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手!別搶了!


最近,全國不少地方都出現了搶米囤米的情況。


住手!別搶了!

住手!別搶了!

住手!別搶了!

4月4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做好疫情期間糧食供給和保障工作情況,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司局負責人等回答媒體提問。

住手!別搶了!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一些國家開始限制或者禁止糧食出口,造成國際糧價上漲,糧食供應最近成為熱門話題,很多人現在關心糧食夠不給吃、要不要囤積。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現場分享了四組數據來消除這一顧慮。

住手!別搶了!

第一,糧食產量。這些年,

我國家糧食連年豐收,已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去年糧食產量是13277億斤,創歷史新高;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餘,稻穀供大於求,口糧保障絕對安全。

第二,人均糧食佔有量。2010年以來,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達到472公斤,遠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

第三,糧食庫存量。目前,我國糧食庫存是充足的,庫存消費比遠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特別是小麥和稻穀,庫存相當於一年全國人的消費量。

第四,我國穀物的進口量。我國穀物年度進口數量不大,去年進口1468萬噸,僅佔我國穀物消費量的2%左右。而且我國進口的主要是強筋弱筋的小麥和泰國大米,主要是為了需求餘缺結構性調整,以更好地滿足人們個性化的需求。

魏百剛表示,總體來看,我國糧食產量豐、庫存足,即使在前一階段國內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市場上的糧食以及副食品都是貨足價穩,老百姓家裡米麵無憂,“現在我認為更沒有必要搶購囤積。我們說糧食還是要吃新的好。”

國際糧價上漲對國內糧價影響十分有限

發佈會上,有媒體提問表示,隨著全球疫情蔓延,一些國家限制糧食出口,國際糧食價格出現上漲,有媒體分析稱國際糧價上漲會傳導到國內,是否可能發生這一問題?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回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期國際糧食價格確實有所上漲,糧食安全又成為國際上的熱點問題,對此我們應該冷靜、理性看待。“據我們瞭解,當前世界糧食供給是充足的,2019—2020年度世界糧食供給量為34.7億噸,總需求量為26.7億噸,期末庫存約8億噸,庫存消費比近30%。從全球供應總量來看,不存在短缺問題。”

他認為,近期國際糧價上漲,更多是疫情造成的恐慌性消費影響,國際糧價上漲對國內糧價的影響十分有限。“據我們瞭解,3月份以來,我們國家大米零售價每公斤6.6元,麵粉零售價每公斤3.95元,價格保持穩定,市場供應平穩。”而且,我國小麥、稻穀庫存充足,小麥、水稻庫存量相當於一年的消費量,魏百剛說,即便糧食市場出現波動,我國也有充分的調控手段進行平抑,所以,完全有能力應對外部的影響。

目前我國大豆進口正常,未受疫情影響

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問,中國是大豆的進口大國,受國際疫情影響,我們的大豆進口是不是受到了影響?豆油的供給會不會不穩定?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介紹,大豆是我國進口量最大的農產品,主要用於榨油和提供豆粕的飼料。去年,我國進口大豆8851萬噸,進口量佔國內消費量的85%左右。其中從巴西、美國、阿根廷的進口的比例分別為65%、19%和10%。今年1—2月份,大豆進口1351萬噸,增長14.2%。

他介紹,3月巴西大豆向中國的進口量是增加的,目前我國大豆正常進口,並沒有受到影響。巴西大豆現在正值收穫季節,據瞭解,今年產量是增加的,可能要達到1.21億噸左右,出口量也會增加。巴西大豆生產出口多數銷往我國,大豆收穫以後,他們也需要及時出售,所以巴西方面從農場主到政府,也都在採取積極措施,努力保持出口順暢。巴西的桑托斯港計劃罷工,實際上沒有罷工。

另外,魏百剛說,4月下旬,美國大豆現在進入播種期,大豆意向種植面積增加,因為年初中美達成協議,今年自美國進口大豆可能會有所增加。

“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密切關注疫情對我國大豆進口的影響。”他表示,一方面將強化監測預警,與主要的出口國加強協調,把疫情對大豆供應鏈影響力爭降到最低,同時進一步優化流程,提高進口的效率。另一方面,持續推進大豆振興計劃,多措並舉穩定國內大豆生產,保障大豆的供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