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無去處,"偷偷點火"屢禁不止!天天盯著農民,問題能解決嗎

各位讀者朋友大家好,這裡是"戲說三農"。每日分享三農趣事,瞭解更多農業資訊,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今天,我們要和大家談論的話題是:秸稈無去處,"偷偷點火"屢禁不止!天天盯著農民,問題能解決嗎?

秸稈禁燒之後,該如何處理農作物秸稈成了困擾農民耕作的一大難題。眾所周知,出於對環境的保護,各地紛紛出臺政策,明確禁止任何農民在任何時候以任何理由焚燒農作物秸稈,以免造成安全威脅及破壞大氣環境。然而,時至今日,"偷偷點火"的現象十分常見,且難以制止。

秸稈無去處,

近日,有媒體評論員針對秸稈禁燒一事做出如下評論,直接指出秸稈禁燒存在的幾大弊端,並直指問題的關鍵:"秸稈有去處,農民才不會偷偷點火!"的確,在現實生活當中,正如評論中所指出的那樣,許多農民為了避免被罰,往往會選擇夜間點火焚燒的方式!而一味的禁燒顯然是難以解決秸稈的處置問題!

不可否認,秸稈燃燒給鄉村的環境防護帶來了嚴峻挑戰,治理秸稈焚燒,許多地方採取的做法比較強硬。據悉,每到春秋播種的季節,幾乎每個村子都會組織專門的人員設立禁燒駐點,密切觀察周遭村民是否存在焚燒秸稈現象。同時,鄉鎮等部門也會組織專門的人員進行宣傳,明確焚燒秸稈的危害。可是,秸稈焚燒屢禁不止!如何解決秸稈的去處成了一大難題!

秸稈無去處,

據瞭解,秸稈回收再利用是目前各地一直所提倡的處理方式。以黑龍江為例,為了加大秸稈的綜合利用,大致採取瞭如下這幾種處理方式:

①加大補貼力度,吸引農民對秸稈進行重複利用;

②推動秸稈還田,將肥料化利用作為秸稈處理的主要方向;

③建立市場為導向的秸稈處理機制,鼓勵秸稈利用企業駐紮基層;

④拓寬秸稈的消化渠道,讓秸稈有去處,農民無後顧之憂。

毫無疑問,秸稈有了去處,甚至還能賺錢,農民便不再肆意的焚燒。不過,想要落實這些舉措其實也存在一些現實性的問題。其一:財政投入大,需要國家及各地政府的持續支持;其二:部分農戶缺乏意識,沒有認識到秸稈還田保護耕地的重要性;其三:農民對環境保護不重視,思考問題不長遠。所以,鑑於這幾點因素的存在,這些舉措推行起來尚存在諸多困難。

秸稈無去處,

總而言之,秸稈處理再利用其實是一套體系,需要國家財政支撐、需要政府做引導、需要成熟的商業化環境,同時更需要科學有效的技術支持。如果缺失了這些,秸稈偷偷點火的問題依然還會存在,禁燒可能也只是一句空談!大家說,是這個道理嗎?

農村政策變化及補貼信息,盡在"戲說三農"。最後,秸稈無去處,"偷偷點火"屢禁不止!天天盯著農民,問題能解決嗎?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