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的野心与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如果有人曾在电影上看过“瓦尔塔”和“二战”,那么想必对萨拉热窝这座城市并不陌生,因为这里的战斗情景让人无法忘怀。作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的首都萨拉热窝曾是一座群山环抱、绿意盎然的城市。但这座古城发生的一件事,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以至于它是那么的“著名”。

历史已经过去了许久,但留在古老城墙上的印记却总能让人回忆从前,在萨拉热窝室内有一座普林西普桥,桥头平卧着一座名为“脚印”的纪念碑,这是为了纪念一位民族英雄。

年青学生与“黑手会”—刺杀弗朗茨.婓迪南计划

对于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的问题,很多从事政治的学生都刻骨铭心,他们每天都聚集在一座名为“绿色花环”的餐厅讨论此事。当奥地利大公婓迪南携带他的妻子要访问波斯尼亚时,这个消息被这群学生听到了。

于是,卡布里诺维奇、格拉贝慈和加夫里洛.普林西普等3名波斯尼亚、塞尔维亚的学生对这位皇储的来访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因为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的事情,他们一直在策划杀死一名奥地利人来表示不满,但是刺杀平民显然不够震撼,而此刻是“睡觉有人送枕头”,婓迪南这块肥羊算是自投罗网了。

普林西普的密谋恰巧被一名塞尔维亚军官听到,他立刻转告了上司德拉古.迪米特里耶维奇上校,这名上校除了在塞尔维亚的情报部门任职外,还是“黑手会”的首领。外号“阿比斯”的他在会中声名显赫。

奥匈帝国的野心与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加夫里洛.普林西普

早在1911年5月,塞尔维亚军队情报部门为了和奥匈帝国斗争,就在暗中成立了一个名叫“统一或死亡”的组织,即“黑手会”。虽然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黑手会不是政党,但它比传统的政党有着更大的影响力。

阿比斯让下属把普林西普等人带来见他,这些学生被带到一个阴暗的房间,房间里面的桌子上放着一个颅骨、一支手枪、一颗子弹和一瓶标着“有毒”的小瓶子。阿比斯让三名学生把手放在颅骨上,跟着他年“黑手会”的誓言。

誓言念完后,三名学生得到6颗炸弹、4支勃朗宁左轮手枪和几瓶涂药,阿比斯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被捕,就喝掉瓶子中的毒药自杀。

刺杀婓迪南行动开始

普林西普三人偷偷越过边境来到萨拉热窝,躲在“黑手会”一个成员的家中。而婓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以及随从们,在星期二离开了维也纳,在距离萨拉热窝不远的一个村子里面度过了4天,这几天里他巡视了一次军事演习。身边的随从得到了有人暗杀大公的消息,希望他能返回维也纳,虽然婓迪南也隐隐担心,可是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前往萨拉热窝。

婓迪南这样冒险是有自己的目的的,因为从他到奥匈帝国的野心都很大,他们想要把邻近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纳入自己的版图,这次军事演习就是把塞尔维亚当成了假想敌。

1914年6月28日,星期日,上午10点。一列豪华列车开进萨拉热窝车站,婓迪南夫妇受到了众人的热烈欢迎,然后就坐进了开往市政厅车队中的第二辆深绿色敞篷车。此刻的萨拉热窝万人空巷,大街上挤满了人向婓南迪夫妇挥手,口中喊着“万岁”。

奥匈帝国的野心与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弗朗茨.婓迪南夫妇

根据“黑手会”的计划,一共有7名年轻人分别埋伏在婓迪南车队经过的路旁。当车队开到市中心“拉丁桥”时,刚好有一名警察走到第一个暗杀者前面导致无法行动;第二名暗杀者被乌压压的人群挤得无法动弹;第三名暗杀者怜惜婓迪南妻子索菲而没动手;第四名暗杀者太过紧张不知所措。

直到第五名暗杀者卡布里诺维奇站在桥上,敲开了起爆器,把一颗炸弹扔向婓迪南的汽车,司机及时发现了暗杀者的动作,立刻加快速度。炸弹落在车篷上后弹在地上,在第三辆汽车钱爆炸,碎片击中了总督的副手、索菲的侍女和旁边的群众。

卡布里诺维奇在扔出炸弹后就吞下了毒药,然后直接跳到河里,但在几分钟后就被打捞上来,此时的他没死但也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婓迪南不希望这次暗杀被别人解释为对他来访的抗议,于是故作镇定地说:“这只是一个神经病,我们继续按照程序进行。”

当汽车到达市政厅时,市长正要宣读欢迎词,婓迪南大公气急地抓住他的胳膊吼道:“市长先生,我今天是来访问的,但却被这里的人用炸弹袭击”。市长结巴念完欢迎词后,婓迪南问身边的总督是否可以按计划参观国家博物馆,总督表示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件。婓迪南信以为真的回答:“既然这样,在去博物馆之前,我先去医院探望一下受伤的人吧。”

探望伤员“作秀”,结束自己的性命

本来如果直接去博物馆或许婓迪南可以安然无恙,但或许是命运如此安排,身边的人都收到了去医院的命令,唯独第一辆汽车的司机并不知道,他带领着后面的汽车朝博物馆方向开车。开到半路时,总督发现路线不对,命令司机掉头行驶,而这次的掉头略一停顿,恰恰给了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暗杀的机会。

年仅19岁的普林西普在听到那声炸弹的爆炸后,以为暗杀计划已经成功,便走到附近的咖啡馆,用身上仅有的一个铜板买了一杯咖啡来庆祝。当他在品味咖啡时,猛一抬头发现婓迪南的车队重新开上了拉丁桥,正向他的方向驶来。普林西普明白刚刚的暗杀失败了,于是他急中生智,朝汽车猛扑过去,婓迪南也猛地感觉到情况不妙,准备躲闪之时,那个向他扑来的年轻人已经掏出了左轮手枪朝他射击。

