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过程,逃不过自知之明!

成长的过程,逃不过自知之明!

不管你还在享受大学时光,还是已经初入社会的职场人,我们有时候真的不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弱点,也许这个就是人性!

崔橹诗云:春意自知无主惜,恣风吹逐马蹄尘。人生追逐就像茫茫大海,自知就是远方的灯塔,天际线上的红日。


成长的过程,逃不过自知之明!


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便是知道的起点

在古希腊有这样一个传言,“苏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这让苏格拉底本人听到以后,说,“哪里比别人多聪明了,我只是比人多意识到了,自己是那么的无知”。

无知,这个词语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在两人发生争执的时候,在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甚至在领导批评下属的时候…

当然这种被动接受“无知”,是没有效果的。在这些特定情境下,情绪波澜,怎么有机会认识或者说“承认自己的无知”呢?

在中学语文课上,论语中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儒家文化的精神仰望者,一位老师,一位智者,都不认为自己是多么厉害,无所不知。

在《论语·公冶长》中,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可见孔子对“无知”的认识,悲而好学,也因此带出了像颜回,冉耕,闵损等优秀的弟子。


成长的过程,逃不过自知之明!


再说一个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他是一位悲剧式的伟人,一生经历坎坷。出生在平凡的猎人家庭,根本没有条件去接受好的教育,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学。林肯喜欢读书,没有书读没关系,一有机会,就央求着向别人请教。

尽管为了生存,什么活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做过售卖员,甚至是砍柴的力气活也干过。但无论什么时候,一有闲暇之余,就仔仔细细看着从地摊上淘过来的书。

也得益于不断向人请教,看书的习惯,筑就了林肯超凡的写作能力,以及极强的事物处理能力。

为人应该处在逆境中自暖,在谦虚求教中野蛮生长。谦虚使人进步,真正的谦虚,是对自我解析之后,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寻求别人的建议,促进自己循序长进。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把自己做好了,才能追求你的人生追求,雄心壮志。

成长的过程,逃不过自知之明!


人贵有自知之明

倘若你还无法真正认识自己,便是来源于人性的本能抗拒。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实都说一个道理:自知之明。

能够自知的人,在职场上,在生活中,总能把优秀的人当成一面镜子,以此映鉴自己的不足。


成长的过程,逃不过自知之明!

契诃夫说:“对自己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根本特征之一”

其实这里必须强调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要承认自己的过去,哪怕你现在是多么的成功。从一方面说,我们要是记得曾经的清贫潦倒,麻木少见,你就不会站在高位,欺负软弱之人。

远求而近遗,如目不见睫。有时候我们也不能舍近求远,盲目激进,就像做好我们本职工作一样,“我要成为市场经理”,“我要成为CTO”,“我要辞职创业”…

不是不可以,只是我们要认清现阶段的你我。这个过程你走完了么?能力达到了么?这里我表明的是,我并非反对创业。

只是没有自我批判,可能你将成为人类最为荒诞的标本


成长的过程,逃不过自知之明!


哪怕我们是行业翘楚了,是一个创业小有成就的资本家了。但请记住的是,我们依然是人,是人就会犯错,逃不过自然生老病死的法则,你不是不是人间烟火的神与仙。

叔本华有句话:“一个人在照镜子时,永远不会以陌生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他的自我意识会不断地低声提醒自己,我看到的不是另一个自我,而是我的自我”。

是人就有人性的劣根性。还要记住这一点,如果不愿意去尝试,一味强调这个技能我学不会,这个课程好难,不适合我。那便是虚伪的自知,只有抱着好奇和开放的心态,去尝试新的事物,才能真正做到自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