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四大小区之红旗区,曾经是城郊结合部

红旗区在长沙四大小区中,按建筑时间排在第二位,不如朝阳新村早,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里有两条道路,南北向的叫梓园路,北通人民路,与对面的湘雅附二医院隔人民路相望,南接劳动路近侯家塘处;东西向的是城南路的一段,一座高架桥东连韶山路长岭,西至芙蓉路。梓园路与城南路交汇处叫广济桥。红旗区就是以广济桥为中心的。

“广济桥”作为地名今天还在使用,很多外地人会误以为横跨此地的城南路高架桥就是广济桥,殊不知是个天大的误会。这座高架桥只是恰好位于以前的老广济桥所在地。

广济桥以前真的是一座桥,最早可追溯自明代,明崇祯《长沙府志》即有记载:“广济桥在县东三里。”原为简易通行的小桥。清代重修过两次,清光绪《善化县志》载:“广济桥,乾隆十五年师天文修,后师明昭复修。”上世纪30年代初,由于新修的马路通过此处,乃将其改建成一座坚固的全花岗石拱桥,长约l0米,宽3米,桥两侧有石栏杆,造型优美,可通行汽车,于1936年通车。石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拆除。

长沙四大小区之红旗区,曾经是城郊结合部

(1936年通车时的广济桥。图源:《老照片中的长沙》)

新中国成立之前,红旗区这一带遍地农田菜土,沟渠河汊密布。其中,最大的一条河汊从黄土岭七里庙一带流出,沿现在的梓园路缓缓流至湘雅附二医院,过现在的韶山路后流往袁家岭方向。老广济桥正是跨越这条蜿蜒而来的小河汊。桥的两头,是被纵横交错的渠涧分割的大片菜地。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名为红旗生产队。

长沙四大小区之红旗区,曾经是城郊结合部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红旗生产队。图源:网络)

新中国成立后,不少的单位搬迁至此,菜土日渐减少。自七十年代起,不少的单位在此盖宿舍区,八十年代初期,市政府开始在此建设居民小区,以这里所属红旗大队而命名为红旗小区。

由于这里原有一些单位和宿舍,所以整个红旗区并没有联成一片,而是围绕着新修的全长约两公里的梓园路,从人民路口蜿蜒至劳动路口,分为了四个片区。以广济桥为中心,广济桥的北边,即南起城南路、北至人民路为红旗区一片和二片。广济桥的南边,即北起城南路、南至劳动路为红旗区三片和四片。

长沙四大小区之红旗区,曾经是城郊结合部

(1986年版的长沙南区地图中红旗区一带,当时梓园路还未正式命名,城南路还叫做南大路)

梓园路的北端这一片区,除了红旗区一片和二片外,还穿插着省政府机关、省勘察院、省地质局、水电八局等多家单位的宿舍。方泰医院也在这一块,是一家比较老牌的专科医院。方泰医院所在的这栋楼以前属于九十年代长沙有名的企业威胜电子,威胜电子迁至河西开发区后,这栋楼转给了方泰医院。省地质中学也在这个区域,不过校门并末开在梓园路上。

位于城南路和梓园路交叉点的广济桥是红旗区的中心,以前粮店、菜店、集贸市场、商场都开在这里。由于是个老社区,梓园路的路幅又不宽,只是双向两车道,只有高架桥下可以停车,来红旗区探亲、办事的人都是把车停在高架桥下。多家大银行的分理处也是开在这个十字路口附近,红旗区唯一的中大型超市步步高超市也是开在这里,生意非常火爆。

路口东西向的城南路原名南大路,城南路这一段的单位也很多,如省地质局、长勘院、长沙印染厂、水电八局等等,因不属传统意义上的红旗小区,本文不过多描述。

从广济桥往南直行约五百米是一处网吧,这一段五百米长的梓园路是直线,是红旗区三片的地盘。当然这一段也夹杂着许多单位和他们的宿舍,如省林业厅、省机械研究所、省水利厅等。