奥匈帝国的野心与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砰!”子弹射进了婓迪南的脖颈。正当普林西普准备向随行帕蒂奥雷克将军射击时,索菲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有人想抓住普林西普的手臂,这使他的手枪偏离了目标,本来要射向将军的子弹却射中了索菲的腹部,她当场丧命。

而总督却以为婓迪南夫妇并没有什么大碍,命令司机返回总督。但是,随着车辆的震动,一股鲜血从婓迪南的口中喷出。上午11点,婓迪南大公死亡。

此刻的普林西普在射出两颗子弹后,立即把枪对准自己的头部准备自杀,但一个旁观者抓住他的胳膊,随后就被警察逮住,他想要服毒自杀,可没有毒死。

婓迪南的叔叔把他们夫妇的遗体运回国内后,只是草草埋葬。此后开始萨拉热窝谋杀的审理,被抓回来的25名同案犯中,有9人被宣判无罪,其他16人定罪,其中包括普林西普在内的3名学生被判20年徒刑,在4年内他们都死了。

奥匈帝国的野心与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为了纪念自己的民族英雄,萨拉热窝的拉丁桥后来被改为“普林西普桥”。在当时普林西普开枪的地方,有人在石板上刻下了他的脚印,成为一块平卧的纪念碑。旁边的墙壁上还刻着一行醒目的大字:“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国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婓迪南夫妇死了,但他们的死成为了奥匈帝国吞并塞尔维亚的借口。就在案发的第二天,帝国就开始了军队总动员,大臣们开始煽动82岁的老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想要让他下决心对塞尔维亚开战。但是老皇帝是有顾忌的,他询问陆军总参谋长:“要是英国、法国特别是俄国向我们开战,怎么办?”

陆军总参谋回答:“我们不是有德国的保护吗?德国威廉二世和他的总理已经向我们的外交大臣口头保证,他们将作为一个盟国和友邦来帮助我们。”老皇帝还是放心不下,他决定亲自写一封信给威廉二世来探讨一下。

奥匈帝国的野心与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弗兰茨.约瑟夫一世

其实他的担心并非多余,因为俄国是不会放弃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的,并且它还跟英国和法国有着血月,准备一起对付德奥同盟国。如果奥匈帝国入侵塞尔维亚,那么它们必定会出面干涉,而德国如果没有保证支持奥匈帝国,那么他们不敢贸然对塞尔维亚开战。

其实,德国威廉二世早就做好了准备,他是想要通过打击塞尔维亚来削弱俄国在巴尔干的利益。萨拉热窝的事件发生后,他就一直汹涌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发起进攻。对奥匈帝国的送信使臣,威廉二时还耐心的解释道:“如果奥匈不利用这个机会,那将是令人遗憾的。”在回信给老皇帝中,他表示德国一定站在奥匈帝国这边,希望老皇帝立刻采取行动,不要再迟疑。

此刻,德国和奥匈帝国的野心开始释放,他们对巴尔干半岛都有自己的算盘,但欧洲各大国家在巴尔干也都有自己的利益,为了不让别人动自己的“蛋糕”,大国之间互不谦让,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了。

人类规模空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

7月23日下午6点,奥匈帝国使臣向塞尔维亚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制止一切反奥宣传活动,并严惩相关的官民,并让奥匈帝国的官员参与审判萨拉热窝暗杀事件的凶手。奥匈帝国给塞尔维亚答复时间是48小时。

在48小时期限的前10分钟,塞尔维亚总理亲自来到奥国使馆答复最后通牒,尽管接受条件意味着允许奥国干涉塞尔维亚内政,但总理还是表示,除了拒绝奥国派官员参与会审外,其他条件都能接受。但是,奥方以没有得到塞方的满意答复为借口,下令使馆人员撤出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

奥匈帝国的野心与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一战前欧洲地图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正式宣战。当天夜里,奥匈军队炮击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炸死居民5000多人。同时,两大帝国主义集团的战争机器开始运作起来,7月30日,俄国宣布总动员。7月31日,德国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在12小时内取消动员令,俄国既不答复,也不停止动员。

同一天,德国向法国送交照会,询问德俄如果发展战争,法国是否保持中立,法国回答是将保留行动的自由。

  • 8月1日,德国下令总动员,并在当晚向俄国选择。同一天,法国下令总动员。
  • 8月2日,德国向比利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允许德国进入比利时对发作战,但遭到拒绝。
  •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 8月4日,德国进攻比利时。同一天,英国以德国破坏比利时中立为由,向德国宣战。
  • 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就这样,欧洲各国主义大国在几天只能全部参与了战争,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范围更是从欧洲扩展到亚洲、非洲和美洲。1914年8月23日,日本向德国宣战。1917年4月,美国参与了战争。到1918年时,全世界尽有33个国家卷入了这场规模空大的人类浩劫,死亡人数不计其数。

奥匈帝国的野心与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或许我们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点像“蝴蝶效应”,从一个小青年普林西普跟婓迪南大公造成的萨拉热窝事件而引发的世界大战。但从更深处来讲,他们的死或活在大国眼中根本不值一提,他们不过是大国博弈中的一颗棋子而已,大国之间看中的是巴尔干地区的利益。

只要他们在巴尔干还存在利益,即便是婓迪南大公活着,也会照样打响这场战争,萨拉热窝事件不过是一个释放这些国家野心的“导火索”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