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对自我人生的感叹,却成了千古绝唱。书文并茂而凄怆悲凉。

眉山生三苏,草木为之枯。

在中国书法史,文学史上我是特别喜欢苏大学士——苏东坡(苏轼)。他的一生非常的坎坷凄凉,一腔报国热血,却被乱党污蔑接连被贬。这也与他正直的性格有些关系,口无遮拦,不世故。性情君子。

背景: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为团练副使,有名无实。不得签署公文。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自然生活上穷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他的这篇书作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开篇道:“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后有:“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感叹他的一生辛苦遭逢,一心报国却连遭暗害。或许自古天才就是孤独的。文作的悲凉,书写的跌宕起伏,与其文相得益彰,把他内心的所有牢骚与无奈还有苦楚用几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段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一篇对自我人生的感叹,却成了千古绝唱。书文并茂而凄怆悲凉。

黄州寒食诗全幅

清高宗 弘历(1711-1799)热爱鉴赏书画,曾将宫中收藏编为《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初编、续编数巨册。

版本一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

寒食帖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版本二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古文翻译:自从我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三次寒食节了。每年都惋惜着春天残落,却无奈春光离去并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绵绵不绝,接连两个月如同秋天萧瑟的春寒,天气令人郁闷。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谢了,雨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显得残红狼藉。美丽的花经过雨水摧残凋谢,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负而去,叫人无力可施。这和患病的少年,病后起来头发已经衰白又有何异呢?

春天江水高涨将要浸入门内,雨势袭来没有停止的迹象,小屋子像一叶渔舟,飘流在苍茫烟水中,厨房里空荡荡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里用湿芦苇烧着,本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时候,看见乌鸦衔着纸钱,才想到今天是寒食节。想回去报效朝廷,无奈国君门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乡,但是祖坟却远隔万里,本来也想学阮籍作途穷之哭,但心却如死灰不能复燃。)此卷用笔或清俊劲爽,或沉着顿挫,字体由小渐大,由细渐粗,有一种徐起渐快,突然终止的节奏。黄庭坚跋盛赞此卷于诗胜过李白,于书兼有唐、五代诸家之长。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又说:“天真烂漫是吾师。”实为此卷的写照。


公元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流放到海南岛儋州。但他并没有颓废,而是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当地人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1100年,朝廷大赦,苏轼被任命为朝奉郎,回京任职。1101年三月,苏轼由虔州出发,经南昌、当涂、金陵,五月份抵达真州(今江苏仪征),苏轼在真州游金山龙游寺时,写下了一生中的最后一首诗——《自题金山画像》。两个月后,这位文坛巨匠不幸卒于北归途中的常州市。到死没有见到他的知己,也是他的亲弟弟——苏辙一面。

苏轼对他的一生这样总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不管伟人也好我们平民凡人也好,一生都是苦的,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是享福的一生无病无痛,人生有八苦,不过伟人比我们受的多。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是苏东坡教会我们的是人生多苦,需要豁达面对,“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他的文豪书逸,他在宋四家中居首,他的一生虽政绩平平(党争原因)但却终是人书俱老,羽化登仙。


宋四家中你最喜欢谁 (多选)
0人
0%
苏轼
0人
0%
黄庭坚
0人
0%
米芾
0人
0%
蔡襄
<button>投票/<button>



作者|齐延年


*本文参考来源

[1].《中国书法史七卷本· 宋金元》

[2].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3].中国书法理论集

*如果对此内容版权问题有所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如遇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做删除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