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识桐花

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 。春暖花开,又是一年品食花花草草的季节了。


山坡上的荠荠菜,蒲公英,面条菜,马头兰,枸蒲穗,白蒿;含苞的桃花,玉兰花,杜鹃花……


尽管各个地方对野菜花草的叫法不同,制作食用的方法也不相同,但这都不妨碍它们成为餐桌上的美味。


食花,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将那四时花卉做成的菜肴和点心,称之谓花馔。


民间流传着“花开则赏之,花落则食之,勿使有丝毫损废”,可见古人爱花之切,即使枯萎也不愿离弃。


一碟花食,一壶素酒,一缕香风,一轮弯月,吟不尽的诗情花意~~

食花记 || 春晚识桐花

在我的家乡,老人们总说“春捂捂秋冻冻”,总是叮嘱不要太早脱去冬衣。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呢?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人们迫不及待的穿上单薄的漂亮衣衫,早早地把冬衣放进衣橱。


殊不知,桐花一开,寒流还会卷土重来。


桐花开花时,气温会突然下降,我们常说的倒春寒,“桃花雪”,其实就是桐花开的时节。


厚外套得等到桐花开过后才收拾进衣橱,春捂捂也就捂到此时为止了。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桐花是清明的“节气”之花,是自然时序的物候标记;


三春之景到清明绚烂至极致,但同时盈虚有数、由盛转衰。桐花因此而成为两种悖反意趣的承载。


泡桐花一开,就是意味着倒春寒。花期一过,就不会再冷了,即将迎夏。


食花记 || 春晚识桐花

食花记 || 春晚识桐花


桐花是最后一个报告春天的信使。


在经历了倒春寒和桃花雪雨的洗礼后,桐花就在房前屋后,山坡野地、沟旁河渠繁开怒放。


它既不像油菜花一样黄萼裳裳映日散馨,也不如桃花夭夭灿若云霞。


漫天飞舞灿若海洋一般的桐花,白中晕紫,清丽脱俗,淡若云裳。一簇簇一团团一朵朵堆满一树又一树,在春日暖阳下满天砌玉。


桐花花瓣儿白里透着粉紫,花心是粉色的,花香芳香馥郁,沁人心脾。

食花记 || 春晚识桐花


桐树价值不高很容易成活,根本不需要精心照管,桐子树随便找空地插上几株,死活由它,自生自长,更不提浇水施肥之类的。


桐花在春天的繁花锦瑟中兀自开放的无比沉静,在孤寂和哀伤中凋谢,完成一季时节的使命。


桐花凋谢的时候,随着阵阵清风,空中、大地上便飘起雪白的花瓣雨,宛若天降雪花一般,所以又叫它“四月雪”。


一夜之间,满山遍野的桐花瓣飘落下来,成堆成团,地上白花花的一片,仿佛昨夜刚刚下过一场春雪。


桐花应该是春天里,开得最寂寞的花了吧。


食花记 || 春晚识桐花

食花记 || 春晚识桐花


桐花不像榆钱,由于桐花中有花蜜,所以,离很远都能闻见桐花散发出来的清香。


这种香味中还夹杂着一丝甜味,所以桐花的味道很是特别,更难忘的是桐花的美味。


我的姥姥,无论是什么样的花草野菜,她总是能做出千百样好吃的食物。


小时候每到春天,姥姥总说:以前闹饥荒的时候,树皮都揭下来吃了。能吃上一顿桐花饼子,都是活命般的高兴呢。

食花记 || 春晚识桐花


小站食堂院子里,两棵粗粗的桐树开了满树的花,远远望去,像是一片云彩落在院子的上方。


车站的装卸工五毛叔叔,把镰刀别在腰上,脱了鞋子,三下五下爬到了树上。


桐花满枝满枝的被钩下来,大树下面的小孩们,喔——喔——的叫着跑着跳着笑着,捡起花枝和散落的花朵,一抱一抱的运送回家。


姥姥先是用棉线,把一些玉坠似的的花骨朵穿起来,做成耳环和一串串的项链,手链,脚链,编在发辫上,给孩子们满身的装扮起来。


整个家属院的孩子们都穿戴成了花仙子,小花童。孩子们一边高兴的过家家,玩游戏。一边等着姥姥给做好吃的。


姥姥仔仔细细的将桐花摘取干净,将桐花的花蕊(雌蕊和雄蕊)全部去除,只留下花瓣,因为如果不去除干净,做出来的桐花饼会又苦又涩,影响口感。

食花记 || 春晚识桐花


洗净了花朵,姥姥会让我到鸡窝里掏几个鸡蛋来,把还温乎乎的鸡蛋磕打在花朵上。


再撒上面粉,放一点点盐巴,把鏊子支在煤火上,不大一会,姥姥就像变魔术一样,一个个桐花煎饼热乎乎香喷喷的出锅了,整个家属院里都飘满了香味。


小孩子们老老实实的去洗了手排排坐在门口的花池台上,一人一个饼手抓着吃的那叫香。


小孩们吃完了,姥姥还会用小篦子盛着,让我给家属院里的每家每户都送几个,整个家属院里都飘散着春天的味道。

食花记 || 春晚识桐花


我妈最喜欢吃蒸桐花,姥姥每次都留下挑好的花朵,蒸好了捂在锅里。


等我妈下班回来,走到院子门口的时候,大概是闻到了香味,不等进门就会大声的喊:妈——是不是给我蒸桐花唻?!


