那些穷苦人家,说得天花乱坠,让家长在受不住诱惑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孩子出卖,走上这条断子绝孙的道路。如晚清太监张璧修,马德清等人都是因家长受人蛊惑而将本来可以娶妻生子的儿子卖了。

还是那句话,穷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总有人以心灵鸡汤安慰自己,说什么“我穷我自豪,我穷我骄傲,有钱买不到幸福,有钱买不到快乐,我穷,但我快乐着!”

没错,有钱的确买不到幸福,买不到快乐,但没钱一定不幸福不快乐,说这些话的不过是在自卑中找借口罢了。


大狮


河间府、保定府、三河县、香河县等今天属于河北省大地区,都被普遍认为是太监的主要产地。廊坊市南部的大城县,还因为出产了王承恩、李莲英等明清时期的著名太监,而被冠上了「中国太监之乡」的称号。

在电影《大太监李莲英》中,主演姜文更从始至终以河北口音念台词,以求贴近历史原貌。

太监真的都是从河北出来的吗?

明清太监出直隶

绝大部分太监的籍贯或来源地都很难考察,毕竟在历史上,这些人的地位并不高,只是皇帝和宫廷的阉割奴隶。

不过,宦官与皇帝关系紧密,参与重要事件、有特殊事迹的大有人在,有些更曾经权倾朝野。所以,在官修正史和部分私人著作中,也多少记载了一些太监的出身与籍贯地。

如明代太监中,就有一百一十九名太监,籍贯记载于正史或私修史书。

当然,他们只是明代太监的九牛一毛――明中期嘉靖年间,宫中太监已多达「数万人」。后期的万历初年,太监人数也超过两万并持续增加,到明朝灭亡时据说有十万人之多,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

?以太监为主要角色影视剧的时间背景一般是明朝或清朝

所幸那一百多位产地清楚的太监,之所以能够被记载下来,与他们的籍贯、背景没什么关系,主要是因为入宫后的事迹。其中既有汪直、冯保、魏忠贤这样的权阉,也有因个人品德、功绩或者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中层甚至下层宦官。

因此,他们籍贯记录的随机性较强,未受什么人为选择因素的干扰,作为研究样本,反而能比较可信地反映出明代太监群体籍贯的一般分布规律。

在明朝前半期42名籍贯可考的太监之中,有7 名来自于北直隶,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京津冀地区,占总人数的16.7%。


赤子521


直隶省(现在的河北省)清宫的宦官约有3000名摆布,比之明朝,不及其三分之一。其来历多为民间招募。当然也有极少数为战役抓获或年幼违法而施以宫刑。

直隶(今河北省)是产宦官最多的当地,大概是近水楼台吧。如,河间、大成、南皮、任丘、青县、静海等地,昌平、大兴、平谷、宛平也有一些。这些宦官,通常都是非常贫穷人家的孩子,不然,谁忍心把孩子阉割做宦官呢?由于贫穷而穷途末路,在那个年代,将其“净身”成为宦官,送进宫去,是其未来之一,不然,饥馑年月,就会饿死孩子。


小森短视频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直隶就是京城的京畿区,阉割那样的手术,在当时是天大的手术。只有京城有这样的场所 设备和技术。所以自然这周边的人干太监的就多。多了以后裙带关系,就越来越多。


一夫壹历史


在以前的封建社会,太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历朝历代太监入宫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战俘强制,有的是犯罪者被处以宫刑,还有的是自愿净身入宫。针对今天这个问题,小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1.清朝不强制净身

清军入关后,顺治皇帝就曾下了一条规定,民间百姓不允许私自净身,被发现直接株连九族。后来康熙皇帝又重新规定,父母愿将其子阉割以及本人情愿阉割者,免治罪。

由此可以看出来清朝的这个制度相对来说是比较人性化的,不过自愿入宫的大多都是贫苦人家,想入宫混一口饭吃,还有的就是贪图荣华富贵的人,想一飞冲天。

2.直隶距离京城近

那个时期,某地的太监发了大财升了官都会被鼓吹起来,对当地的贫苦百姓就会造成影响,在他们脑子里就会形成当了太监就会飞黄腾达这个错误思想。再加上当时直隶距离京城近,风俗习惯也都差不多,自然这个地区的太监也就多。

3.选用太监的要求

清朝在选用的太监的时候,对旗人和非直隶省份人有很严格的限制,还对太监的年龄有要求。乾隆时期就曾规定新入宫的太监年龄必须在15岁以下,嘉庆皇帝规定必须在20岁以下,不然不得入宫。

总结:当时的社会风气不好,再加上直隶距离京城近,给直隶的穷苦人们造成了一种净身入宫就能发大财的错觉。而且当时的清朝也不强制净身,这也就使得当时的贫困人家的孩子都想净身入宫搏一搏,这也就是为何清朝时期直隶的太监最多的原因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喜欢小编的可以点点关注,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