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诸葛亮,败也诸葛亮”,被神化了的诸葛亮

“成也诸葛亮,败也诸葛亮”,不完全对,前半句差很多,后半句差不多。

“成也诸葛亮,败也诸葛亮”,被神化了的诸葛亮

一、“成也诸葛亮”,差很多

大事非一人之力可成也,争天下这样的大事,更是如此。一个优秀的团队,有拍板定调的、有搞战略的、搞战术的、搞后勤的、冲锋陷阵的等等,缺一不可。刘备的智囊团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孙乾、麋竺、徐庶、庞统、黄权、法正等(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时,始终把麋竺列为众臣之首),这些人负责出谋划策,具体选哪个人的哪一条刘备说的算(一般上中下三策),定下来大方向就需要一个优秀的执行团队去执行。刘备集团占据巴蜀,是团队的力量,每个人都有功劳,非要把功劳算在诸葛亮的头上,不合情也不合理。

“成也诸葛亮,败也诸葛亮”,被神化了的诸葛亮

二、“败也诸葛亮”,差不多

这里指的败应该是蜀汉被灭,前面说不应该把功劳全算到诸葛亮头上,那么也不应该把蜀汉灭亡的责任全算到诸葛亮头上,但是诸葛亮至少要担主要责任。

1.刘备死后,实际上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

刘备死后,刘禅作为蜀汉皇帝,却能坚定不移地秉承父训(“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支持诸葛亮执政,自己满足于做个名义上的帝王。诸葛亮秉承遗照,作为蜀汉丞相、录尚书事、益州牧,独揽大权,朝政不分大小,全由诸葛亮一人说了算(“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

“成也诸葛亮,败也诸葛亮”,被神化了的诸葛亮

诸葛亮出兵北伐时,仍要安排了“秉心公亮,义形于色”的贤臣董允统帅宫中宿卫(也就是说,刘禅的生命安全交给了诸葛亮)。刘禅后宫嫔妃只有十二人,想要扩充被董允毫不客气给回绝了。

二、诸葛亮犯了严重的战略错误

诸葛亮搞战略出身却犯了严重的战略错误,那就是频繁的北伐。蜀汉人口最少,土地最小,但巴蜀之地易守难攻,若固守天险、与民休息,偏安一隅,很容易;提升实力、静待时机,入主中原未可知;可偏偏死磕最强的曹魏,最后落得个国弱民疲、任人宰割。

人口方面,曹魏约570万,东吴约230万,蜀汉约90万,蜀汉的人口约为东吴的1/3,曹魏的1/6。曹魏所占据的是当时中国最好的区域,华北平原经过数百年的开发基础设施完好;东吴占据的区域在当时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但是河运发达、土地肥沃。蜀汉所占据的除了四川盆地可以利用外,南部是横断山脉,覆盖着原始森林,其中生活的都是像孟获那样的未开化的蛮族。所以说曹魏“十分天下有其七”。

“成也诸葛亮,败也诸葛亮”,被神化了的诸葛亮


“成也诸葛亮,败也诸葛亮”,被神化了的诸葛亮

诸葛亮在世时共五次北伐,后姜维又一次大举北伐,北伐“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未能进咫尺之地,开帝王之基,而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