姥姥就笑眯眯的把蒸好的桐花端出来,倒上早就捣好的蒜泥和香油。我妈狼吞虎咽的吃着,一边吃一边说:妈,真好吃!太好吃了!


那一刻,我妈就像是个被偏疼的小女孩,尽情的专享着母亲的疼爱。

食花记 || 春晚识桐花


又是桐花飘香的时节,在小区的院墙外看到了一树开的特别好的桐花,突发奇想用钩子勾了一些。按照姥姥那时的做法,用电饼铛做了桐花煎饼和蒸桐花。


我妈看着端上来的蒸桐花,说了一句:我想妈了!眼泪汹涌而出,像个小孩一样哭了好久......


食花记 || 春晚识桐花


桐花的花语是:情窦初开。


《中华本草》中载有桐花的药用功效:桐花,味甘,性微寒,无毒,有清热解毒、疏风散湿、明目益肝、除痹、开郁解燥的功效;


主治:死肌败肉,诸风头眩,脑骨头痛,四肢游风,目赤肿痛等症,也可治疗脚气、脚汗等病症。


桐花还有一个奇效偏方:脸上易长“青春痘”,用泡桐花可治愈。


方法是;春天泡桐树开花时,采摘一把鲜桐花,晚上临睡前先以温水洗脸,取桐花数枚,双手揉搓至出水,在患部反复涂擦。


擦到无水时为止,然后上床睡觉,第二天早晨洗脸,同法连用三天,一周后“青春痘”便会自然消失。年轻人可以试一试。

食花记 || 春晚识桐花


其实,制作花馔并不难,难得的是花一份心思。


现在的人们疏离已久了手作技艺,依赖于外卖和堂食,自然也少了食花的妙趣。


给大家介绍几种桐花平常的吃法。

蒸桐花


1、将桐花花瓣在清水里洗一下,洗去沾附在花瓣上的泥土和花粉;2、然后将洗净的花瓣沥干水分;

3、将桐花放到盆里,倒入适量食用油(色拉油)拌匀;可以在这一步加入适量盐,也可以在蒸好出锅后加盐;

4、在加入适量玉米面粉,混合均匀,至桐花松散不粘连即可;

5、将拌好的桐花放到垫有笼布的蒸笼内,水开后大火蒸20分钟即可。
6、蒸好后倒入盆中划散散热,如果在出锅前没有放盐的话,这时记得在蒜汁里放少许盐,同时再加入适量的香油。

食花记 || 春晚识桐花

桐花鸡蛋饼


食花记 || 春晚识桐花

桐花(杂粮)包子


1、先准备好适量的桐花、黄豆芽、芹菜、高粱面、面粉;2、桐花处理干净后,用热水烫一会儿,这时,桐花会变成黄褐色,水会变成绿色(这是正常情况,不用担心),然后,将桐花捞出,沥干水分,待用;3、将黄豆芽及芹菜洗干净,芹菜切碎;4、将以上三样食材倒入一个容器内,加上调料并搅拌均匀,包子馅就准备好了;5、将高粱面和面粉按一定比例进行调配(高粱面应该少一点),加适量水和酵母粉揉团醒发,然后和成面团擀出包子皮,就可以包了;6、将包好的包子放到蒸笼里蒸熟即可出锅啦!7、高粱面蒸的包子发黑,玉米面蒸出来是金黄的好看,但是口感都是一样好。

食花记 || 春晚识桐花

食花记 || 春晚识桐花

桐花炒粉条


食花记 || 春晚识桐花

食花记 || 春晚识桐花


桐花最晚开已落,春色全归草满园。


桐花静静的盛放在春日里,每一朵桐花,都像是一个个小喇叭,在无人喝彩的的舞台上,吹奏着一首首只属于自己的芳华。

在转身的那一刹那,桐花正不断不断地落下。


我心中紧紧系着的结扣慢慢松开,山峦就在我身旁,依着海潮依着月光。

我俯首轻声向他道谢,感谢他给过我的每一个丽日与静夜。

由此前去,只记得雪白的花荫下,有一条不容你走到尽头的小路,有这世间一切迟来的,却又偏要急急落幕的幸福。


我只好归来静待时光逝去,希望能象他一样也把这一切都逐渐忘记。

可是,为什么,在漆黑的长夜里,仍听见无人的林间有桐花纷纷飘落的声音?

为什么?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


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轻轻飘落。

——席慕蓉·《桐花》节选

食花记 || 春晚识桐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