长沙四大小区之红旗区,曾经是城郊结合部

过了这个今天名为“西游网咖”的网吧,梓园路在这里拐了个弯,就到了红旗区四片,继续沿梓园路西向直行五十米左右,是一个丁字路口,继续西行一百多米,经过一个长上坡可到芙蓉路,这里名为小林子冲。大单位有六公司医院和金源大酒店,还可通往市十一中和长塘里小学。

这个丁字路口还有红旗区唯一的一个市民广场,今天名为红旗法治广场。这里的红旗药号曾经是红旗区的标志建筑,当然,今天已改成了某个联锁药房的加盟店了。

沿丁字路口南行七百多米就可直达劳动路,这一段的大单位有市十五中、省儿童医院、省电科院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住在湖橡宿舍,离红旗区不远,我当时的女朋友(后来的夫人)在小林子冲上班,几乎天天要经过红旗区。当时这个地方略显荒凉,只能说是城郊结合部,梓园路还刚刚修好,两旁的法国梧桐树都是新栽的,枝丫光秃,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路面上尘沙满布,还经常有附近的菜农拖着送菜的车或泔水车经过,沿路洒下很多烂菜叶和潲水。直到九十年代中期,红旗区才慢慢繁华起来。

长沙四大小区之红旗区,曾经是城郊结合部

不过红旗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给人的印象并不好,有首长沙顺口溜里就提到过:“开福寺的和尚红旗区的妓,星沙的按摩院不歇气”,红旗区一度是长沙有名的“红灯区”。当时的红旗区聚集了长沙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物,市交警大队未搬迁之前就在梓园路北边口子上,旁边是省政府机关的一处宿舍区,内里有个“小食堂”,后来改成一间私人餐馆,极是有名,改革开放之初,不少以倒腾钢材、水泥、车皮指标等为生的人聚集在此,后来又多了在交警队“了难”的人,间接推动了红旗区发展成坊间有名的“红灯区”。

改革开放初期,长沙是没有这种场所的,多集中在城外的国道边,如株易路口等地,至八十年代后期兵分两路,形成了两处成规模的所在,即是顺口溜里所说的,一处在城外的星沙镇,一处即在红旗区。

红旗区的这种场所在九十年代中期蔚然成风,一度有几十家店分布在红旗区内。一般是租用居民楼的一楼,挂个美容美发的牌子,也不用装修,就自有客人上门。红旗区这种修建于八十年代中期的居民点,多为简单的两室一厅,面积并不大。店家把当街的房间墙打穿,当做接待室,小客厅作为缓冲地,另一间房则隔成两个小间,小间里除了床和卫生间别无他物,空调的挂机挂在隔断上方,可以同时兼顾两个隔间。客人进来,在接待室挑选好技师,就进隔间。若是高峰时期客人多,也有办法,店家在楼上还租有一套或多套居民房当宿舍用,营业期间也可派上用场。

直到本世纪初,政府大力整治红旗区,这种场所才从红旗区消声匿迹,老街区才恢复了安宁。

一晃几十年过去,红旗区的变化并不大,几十栋五、六层高的老房子遍布梓园路两旁,多为一室一厅或两室一厅。由于两侧房屋离道路太近,梓园路几十年来虽也经过修整,但没有大的变化,还是双向两车道。原在红旗区的一些机关单位多已搬出此地,只留下一些宿舍楼间杂其中。

长沙四大小区之红旗区,曾经是城郊结合部

(图为梓园路的省政府机关宿舍)

红旗区也有一些高层建筑,多为近十年来将以前的单位宿舍拆除改建而成,如梓园路北端的紫金苑小区就是以前核工业地质局的地盘,于2007年建成。位于靠人民路口的“大财门”则是一栋写字楼。而梓园路南端则有鸿园、活力康城、红旗雅居、枫丹雅苑等楼盘,以及蔚都、都市阳光、开宇等写字楼或商住两用楼盘。

