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疫情期间,我们每天早上打开手机都会看到这样一条新闻:3月3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8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很多人都会好奇,和各省并列出现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今天小胖就和大家聊一聊兵团的前世今生。

一、兵团是怎么来的

这就要从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说起了,国民党新疆省警备总司令陶峙岳于9月25日发出通电,宣布起义,新疆获和平解放,同年12月,起义部队改编为解放军第22兵团。加上王震领导下的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的第二军和第六军,驻新疆部队总人数达十七万。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7万子弟兵的军粮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建国伊始,新疆百废待兴,根本没有多少余粮。去邻国购买,太贵;从其他省运,成本太高,也不是长久之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1950年1月,为巩固边防、加快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毛泽东命令驻疆战士“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驻新疆解放军部队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之中,当年就实现了粮食大部分自给、食油蔬菜全部自给。

同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六军大部,第五军大部,第二十二兵团全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接受新疆军区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双重领导,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兵团由此开始正规化国营农牧团场的建设,由原军队自给性生产转为企业化生产,并正式纳入国家计划。

为了让年轻的士兵们真正扎根新疆,为了避免屯垦大军一代而终的命运,又发生了“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故事,在党中央建设新疆的号召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参军狂潮席卷了湖南三湘四水,一时间,激情澎湃的湘女们蜂拥古都长沙,报名参军。(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看看这部电视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后来,“文化大革命”来了,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受到严重破坏,兵团建制一度被撤销1981年,经过那个不堪回首的岁月,中央政府决定恢复兵团建制,名称由原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开始二次创业。

​二、现在的兵团

今日的生产建设兵团依然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实行党政军企高度统一的特殊管理体制,在自己所辖区域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是国务院计划单列的省(部)级单位,享有省级行政区的权限。

兵团还是一个“准军事实体”,设有军事机关和武装机构,沿用兵团、师、团、连等军队建制和司令员、师长、团长、连长等军队职务称谓,兵团也称为“中国新建集团公司”,是集农业、工业、交通、建筑、商业,承担经济建设任务的国有大型企业。兵团的党、政、军、企四套领导机构与四项职能合为一体。

以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驻扎的地方都是荒芜的戈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这片戈壁已经变成了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和一片片沃土。除了发展经济,兵团的58个边境团场近百万的兵团人还在2000公里的边境上负责巡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成为了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书不尽言,总而言之,这是一支"不拿津贴、不穿军装、永不退伍、亦兵亦农"的铁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