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應仁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從畠山義就的視角來分析

日本史上最著名的一場內亂是室町時代的應仁之亂,這一亂在京都持續了整整11年。應仁之亂雖然知名,但瞭解其詳情的卻是少數。應仁之亂本身非常複雜難以理解,想要理解這複雜的應仁之亂,最簡單的就是以畠山義就為主人公,從他的視角來看整個應仁之亂。

義就成為畠山家家督,卻被細川勝元陷害,失去家督之位

義就出生的畠山家是室町幕府的二把手,是三管領之一,義就的父親本身也是兩度擔當管領一職的幕府重臣,又是治理河內、紀伊、越中、山城四國的守護大名。1457年,義就21歲,父親亡故後,他就繼承家業成為了幕府重臣。

日本的應仁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從畠山義就的視角來分析

此時在京都暴動的土一揆,也就是為了減免年貢而爆發的農民起義,土一揆中有村民也有不少武士,在當時還是有著相當的戰鬥力,即使幕府軍想要鎮壓他們也可能會大敗。所以說與其鎮壓,不如因勢利導收為己用。義就就這樣意圖讓地方勢力歸降,來壯大畠山家和幕府。

然而當時的管領細川勝元,也是與畠山家同格的細川家家主,瞄準了這次削弱對手畠山家的機會。他對將軍義政說:"義就毫無行軍動向,似乎並無與土一揆作戰的意思"。就這樣,勝元借幕府的權勢,將違反命令的義就從畠山家當主之位上驅逐下來,並將義就的表弟——容易掌控的富山政長輔佐上位。

義就佔據河內,頑抗幕府大軍,終失敗,被當地人所救

對勝元生恨的義就,立刻在河內重新崛起,並且佔據獄山,對勝元舉起了反旗。當時地方武土對室町幕府的統治抱有不滿之心,因為幕府在京都擅自決定國政,並強硬地向地方推行,義就試圖拒絕幕府政令,建立獨立王國,因此被地方的武士和土豪們寄予厚望。義就便如此活用著地利持續抗戰,對抗著幕府大軍。

日本的應仁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從畠山義就的視角來分析

然而,細川勝元繼續派遣大軍前來,一直打了三年,終於把義就逼入絕境,一名土豪換上義就的盔甲,突入敵軍。而義就僅率領著三十人左右突圍,當地的人們從窮追不捨的幕府軍手中救出了義就。這一年是1463年,義就27歲。

蟄伏三年,被宗全邀請上洛,攻打細川勝元,獲勝,重得家督之位

1466年,義就30歲,在遠離京都之地等待機會。蟄伏三年之後,有個人向義就處寄去一封信函,此人便是山名宗全。宗全是擔任八國守護的大大名,同時也是細川勝元的岳父。二人常年支撐著幕府政務運行,關係曾經十分緊密。然而宗全卻決心與勝元一戰,故而前來邀請義就加入己方。因為有細川在,宗全就無法成為執柄之人,然而如果將富山義就這個最強武將拉入帳下的話,顛覆細川政權便成為了可能。

日本的應仁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從畠山義就的視角來分析

義就率領了五千人馬前往京都。之前他一直是作為一個受到幕府討伐的叛逆者存在,雖然受到了地方上的武士們的支持,但在京都的大名間沒有一個盟友,現在終於在京都有了同伴,他非常高興。沒多久,義就和宗全的大軍佔據了京都,宗全成功從勝元手中奪下了幕府的實權。之後義就攻打奪取了富山家督的表弟政長,政長趁著夜色逃走,義就再度成為了島山家家督,之後更是被將軍認可,恢復了幕府重臣的職位。