目前红旗区名头最响的当属省儿童医院了,湖南省儿童医院是湖南省儿科最出名的几家医院之一,长沙的小孩几乎没有没去过儿童医院看病的。不过省儿童医院最大的问题就是处于红旗区深处,位置比较差,大门不靠近主干道,而是开在狭窄的梓园路上,导致此地常年堵车。

红旗区虽然是个很老的小区,却是长沙城为数不多的宜居所在,最大的好处是小区附近的医院很多,是长沙市优质医疗资源最为集中的一条路。除了区域内的省儿童医院、六公司医院、方泰医院、水利水电医院,长沙最好的医院之一湘雅附二医院就在红旗区对面一路之隔。

这里学校也多,光中学就有地质中学、十五中、十一中三所,都是长沙不错的学校,长塘里小学的口碑也很好。而且这里离长沙名校枫树山小学、雅礼中学也不远。

长沙四大小区之红旗区,曾经是城郊结合部

红旗区的位置又在市中心,往西经芙蓉路可通南门口,往东经劳动路可达东塘,配套稳定成熟,房价一直高企不下,连老红旗小区的二手房价格都很高,有些人宁愿卖掉市中心的高层公寓,也要换一套老红旗区的两居室来住,图的就是个便利。

这里的生活氛围也很浓厚,广济桥的夜宵一条街也非常的有名,当年林业厅门前的大排档也是我经常流连的地方。各种美食小吃也很多,像有名的阳姨手工烧卖店就在红旗区二片的一栋旧楼里。

要说梓园路变化最大的,就数当时很不起眼的梧桐树了,八十年代栽下的树苗如今正值壮年,已是绿树成荫,在城市里放眼望去的水泥森林中,像梓园路这样遍植几十年大树的街道算是硕果仅存了。

长沙城一直有种植法国梧桐的习惯,法国梧桐,学名为三球悬林木,与七叶树、椴树、榆树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行道树。长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而且两个季节持续的时间都比较长。因此,行道树夏季要有浓荫,冬季要能落叶透阳。兼具这两种优势的法国梧桐,上个世纪一直是长沙行道树的首选。

不过随着城市的扩容,道路越拓越宽,很多道路上的大树已消失不见。长沙范围内以法国梧桐为主的街道已屈指可数,论美观和树龄之长当数迎宾路,不过论树的数量最多、覆盖面积最大的一条路,梓园路当之无愧。

长沙四大小区之红旗区,曾经是城郊结合部

梓园路的法国梧桐主要集中在城南路到劳动路一段,长约1.2公里,有四百多棵,最大的树胸径有40多公分。马路两厢遮天蔽日的法国梧桐树影绰约,冠盖相衔,垂拱静立,即使是大热天,走在树下仍觉丝丝凉意。春天展露新绿,秋天有黄叶落满行道,煞是好看。尤其是雨季,马路中间没有绿荫覆盖的地方已被淋湿,而人行道旁的树下却是干的。粗壮的法国梧桐树下的绿化带里还种植着其他花草,形成整齐有序的色块。整条路树木高矮、色彩错落有致。每年都有不少新人专程来红旗区的树下拍婚纱照。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社区工作人员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在路旁花坛放了很多名人雕像,古今中外都有,杂乱无章,显得不伦不类。

我虽然早已搬离湖橡宿舍,夫人也不在小林子冲工作了,但一年总有几次会来红旗区看看。有次和一个在红旗区住了几十年的老朋友聊天,他开玩笑说:如今各类粉丝都有专用名,像我们这些喜欢红旗区的老长沙人应该也有个专属名称,“红粉”是个不错的选择。

长沙四大小区之红旗区,曾经是城郊结合部

  • 文/枬子,长沙生活集投稿作品。感谢作者的创作,为我们留下这些美好的生活记录!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关于长沙生活的各个方面题材稿件都行),我们一起记录长沙生活!投稿请加微信号:ms96218,或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