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真粒子論與對立統一

宇宙真粒子論與對立統一

五、宇宙真粒子論與對立統一規律

陰陽

對立統一是世界物質運動和存在的總法則。中國古代的陰陽理論對對立統一規律作了形象而深刻的揭示。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黃帝內經 陰陽應象大論》]

宇宙真粒子論與對立統一


宇宙真粒子論與對立統一


宇宙真粒子論與對立統一


陰陽首先是自然界存在的兩種對立統一的能量,形成具有對立統一性質的兩種粒子。這種具有對立統一性質的兩種能量和粒子是促使自然界萬有包括人類的生、長、收、藏變化規律的充要條件。周敦頤的《太極圖說》有一段這樣的描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陰陽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這就是古代易學家們對陰陽概念最好、最完備的闡述。也是我們理解陰陽的鑰匙。

從哲學上來講,陰陽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對立統一概念。陰陽哲學研究的是宇宙、太空、天地、萬物的本源和變化之道並且根據自然本源和變化之道推演到生命體以及人類社會的變化之道。

陰陽雙方是同一的,是從太極轉化而來。物質的運動變化從宇宙真粒子狀態到分陰陽狀態表現出不同的性質和特徵,但它們是相互依存不可分開的。陰陽雙方又是相互鬥爭的相互否定的,因為陰是非陽陽是非陰。陰陽的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相互聯結的。同一是陰陽對立面雙方的同一,它是以對立面之間的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鬥爭是物質運動變化過程中雙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滲透和互相轉化。

中國古代的陰陽理論的實踐作用是多方面的。

用陰陽理論來闡述太空、天地的生成和變化。中華傳統文化認為,太空從無極世界產生以後,首先表現為在混沌狀態,然後清陽上浮為天,濁陰下沉為地。

現代物理學研究得到的成果是時空產生以後基本粒子進一步形成物質粒子原子、分子然後產生物質,物質之間不斷地作用和聚合從而形成星體。這種研究成果是對中國古典哲學的延伸和繼續。也是對中國古典哲學理論特別是陰陽理論的肯定。(柯易《淺析物質、天體和生命》

用陰陽理論來闡述萬物運行的法則。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也就是說陰陽的影響和作用是萬物運行的根本法則,也是推動事物變化的源動力。沒有了陰陽的作用和影響或者說這個世界陰陽完全中和就會迴歸到零時空的無極世界。當然,無極世界的宇宙真粒子也蘊含著微弱的陰陽運動。

用陰陽理論來闡述生命變化規律。生命從自然界走來,是自然的組成部分,是宇宙微粒子能量團的子集,所以,生命的變化規律必然服從自然的變化規律。自然界物質的運動通過陰陽變化而實現生、長、消、亡的過程,生命的變化形式和過程同樣是“生、長、消、亡”。

生剋制化是物質運動的一個規律。生命過程中的生、長、消、亡是通過五行相互之間的生剋制化作用來實現的。“蓋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無生則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生害。生克循環運行不息。”(《五行通論》)古人的論述可謂一語破的。

用陰陽理論即對立統一規律來闡述人類社會變化的根本規律。因為人類社會是屬於自然和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它的發展和變化必然同樣遵從自然和生命的規律。用對立統一規律闡述社會變化和解決社會問題是當前我們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力武器。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一體、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五個方面。

陰陽互藏交感“交感”即交互感應是指陰陽二氣在運動中處於相互感應相互作用的過程之中。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陰陽“二氣交感化生萬物”宋代周敦頤《太極圖說》。萬物的化生源於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一哲學思想始自先秦諸家如《荀子·禮記》說“天地和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又說“天地感而為萬物化生。”從而指出陰陽交感是萬物化生的變化和根本條件其中的“合”“接”“感應”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之意。故又可以說天地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乃是萬物生成和變化的肇始。在宇宙自然界事物的形成規律亦確是如此。天之陽氣下降地之陰氣上升陰陽二氣交感化生出萬物並形成雨霧雷電雨露陽光空氣和誰相互交感生命體方得以產生。在陽光雨露的沐浴滋潤下生物得以發育成長。在人類男女構精新的生命個體得以誕生代代相傳人類得以繁衍。所以如果沒有陰陽二氣的交感運動就沒有自然界就沒有生命。可見陰陽交感又是生命活動產生的基本條件。

陰陽對立即指世間一切事物或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如上與下、天與地、動與靜、升與降等等其中上屬陽下屬陰天為陽地為陰動為陽靜為陰升屬陽降屬陰。而對立的陰陽雙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如上為陽下為陰而沒有上也就無所謂下熱為陽冷為陰而沒有冷同樣就無所謂熱。所以可以說陽依存於陰陰依存於陽每一方都以其相對的另一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條件。這就是陰陽互根。

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處於一種消長變化過程中的陰陽在這種消長變化中達到動態的平衡。這種消長變化是絕對的而動態平衡則是相對的。比如白天陽盛人體的生理功能也以興奮為主而夜間陰盛機體的生理功能相應的以抑制為主。從子夜到中午陽氣漸盛人體的生理功能逐漸由抑制轉向興奮即陰消陽長而從中午到子夜陽氣漸衰則人體的生理功能由興奮漸變為抑制這就是陽消陰長。

陰陽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化達到極致便是物極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溫熱病由於熱毒極重大量耗傷機體元氣在持續高燒的情況下可突然出現體溫下降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症狀就是由陽證轉化為陰證的表現。可以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的過程而陰陽轉化則是質變的過程。陰陽消長是陰陽轉化的前提而陰陽轉化則是陰陽消長髮展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