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应仁之乱是如何发生的?从畠山义就的视角来分析

日本史上最著名的一场内乱是室町时代的应仁之乱,这一乱在京都持续了整整11年。应仁之乱虽然知名,但了解其详情的却是少数。应仁之乱本身非常复杂难以理解,想要理解这复杂的应仁之乱,最简单的就是以畠山义就为主人公,从他的视角来看整个应仁之乱。

义就成为畠山家家督,却被细川胜元陷害,失去家督之位

义就出生的畠山家是室町幕府的二把手,是三管领之一,义就的父亲本身也是两度担当管领一职的幕府重臣,又是治理河内、紀伊、越中、山城四国的守护大名。1457年,义就21岁,父亲亡故后,他就继承家业成为了幕府重臣。

日本的应仁之乱是如何发生的?从畠山义就的视角来分析

此时在京都暴动的土一揆,也就是为了减免年贡而爆发的农民起义,土一揆中有村民也有不少武士,在当时还是有着相当的战斗力,即使幕府军想要镇压他们也可能会大败。所以说与其镇压,不如因势利导收为己用。义就就这样意图让地方势力归降,来壮大畠山家和幕府。

然而当时的管领细川胜元,也是与畠山家同格的细川家家主,瞄准了这次削弱对手畠山家的机会。他对将军义政说:"义就毫无行军动向,似乎并无与土一揆作战的意思"。就这样,胜元借幕府的权势,将违反命令的义就从畠山家当主之位上驱逐下来,并将义就的表弟——容易掌控的富山政长辅佐上位。

义就占据河内,顽抗幕府大军,终失败,被当地人所救

对胜元生恨的义就,立刻在河内重新崛起,并且占据狱山,对胜元举起了反旗。当时地方武土对室町幕府的统治抱有不满之心,因为幕府在京都擅自决定国政,并强硬地向地方推行,义就试图拒绝幕府政令,建立独立王国,因此被地方的武士和土豪们寄予厚望。义就便如此活用着地利持续抗战,对抗着幕府大军。

日本的应仁之乱是如何发生的?从畠山义就的视角来分析

然而,细川胜元继续派遣大军前来,一直打了三年,终于把义就逼入绝境,一名土豪换上义就的盔甲,突入敌军。而义就仅率领着三十人左右突围,当地的人们从穷追不舍的幕府军手中救出了义就。这一年是1463年,义就27岁。

蛰伏三年,被宗全邀请上洛,攻打细川胜元,获胜,重得家督之位

1466年,义就30岁,在远离京都之地等待机会。蛰伏三年之后,有个人向义就处寄去一封信函,此人便是山名宗全。宗全是担任八国守护的大大名,同时也是细川胜元的岳父。二人常年支撑着幕府政务运行,关系曾经十分紧密。然而宗全却决心与胜元一战,故而前来邀请义就加入己方。因为有细川在,宗全就无法成为执柄之人,然而如果将富山义就这个最强武将拉入帐下的话,颠覆细川政权便成为了可能。

日本的应仁之乱是如何发生的?从畠山义就的视角来分析

义就率领了五千人马前往京都。之前他一直是作为一个受到幕府讨伐的叛逆者存在,虽然受到了地方上的武士们的支持,但在京都的大名间没有一个盟友,现在终于在京都有了同伴,他非常高兴。没多久,义就和宗全的大军占据了京都,宗全成功从胜元手中夺下了幕府的实权。之后义就攻打夺取了富山家督的表弟政长,政长趁着夜色逃走,义就再度成为了岛山家家督,之后更是被将军认可,恢复了幕府重臣的职位。

