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两难全,取舍要三思---读《道德经》有感


第二十五课 孰亲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矣。

得失两难全,取舍要三思---读《道德经》有感


“得与亡孰病”就是获得与失去哪一种最坏?得就是拿进来嘛,失就是拿出去。一般来讲居家过日子都希望拿回家的越多越好。《道德经》在本课给我们阐明了得失的利弊,如果凭自己的正当劳动赚的钱,当然付出的多也应该多得。但如果采用一些不正当手段谋取的私利,多了就不是好事了。比如历史上一些贪官就是因为拿回自家的太多了,贪得无厌,不仅没有好下场,还落得个千古骂名,这样的“得”越多越不好嘛。还有日常生活中,占集体或他人的小便宜,多拿多占,表面上自己得多了,但失去了信誉和人品呀,这究竟是得还是失呢?明白人一看就知道。

下面再说说“失”,就是往外拿了,那就意味着自己少得了嘛,不过从助人为乐帮他人解决困难的角度来说,以自己的一点付出解决他人的困难,也是好事。前几天我在微信圈里看到一个人说他父母悄悄免除了租客的两个月房租,他知道之后为两位老人点赞,我看了之后也很受感动。想想如果社会上你我他这样小人物,在某些方面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失”一点钱财去帮助他人解决困难,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将会多么美好与和谐!

《道德经》以朴实的语言告诉人们生活的大智慧,放下个人的私心欲望,把自己融入集体,才是真正活出生命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