細川的反擊——應仁之亂的開始

誰都認為與宗全一同成功發動政變後,義就的戰鬥也終於結束,可誰能想到義就的舉動竟然成為了延續十一年的大戰的開端。

日本的應仁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從畠山義就的視角來分析

1467年5月26日,細川勝元突然率領四萬大軍,向著山名宗全的據點發起進攻。勝元因宗全政變失勢之後,暗中整備軍隊。而宗全大意了,他手邊能馬上調動的軍隊太少,於是義就率領5000人的軍隊,沿著堀川佈下陣勢,決心死守。在堀川進行的這場戰鬥一直持續到了第二天的夜裡。雖然被敵軍包圍,但是義就仍然死守舟橋,當時兩軍交戰時發射的火焰燒燬了許多京都的建築物,死去的土兵的屍體掩埋了道路。,經過苦戰,義就好不容易抵禦了細川方面的進攻。但是不久之後,他們收到了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一直以來保持中立的足利義政將軍,站到了勝元一邊,山名宗全方被認為是反叛者。不久就出現了向細川方面投降的人,山名方面士氣低下。義就很可能會失去好不容易取回的富山家家督之位。

但是戰爭並沒有結束,應仁之亂爆發兩個月後,瀨戶內海上出現了由500艘船組成的船隊。率領船隊的是22歲的年輕武者大內政弘,他是守護4個國家的大大名,因賴戶內海的權益與勝元對立,再加上他對自己在幕府內的地位感到不滿,於是他接受了宗全的邀請,率領著3萬大軍上洛。

日本的應仁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從畠山義就的視角來分析

由於大內上京而勢力大增的山名方,在10月3日發動了大舉進攻,激戰地點是相國寺,在它的旁邊就是將軍的居所。它是細川陣營的據點,也是京都首屈一指的大寺院。處於劣勢的山名方面屢次進攻細川方面的據點,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可細川方面也一直抵抗,就這樣,戰事一直不停的持續下去。

應仁之亂因金錢而結束,義就堅持抗爭,奪取河內為獨立國

在應仁之亂爆發5年後,京都一片荒涼,但是戰爭並沒有要結束的跡象。一方的總大將山名宗全開始考慮投降,細川勝元也想要尋求和解,看上去應仁之亂終於要結束了。但義就和大內等人反對這事,和談無法進行。義就想要富山家家督之位,大內想要幕府中的地位,如果這些要求都不能滿足的話,他們是絕對不會退出戰爭的。

日本的應仁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從畠山義就的視角來分析

接著宗全居然切腹自殺,幸好未遂。另一方的勝元也厭惡了這種戰況,選擇了隱居。第二年因過度操勞,兩個人都去世了。面對這種狀況,將軍義政也失去了幹勁,選擇了退位,9歲的兒子義尚繼任。當然他也不能夠制止這場暴亂。不過這時出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平息了這場內亂,這個人就是義尚的母親日野富子。

富子把自己家和幕府的資產作本金,利用借高利貸等方式賺錢,放債總額相當於現在的70億日元。因為長期的戰爭,武將們的生活費不足,他們願意接受支付利息的條件來借得金錢,就形成了和富子的負債關係。以至於一旦富子要求他們停止戰爭,他們就不得不遵從。很多武將聽從了富子的請求,開始退出戰爭。可是義就沒有順從富子,他為了成為富山氏的家督,在應仁之亂髮生前就一直在戰鬥,很多一起戰鬥的夥伴都死去了,如今更加不可能為了金錢而放棄。

日本的應仁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從畠山義就的視角來分析

於是富子試圖讓義就的同伴大內政弘退出戰爭。大內雖然有強大的武力,官職卻一直很低,所以富子就使大內的官職和山名並列,而且承認了他一直與細川相爭奪的瀨戶內海的權益。1477年11月11日,大內的願望達成,就退出戰爭,從都中離開。跨越了11年的大亂應仁之亂終於結束了。

而什麼都沒得到的義就依然在戰鬥,最後他用自己的力量奪回了河內國,開始了獨立的統治。

日本的應仁之亂是如何發生的?從畠山義就的視角來分析

結束語:

對義就來說,就算不被幕府承認也沒關係,憑藉自己的實力在地方建立獨立的王國也行。就這樣河內從幕府的統治下脫離了出來,成為了獨立的國家。從此之後,幕府的支配力不能到達的獨立國,不斷在日本誕生,來到了戰國時代。所以義就可以看做是挑起應仁之亂的惡人,也可以看作是戰國時代到來之前的先驅。

參考文獻:《日本戰國史》《應仁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