细川的反击——应仁之乱的开始

谁都认为与宗全一同成功发动政变后,义就的战斗也终于结束,可谁能想到义就的举动竟然成为了延续十一年的大战的开端。

日本的应仁之乱是如何发生的?从畠山义就的视角来分析

1467年5月26日,细川胜元突然率领四万大军,向着山名宗全的据点发起进攻。胜元因宗全政变失势之后,暗中整备军队。而宗全大意了,他手边能马上调动的军队太少,于是义就率领5000人的军队,沿着堀川布下阵势,决心死守。在堀川进行的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的夜里。虽然被敌军包围,但是义就仍然死守舟桥,当时两军交战时发射的火焰烧毁了许多京都的建筑物,死去的土兵的尸体掩埋了道路。,经过苦战,义就好不容易抵御了细川方面的进攻。但是不久之后,他们收到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一直以来保持中立的足利义政将军,站到了胜元一边,山名宗全方被认为是反叛者。不久就出现了向细川方面投降的人,山名方面士气低下。义就很可能会失去好不容易取回的富山家家督之位。

但是战争并没有结束,应仁之乱爆发两个月后,濑户内海上出现了由500艘船组成的船队。率领船队的是22岁的年轻武者大内政弘,他是守护4个国家的大大名,因赖户内海的权益与胜元对立,再加上他对自己在幕府内的地位感到不满,于是他接受了宗全的邀请,率领着3万大军上洛。

日本的应仁之乱是如何发生的?从畠山义就的视角来分析

由于大内上京而势力大增的山名方,在10月3日发动了大举进攻,激战地点是相国寺,在它的旁边就是将军的居所。它是细川阵营的据点,也是京都首屈一指的大寺院。处于劣势的山名方面屡次进攻细川方面的据点,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可细川方面也一直抵抗,就这样,战事一直不停的持续下去。

应仁之乱因金钱而结束,义就坚持抗争,夺取河内为独立国

在应仁之乱爆发5年后,京都一片荒凉,但是战争并没有要结束的迹象。一方的总大将山名宗全开始考虑投降,细川胜元也想要寻求和解,看上去应仁之乱终于要结束了。但义就和大内等人反对这事,和谈无法进行。义就想要富山家家督之位,大内想要幕府中的地位,如果这些要求都不能满足的话,他们是绝对不会退出战争的。

日本的应仁之乱是如何发生的?从畠山义就的视角来分析

接着宗全居然切腹自杀,幸好未遂。另一方的胜元也厌恶了这种战况,选择了隐居。第二年因过度操劳,两个人都去世了。面对这种状況,将军义政也失去了干劲,选择了退位,9岁的儿子义尚继任。当然他也不能够制止这场暴乱。不过这时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平息了这场内乱,这个人就是义尚的母亲日野富子。

富子把自己家和幕府的资产作本金,利用借高利贷等方式赚钱,放债总额相当于现在的70亿日元。因为长期的战争,武将们的生活费不足,他们愿意接受支付利息的条件来借得金钱,就形成了和富子的负债关系。以至于一旦富子要求他们停止战争,他们就不得不遵从。很多武将听从了富子的请求,开始退出战争。可是义就没有顺从富子,他为了成为富山氏的家督,在应仁之乱发生前就一直在战斗,很多一起战斗的伙伴都死去了,如今更加不可能为了金钱而放弃。

日本的应仁之乱是如何发生的?从畠山义就的视角来分析

于是富子试图让义就的同伴大内政弘退出战争。大内虽然有强大的武力,官职却一直很低,所以富子就使大内的官职和山名并列,而且承认了他一直与细川相争夺的濑户内海的权益。1477年11月11日,大内的愿望达成,就退出战争,从都中离开。跨越了11年的大乱应仁之乱终于结束了。

而什么都没得到的义就依然在战斗,最后他用自己的力量夺回了河内国,开始了独立的统治。

日本的应仁之乱是如何发生的?从畠山义就的视角来分析

结束语:

对义就来说,就算不被幕府承认也没关系,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地方建立独立的王国也行。就这样河内从幕府的统治下脱离了出来,成为了独立的国家。从此之后,幕府的支配力不能到达的独立国,不断在日本诞生,来到了战国时代。所以义就可以看做是挑起应仁之乱的恶人,也可以看作是战国时代到来之前的先驱。

参考文献:《日本战国史》《应仁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